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似曾相识:产油国入不敷出的日子又要来了

是不是似曾相识:产油国入不敷出的日子又要来了
2016年11月10日 16:32 金十数据

导读: 部分产油国就是不肯接受现实,他们掩耳盗铃地认为在低油价环境下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方法是增产。这时诸如IMF这样的组织依然苦口婆心,警告在目前石油业的新常态下,可不能再作死了。

一份来自国际货币基金会(IMF)的报告警告石油业“新常态”将延缓那些石油依赖型国家的经济复苏。很少有人会为此感到惊讶,除了那些在OPEC讨论冻产的背景下还认为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是增产的国家。

周一(7日),据沙特官方媒体沙特通讯社报道,沙特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CEDA)取消了价值高达1万亿沙特里亚尔(约合2667亿美元)的项目,认为这些项目预计不会加快沙特经济增长或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预期的经济与开发回报不一致。”两年来油价一直在低位徘徊,令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这样的“土豪”也承受着财政压力。

IMF报告指出,对于那些依赖石油收入的国家来说,引发持续萧条的因素不仅包括持续的供应过剩,还包括美国页岩油持续的产量、发达国家显著的石油需求下降,以及强势美元。此外,石油需求虽然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不足以抵消利空因素带来的联合效应。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更长时间维持低位的情形是在能源产业进行大幅投资削减的情况下发生的。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上周指出今年和明年需要继续削减投资3700亿美元左右,这将使今年产量下降3%,明年产量下降4%。

但是,这些是来自国际大公司的投资,可能被挣扎中的依赖石油的经济体理解为好消息。事实上,任何全球范围内产量下降的可能性对这些经济体来说都是好消息。

不过,IMF似乎对发生货真价实的产量下降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报告强调了页岩油生产者的韧性以及它们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不懈的努力。另外,该报告称还要注意美国的库存井,它们可能在数周之内完成,并立即向市场贡献大量原油。

而在需求端,中国被视为市场悲观情绪的中心来源。中国经济不再以五年之前的速度增长,当局正把经济模式转向更基于消费的一种,这将降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新兴市场一直被当做需求的重要驱动力,如果新兴市场增长放缓,那么石油需求的增长也就会放缓。

IMF称2016年石油需求增长将在120万桶/日,到2017年仍将保持在这一水平。除非石油的基本面发生一些极端的变化。虽然目前OPEC的限产协议的一举一动依然能轻易牵动石油业的神经,但它成功的概率却日渐式微。

文|金十数据【微信ID: goldnew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