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对网约车严管或成趋势

一线城市对网约车严管或成趋势
2016年10月09日 20:02 消费观察家

核心提示: 日前,北京、上海、深圳相继出台了网约车新规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这三个一线城市均对从事网约车的驾驶员户籍和网约车数量、车辆要求等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对网约车平台而言,无疑是提高了行业门槛。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10月9日电(记者 房雅楠)日前,北京、上海、深圳相继出台了网约车新规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这三个一线城市均对从事网约车的驾驶员户籍和网约车数量、车辆要求等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对网约车平台而言,无疑是提高了行业门槛。但也有网友表示,对于“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的规范表示理解和支持。此外,此举也便于当地政府管控车辆,可以提高乘客乘车的安全度。

距离11月1日交通部规定的网约车新规实施期限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0月8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同日出台了网约车新规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除广州外,其他三地均明确要求从事网约车需要有当地户籍,北京市交通委员表示这项要求是出于对于治理“城市病”的考虑。但该规定对网约车平台而言,无疑是提高了从业门槛。

10月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要求,在北京开网约车需要有北京市户籍。同时,需要取得北京市核发的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且无犯罪记录。同一时间,上海也发布《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草案)》,草案也规定,在上海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驾驶员,应当有本市户口。

与京沪的“严格”要求不同的是,深圳市明确,有本市户籍或持有《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均可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而广州要求申请人需持本市驾照,目前从这四地的网约车细则草案看来,都意味着将有很大一部分外地户籍或非本市驾驶的司机将被排除在当地网约车行业之外。

尤其北京、上海作为网约车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在目前运营的网约车辆当中,均有较大比例的车辆及司机为非本地籍。不少网约车司机曾向记者透露,正是因为看中在一线城市开网约车能挣钱,才特意跑到这些城市租牌照从事网约车。

以北京为例,目前仍随处可见外地车牌从事网约车服务。据记者长期观察,在北京,五环左右的成单率和等单时间均要优于二环、三环。有些司机在白天甚至不愿意往市内开。据了解,这些司机的车牌均为外地牌照。

一位外地车牌的专车司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通常送一位乘客进二环,要把车停靠在目的地附近,到晚上8时才能继续接单。记者问及原因,答案是外地车辆限行。当记者提问“如果哪天禁止外地车牌从事专车怎么办”时,该司机答道:“那就租车牌,办法还是有的。”

如今,京沪深都对网约车从业者的户籍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大量在京沪深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非本地户籍司机而言显然是个“噩耗”。对此,网约车平台也“颇有微词”。滴滴方面回应表示,这是将交通部提出的“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简单理解为设定更高车辆、司机门槛。

滴滴方面称,此举将导致只有远超巡游出租车的中高端车辆才能从事网约车,将使得车辆供给骤减、网约车车费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此外,地方细则对户籍和车辆的严格限制将使得目前绝大多数滴滴平台上的车辆和司机被迫退出,无法继续为各地消费者提供便利、实惠的移动出行服务。打车难、打车贵的旧况或也将重新出现。”滴滴方面表示。

当7月28日交通部赋予网约车合法地位时,市场上众多网约车平台都表示“看到了希望。”同时,各地政府也获得了制定网约车地方相关细则的权力。如今,网约车地方细则相继出台,从网约车数量到从业者户籍、车辆要求,多数规定都在讲“限制”。这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疑惑,这样的地方规定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到底是前进还是倒退?

有分析人士表示,京沪等一线城市陆续出台地方细则草案,一些条款一定程度上有违互联网的公平公正原则。那为什么这些城市依然要对户籍和车辆号牌等加以约束,是出于什么考虑?北京市交通委官方解读称,北京“城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严重影响了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治理“城市病”首要的就是严控人口规模。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0余万辆,机动车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高速度增长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交通拥堵由城市核心区向外蔓延,已远远超出道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此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城市人民政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也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须有本市常住户口”。这些规定都为行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有网友表示,对于“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的规范表示理解和支持。此外,此举也便于当地政府管控车辆,可以提高乘客乘车的安全性。

但业内人士同样担心,如果真按地方细则草案规定的司机及车辆资质等施行,京沪等地还会有多少人从事网约车服务将是一个大问题。网约车平台希望扩大车辆覆盖率,乘客希望有需求就能约到车,但又要解决城市拥堵治理“大城市病”,如何权衡其中利弊,仍需进一步商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