阿里、京东股价逢双11 就跌,今年能打破怪圈吗

阿里、京东股价逢双11 就跌,今年能打破怪圈吗
2017年11月11日 00:0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11日电(王培文)“双11”狂欢时刻到了,除了忙着“剁手”,相信不少人还关心天猫等电商平台的交易额会不会再创新高。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交易额创不创新高似乎只是吃瓜群众们的“狂欢”,投资者对此貌似不感冒,过去几年,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的股价出现了“逢双11就跌”的怪现象。

  2017年天猫双十一活动官网。 中新经纬 王培文 摄

  从历史数据来看,“双11”的交易额对电商平台的业绩至关重要。2016年“双11”当天,天猫的交易额为1207亿元,而天猫2017财年(2016年4月-2017年3月)总交易额为15650亿元,也就是说去年天猫“双11”的交易额占据了全年交易总额的7.71%。

  不过,如此强劲表现并未直接作用于股价,阿里巴巴的股价似乎陷入了一个“逢双11就跌”的尴尬局面。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梳理发现,自2014年在美股挂牌交易以来,阿里巴巴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双11”当天的股价分别下滑3.87%、1.94%和1.43%。

  不只是阿里巴巴,“老冤家”京东的股价在过去三年的“双11”分别下滑了1.68%、1.13%和1.44%。在A股上市的苏宁云商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双11”当天股价分别下滑5.58%、2.67%和0.89%,表现也不理想。唯品会表现相对好点,最近三年,除2015年“双11”当天股价下跌2.25%以外,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上涨0.16%和4.96%。

  截至11月9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报收185.13美元,下跌0.41%;京东报收39.80美元,下跌1.31%。国内两大电商巨头的股价均未能延续此前涨势。截至11月10日A股收盘,苏宁云商报收14.13元,下跌1.19%。

  一边是屡创新高的交易额,一边是逢“双11” 就跌的股价,难道投资者都不看“双11”的数据吗?就今年的情况而言,“双11”的交易额在一些机构人士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

  消费者在手机上浏览“双11”活动页面。 中新经纬 吴一尘 摄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咨询公司贝恩合伙人丁杰表示,虽然人们普遍预计阿里巴巴今年“双11”的销售额将轻松超过去年,“但数字本身并不是首要目标”。他认为,阿里巴巴正在从电子商务转向“新零售”——线上和线下购物的融合。他说:“这将是未来的新趋势,因此,原始形式的‘双11’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对于往年“双11”,电商平台主战场都放在线上,今年的“双11”,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均开始针对线下大做文章,试图进一步提升线下市场的参与度。

  以天猫为例,此次参与到“双11”活动中的线下门店多达10万家,涉及1000多个品牌,覆盖范围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的50个商业圈。京东则一方面推进京东之家、京东专卖店、京东母婴店等线下设施的运转,另一方面开放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等新平台。

  虽然目前阿里巴巴等电商的股价出现下跌,但也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表示不看好。进入11月份以来,麦格理、汇丰银行、交银国际等7家机构均维持阿里巴巴“买入”的评级。此外,瑞士信贷集团也将阿里巴巴集团的目标股价从220美元上调到了226美元。

  有意思的是,同为电商促销打折节日,由于2016年和2017年的“618”均为周末,阿里巴巴和京东“618”后第一个交易日的股价表现相当不错,阿里巴巴的股价分别上涨1.49%和3.41%,京东的股价分别上涨4.62%和4.11%。今年“双11”刚好也处在周末,不知道“双11”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股价会不会打破“逢双11就跌”的怪圈?(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