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一年增长四倍 一家县级酒企的高增长秘籍

营收一年增长四倍 一家县级酒企的高增长秘籍
2017年02月20日 18:25 消费观察家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陈芳)在引入投资之前,山东温和酒业集团还只是一家县级白酒企业,2015年的年营业收入只有1亿元。不过2016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却爆增至4亿元,跻身山东酒企前10强。2月18日,在温和酒业科技进步奖庆祝大会暨年份原浆鉴定成果发布会上,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温和酒业营收猛增背后的原因。

自2015年7月引入四川蒙顶投资集团2.28亿元的投资后,温和酒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投资仅仅过去了500天,温和酒业营收就实现了四倍的爆发式增长。

 

提及业绩为何会大增时,山东温和酒业集团总经理肖竹青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是在产品层面进行升级,采用大单品战略;第二是采用渠道和员工的双激励政策,第三是向名酒厂学习,在市场营销做了突破。

2016年是中国酒业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酒业进入调整期“新常态”的第五个年头。在这一年里,中国白酒业进入了“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区域酒企想要实现突破必须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肖竹青认为,性价比是区域白酒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让用户觉得所购买的产品物超所值,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正因如此,温和酒业在产品层面进行了升级,聘请了国家级酿酒大师李克明担任顾问对酒体进行调制。

在李克明的指导下,温和酒业研发的新一代 “温和香型”白酒关键技术集成研究项目获得了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称号。李克明表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温和酒业秉承“成功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思路。继大王系列、1945系列产品成功研发之后,又研发推出了温河年份原浆产品。该产品香气儒雅、绵甜柔和、酒体醇厚、余味纯净,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据了解,在白酒生产工艺创新方面,温和酒业通过将传统白酒的生产技术由经验管理提升为数据化、程序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型,对原料处理、拌料上甑、窖池养护等关键工序进行了系统改进,解决了长期困扰酒厂生产现场技术管理难题,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粮食酒优级率成倍增长。

除了在产品技术层面进行改变,肖竹青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为了激发团队的积极性,不同于过去给员工底薪加提成的薪资模式,我们给员工股份、底薪加提成的新薪资模式,这让员工有了归属感,更有干劲。”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名温和酒业的区域销售,去年销售了2000万,拿到的薪资达到了60万元。在薪酬的刺激性,温和酒业目前已吸引了来自包括青岛啤酒等企业的员工跳槽加入。

在渠道激励层面,温和酒业给予了渠道商足够的激励。一位当地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之前我们都是卖景芝酒,现在不卖了,主要卖温和酒,因为赚得钱多。”据了解,除了给予了足够多的利润外,温和酒业还不断采用赠送面包车等举措激励经销商。

此外,不同于其他县级酒厂,由于之前肖竹青曾供职于娃哈哈、酒鬼酒、西凤等企业,因此在市场营销层面借鉴了不少名酒厂的操作经验,举办了多场交流活动,扩大了温和酒品牌的影响力。

北京卓鹏战略咨询培训机构董事长田卓鹏表示,企业未来的竞争将是价值链的竞争。在白酒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与创新变革的阶段,企业需要做到战略产品一体化、营销动作一体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团队管理一体化,从单边到双边的转变,构建一个双边共赢的模式。

对于2017年的发展,肖竹青表示,温和酒业首先是要更加深入地与京东合作,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广泛传播;其次是做好地域文化,在“好客山东”品牌的影响力下,与当地政府合作定制酒,地理区域以文化符号的形式更有利于传播;第三是将市场拓展至北京地区,在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做第一个山东省外市场化的堡垒市场,打造中国性价比的第一品牌。

资料显示,温和酒业坐落于山东沂蒙山腹地的费县,前身为费县酒厂,始建于1945年,迄今已有700多年酿造历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