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疯狂囤积美债的终极目标:保护人民币,干掉美元

中国疯狂囤积美债的终极目标:保护人民币,干掉美元
2017年09月29日 17:54 金十数据

文|金十数据

仅仅三周,市场便走出了一个大逆转,投资者纷纷高呼“特朗普交易”卷土重来。不过,这波走势的背后真是特朗普吗?两家投行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

这两天,市场一个被热议的话题就是:“特朗普交易”焕发了第二春,虽然这波行情还不确定能坚持多久。

交易员都没有料到的是,在第三季度走至尾声之际,债市汇市仅仅在三周之内便走出了一个大逆转:全球债市反转7月、8月走势,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涨30个基点,德债、日债收益率亦分别上涨20和5个基点;债市抛售潮汹涌的同时,曾在9月8日跌至33个月低位的美元在耶伦和特朗普税改的助攻之下开启了一轮反弹。股市方面,代表美国小盘股走势的罗素2000指数周三大涨近2%后昨日继续走高,创下历史高位;标普500指数亦刷新了历史新高。

多数人的观点认为,特朗普税改框架的公布是这波行情背后最主要的原因。股市和美元上涨,是因为市场看好较低的税率将刺激经济成长;债券收益率走高,则是因为市场担心更多的联邦借款将造成美国政府更大规模的赤字,从而推升通胀压力。摩根大通驻伦敦的全球股票策略部门执行董事Emmanuel Cau说:

“我们大部分头寸的部署,都是基于再通胀交易的回归。”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幕后推手”是特朗普。

市场只是在释放悲观情绪?

高盛集团分析师卡希尔(Michael Cahill)在周四的报告中指出,特朗普交易的回归很可能是因为市场在释放此前对于特朗普经济政策的“过度悲观情绪”。

由于特朗普的支持率与10年期美债走势亦步亦趋,不少市场人士得出一个结论:只要特朗普的支持率得以维持,他的促增长政策就有实施的可能。而近期特朗普的支持率已有回升迹象。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医改屡遭挫折,投资者仍然对税改保持乐观预期的原因。另一方面,包括近期已经恢复上涨势头的CPI数据在内,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良好表现似乎预示着夏季的疲弱期已经告一段落。卡希尔称:

“随着政策层面的逐步推进、经济的持续强劲、失业率维持低位以及通胀指标面临上行风险,我们认为这次悲观情绪的反转仍将继续。”

还有另一种猜测是……

法兴外汇策略师朱克斯(Kit Juckes)对本轮行情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特朗普不是背后推手,中国才是。

朱克斯指出了9月8日(周五)这个关键时点。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创下17个月新高,但随后便掉头下跌,因中国央行在当周周末取消了此前用以支撑人民币的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调整为零,9月11日生效。

外界认为,这是因为央行担心人民币升值会削弱中国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尽管在9月有所回落,但人民币今年迄今已升值了4%。此举标志着央行政策一个相当明显的转变。在同一时间前后,美元在全球汇市开始反弹,ICE美元指数自9月8日以来已上涨了2.2%。

朱克斯提到了这样一种观点:年初,特朗普曾多次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以及进行不公平贸易,如果美元兑人民币在此背景下走高,无疑会成为特朗普的又一个借口。而当时强势的欧元和整体上呈弱势的美元成为了“救星”,它让美元兑人民币能够回落,而人民币又无需全面升值。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回升。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解释:中国一直在囤积美债,以此作为避免人民币升值太快的手段;而中国不断买入美债,便推动了美债收益率下降。美债收益率走低,导致此前美元全面下挫。之后就来到了9月8日这个转折点:随着央行政策转变,人民币兑美元的涨势走到终点,美债价格逐步停止了上涨,美元也由此开启了一轮反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