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我国低温奶应该如何发展?

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我国低温奶应该如何发展?
2016年11月07日 16:59 消费观察家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11月7日电(记者 陈芳)以巴士奶为代表的低温奶由于具有新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不过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目前我国低温奶市场的消费体量仍处于较低水平。11月7日,中国商报记者从世界低温奶发展论坛上获悉,当前我国低温奶的消费量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当天,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邓荣臻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对低温奶和常温奶的消费比例为70%和30%,也就是说在液态奶类别里相对于常温奶产品而言,低温奶是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品类,但我国的比例却与此相反,低温奶的消费占比还比较低。

这点得到了山东最大的低温奶制造商——山东得意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亮的认同。王培亮透露,目前全球90%以上的国家液态奶消费以巴氏奶为主,巴氏奶占据着全球70%以上的液态奶市场,其中,整个欧洲为95%,美国达到90%。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奶类生产国,但是低温奶消费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

制约低温奶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巴氏奶等低温奶的营养价值和活性成份,低温奶要求必须采用鲜奶加工而成,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要采用全程冷链运输和储存,这意味着比起常温奶而言,低温奶的市场投入要大得多。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不同于常温奶,易于储存,能够远距离运输,低温奶对冷链系统要求非常高,而目前我国冷链系统的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制约了低温奶的发展。”

正式因为,低温奶对温度、时间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低温奶多数只能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发展。例如光明乳业的低温奶产品在上海周边有优势,三元的低温奶产品主要辐射北京周边,得意乳业主要在山东发展。

“国际上有个共识,低温奶产品的发展半径是500公里范围内,本地概念比较强,强调本地生产本地消费。”邓荣臻介绍说。因此,半径问题也是制约低温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多种制约因素,我国低温奶的消费水平怎样才能与国际看齐?邓荣臻分析说,缩小差距取决三个方面,第一是扩大优质奶源,因为低温加工要求好的生鲜乳,因此必须发展规模养殖,提高奶牛的产量和健康水平;第二是加工企业,提高工艺加工水平;第三是建立完善的冷链体系。

据了解,目前为了提高低温奶的市场占比,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喝得上低温奶产品,乳制品企业均在大力布局上下游。如现代牧业此前将低温奶的销售渠道从订购的模式扩充至商超渠道,科迪乳业定增7.54亿元发展冷链系统,光明、三元等乳制品企业则在不断扩充覆盖区域。而得意乳业则在打造从源头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生态产业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