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行原行长杨凯生专访 不良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宇宙行原行长杨凯生专访 不良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2017年03月06日 19:45 君子i财

工商银行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昨日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从去年四季度的银行业运行情况来说,不良率的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更重要的是,比较容易劣变为不良贷款的关注类贷款增长额实际上也在下降。他认为,与过去两三年相比,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在趋稳。在银行转型过程中,银行利润结构亦发生了变化。

银行十多年改革发展,成效突出。但在当前各种跨行业、跨市场、跨监管的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日趋活跃的情况下,银行业对一些面临新的风险也需加强管理,筑牢“防火墙”。

“除了我们常说的、习惯面对的信贷风险外,许多金融交易活动、许多金融产品是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的,必然带来了风险新的表现形式。”杨凯生表示,如果不把“风险防控”放在新的重要的位置,那么很有可能会由于经验缺乏、手段缺乏,将带来新的问题。

关注类贷款增长额在降,这是好事

 南都记者:去年四季度银行资产与负债稳步增长,利润增速回升,不良率1.74%,不良率增速有所放缓。能否说银行业的压力有所放缓?

 杨凯生:应该这样说,我的判断是,与前面两个季度相比,甚至与前两、三年相比,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在趋稳。现在不良率的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更重要的是,比较容易劣变为不良贷款的关注类贷款增长额实际上在下降,这个是好事。这种现象跟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势头有关系。比如工业企业在2015年利润负增长,2016年利润正增长。

经济决定金融。实体经济出现这种势头的势头,无疑对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带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我们还是有信心看到,银行业整体风险是可控。

南都记者:最近几年,银行利润的增速放缓,主要受到存贷息差变窄的影响较大。您怎么看待当前银行业的转型情况?

杨凯生:银行业在积极转型过程中。这包括资产结构的转型,由过去单纯地依赖贷款到多种资产并存;经营模式的转型,由此前主要依靠物理网点,到现在的线上线下并行;还有经营区域的转型,过去一些大银行主要集中在境内,现在境内境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介入。在转型的过程中,这对银行的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肯定有积极的作用。

过去盈利主要靠信贷资产,显然利润的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除了存贷利差外,还有资金利用的利差,同业往来的收入,还有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比如理财产品等。这些都会给银行带来收入,所以银行业的盈利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误以为金融业务就是回报较高

南都记者:国家在金融监管上,对“脱实向虚”很重视、对不合理的加杠杆也很重视,你对此有哪些建议?

杨凯生:“脱实向虚”要注意的是,许多实体企业拥有一部分资金后,把主要的投资方向、投资兴趣集中在金融业务、金融产品上,而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自己的传统主业上、投入到自己的生产制造上。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投资于实体的收益、回报不是很理想,甚至还有一定风险,所以造成他们愿意将资金投向金融产品。

他们在这一点的认识上有误区。他们误以为金融业务就是回报比较高,但实际忘了金融业务风险也是比较大的。防止“脱实向虚”是必要的、及时的提醒。

本文已获得南方都市报授权刊登。

如果您对上面的内容意犹未尽,或者有其他关于银行的话题想讨论,欢迎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申请加入我们的“君子i财银行业交流群”哦!

统筹:阿颖 阿亮

编辑助理:贺洪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