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纲领性文件出台 这些举措将改善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纲领性文件出台 这些举措将改善市场环境
2017年01月24日 17:10 消费观察家

核心提示: 1月23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将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把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作为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的三大重点。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1月24日电(记者 薄冬梅)为了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监管效率、强化全球视野。1月23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将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把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作为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的三大重点。

在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方面,通知提出,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等举措。“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通知要求,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加大对部分企业的清理力度,消除地方保护、行政干预和各项违规补贴。

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通知提出,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市场的监管,比如网络市场,即对于网络售假、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恶意诋毁等违法行为,社交电商、手机应用软件商城等新模式,以及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和服务电商等新业态的监管。通知表示,要强化网络交易平台的责任,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行为,推动网络身份认证、网店实名制。

在改善市场消费环境方面,通知要求,顺应百姓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建立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的商品质量监管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发挥消费的引领作用,通过扩大新消费,带动新投资,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通知从日常消费领域、新消费领域、重点人群、农村、消费维权机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要求。在日常消费领域方面,通知着重提出了,提高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逐步实现了出口产品与国内销售产品同标准、同质量;强化服装、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建材等质量监管,查处经销无商品名称、无厂名、无厂址等“三无”产品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对于共享经济、旅游、文化、健身等新消费领域,通知提出,创新对网约车、房屋分享等新业态的监管,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鼓励发展和有效规范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平衡车、小型无人机等智能休闲产品的引导和规范,督促生产企业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取缔无技术资质、无规范标准的生产经营行为,防范安全风险;加强对旅游、文化、教育、快递、健身等新兴服务消费的监管。

同时,通知要求,健全消费维权机制,在常规的消费投诉举报平台、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外,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企业违法侵权成本。

通知还提出,要建立“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责任制,健全消费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三包”制度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者价格行为,建立产品质量和服务保证金制度,并完善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