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缓存货暴增 东阿阿胶陷入 “虚假繁荣”

增速放缓存货暴增 东阿阿胶陷入 “虚假繁荣”
2017年03月10日 21:09 消费观察家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周子荑

2月份接连涨价两次的东阿阿胶近年吸睛不少,3月10日东阿阿胶递交了2016年成绩单,但中国商报记者发现其业绩增长背后,实际上是“虚假繁荣”。

财报显示,2016年东阿阿胶实现营收63.17亿元,同比增长15.92%,净利润18.52亿元,同比增长13.97%。虽实现业绩增长,但增幅相较于去年已大幅下滑。财报显示,2015年东阿阿胶营收同比增加35.94%,而净利润增速为19%。

对此,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阿阿胶2016年业绩增速下滑是因为很多企业加大了对大健康领域的投入,例如同仁堂加大了阿胶产品的投入,竞争对手的进入抢占了东阿阿胶一定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东阿阿胶连年业绩增长背后的驱动为提价等原因,但其销量并不理想,这制约了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确实,虽然东阿阿胶的业绩近年来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如自2011年以来,营收方面,除2014年微幅下滑外,其它几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记者计算近六年的营收平均增幅为17.7%。净利润方面,近六年也一直保持10%以上增速,平均增速为21.8%。

但东阿阿胶业绩增长主要靠提价推动。资料显示,从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东阿阿胶进行了11次提价,尤其是2011年单次提价幅度高达60%,东阿阿胶产品单价从2006年的约220元/公斤上涨到2016年底的约5400元/公斤,涨幅近25倍,然而营收从2006年的10.76亿元到2016年的63.17亿元,增长不到6倍。这意味着,东阿阿胶10年间的的提价幅度远远高于其营收增长幅度,近十年销量缩水明显。

引人关注的是,东阿阿胶不断提价的背后是其供应链体系的困局。对于提价,东阿阿胶的回应一直是原材料供应问题。对此,朱丹蓬认为,东阿阿胶养驴基地是“合作社”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其对原材料的控制力较差,加上阿胶产品供应链周期较长,造成了其较高的时间成本,这都倒逼东阿阿胶不断提价,也只有通过不断提价才能掩盖其销量的下滑,实现业绩飘红。

面对销量的缩水,东阿阿胶不得不选择增加市场推广。财报显示,2016年东阿阿胶销售费用高达16.18亿元,同比增长26.72%,其中市场推广费用为9.07亿元,同比增加44.66%。而同期研发费用仅为1.68亿元,同比增长7.82%。研发费用几乎为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东阿阿胶扩张主要依靠外部宣传推广而非内生研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东阿阿胶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公司销量的困境。财报显示,2016年末该公司存货高达30.14亿元,相较于年初的17.25亿元增幅较大。记者梳理了近几年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如下:2011年-2016年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97.36天、159.13天、116.83天、262.6天、297.69天和410天,产品积压越来越严重。

在应收账款方面,2011年-2016年间,东阿阿胶应收账款数额分别为0.5亿元、1亿元、1.8亿元、1.2亿元、3亿元、3.86亿元。业内人士分析,东阿阿胶应收账款的增加是因为其加大对经销商的赊账力度以促进其不断增加销售。

东阿阿胶现金流的减少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财报显示,2016年东阿阿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25亿元,同比下滑36.11%,2016年末公司货币资金14.15亿元,相比年初下滑14.7%。

而除了产业链的控制力弱和销量不景气,东阿阿胶还面临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困局。朱丹蓬表示,目前,东阿阿胶的产品主要在药店销售,在商超等渠道的覆盖率较低,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公司发展,此外,不断上涨的品牌溢价也使其面临产品掺假等风险。

对于东阿阿胶未来的发展前景,朱丹蓬坦言,东阿阿胶相对其它阿胶产品而言价格偏高,这难免削弱了其产品竞争力,建议东阿阿胶未来不要再涨价,而应该研究如何扩宽销售渠道、扩大消费群体,优化产业链。

截至中国商报记者截稿,东阿阿胶并没有回复相关采访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