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新“货币冷战”开启,中国躺着也中枪!

欧美新“货币冷战”开启,中国躺着也中枪!
2017年02月24日 16:39 财经天下

近来,国际金融圈热议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货币战的风险,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在内,各个国家的货币战已经由公开批判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的时代,转入了更加隐性的新“货币冷战”时代,中国也难免被卷入其中……

悄然兴起的下一场“货币战争”

特朗普上台之后,不断指责中日德等货币的汇率被低估,而且不同于以往美国财长所做的,“强势美元”就是经济实力的证明,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强势美元正将我们推入深渊!(it's killing us)”,他的这些言论很快引起了市场的反应,美元真的就跌了……

整个2017年1月美元指数大跌2.6%,创下了1987年以来最差的1月表现。

事实上,不光是特朗普,多个国家的央行也牵涉其中,包括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领导人也不能“幸免”,其中就有法国财长萨潘、德国总理等。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对此提出了“货币冷战”的概念,按照它的解释,“货币冷战”即为各国中央银行发起、以实现本币贬值为目标的隐秘政策宣示或行动,是隐藏在“桌面以下”的斗争。

政府购买国债需要大量货币,会导致国债价格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下降。去年9月,日本央行大幅购债,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钉住”在0%附近,间接引发日元持续大幅贬值。

紧接着,欧洲央行在12月份降低资产购买门槛,宣布可购买收益率低于存款利率的资产,“放宽可购买债券的剩余年限至1到30年……重申利率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目前或更低的水平,”,也实现了“隐性降息”。

2017年英美也加入到这场“暗战”当中,根据英国的季度通胀报告,去年11月份前的三个月内英国失业率为4.8%,在最新的季度通胀报告中,提高了其GDP预测值,但大幅降低了最低对就业市场的预期,预计今年失业率将为5%,这种做法也会削弱英镑。

相比欧洲比较隐晦的政策,美国的手段可就“明显”多了,先有特朗普及其团队攻击日本、德国等操纵汇率市场,1月31日,白宫最高贸易顾问纳瓦罗还攻击德国利用欧元被严重低估“揩油”美国,加强自身贸易优势。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欧元就像一种“隐性的德国马克”,其偏低的币值使德国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具有优势。”

白宫最高贸易顾问纳瓦罗

对于这种指责,德国政府当然不承认,“柏林方面尊重欧洲央行(ECB)的独立性,即便不认同欧洲央行的政策也是如此。”

美联储在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中,避免发表较为鹰派的言论,以避免市场的三月加息预期上升。比如,美联储在讲述1月非农就业时,称就业人数有了较大则增长,但薪资增长和失业率均不乐观,以平衡预期。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充分就业和稳定的通胀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低迷的通胀水平,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三轮量宽政策,维持超低的利率水平。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在推出第三轮量宽政策时就提出退出“门槛”,表示在“失业率降至6.5%、通胀水平维持在2%以下”之前,将维持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美联储希望,当国内劳动力市场强劲复苏、通胀水平有效回升时,即可拉开退出量宽、促进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序幕。

发达国家央行为何要搞“货币冷战”?

首先,世界经济复苏显现周期性的不同步,加上财政资源普遍紧张,因此,美国以外的多数国家必须依靠货币政策或准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来推动复苏、应对危机,以本币贬值为目标拉动经济外向增长成为迫不得已的政策之选。

其次,欧日等国已不敢再公开放松货币政策。多年来,美国无度的量化宽松饱受诟病,因此,当经济开始复苏,美国便开始“负责任”地收缩货币政策。这时,欧日再“量宽”,就是与美国“对着干”。

最后,一国央行购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正常手段,别国难以干预和指责,且购债对汇率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具有隐蔽性。

欧美等国似乎都卷进了这场隐秘的货币战中,中国也被“拉”了进来……

当特朗普还在竞选的时候,曾经说过“上任后第一天就要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不过现在他的态度也变软了。

值得关注的是,自1994年至今,美国竟没有将任何贸易伙伴再列为“汇率操纵国”,即使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时期,当时的布什政府也未敢贸然行事,因为以定义“汇率操作国”作为工具所能产生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不过特朗普也想出了新的招数,《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已授权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制定一个新的变通策略,该策略不再将某一国或地区列为“汇率操纵国(地区)”,而是由美国商务部把任何国家或地区操纵汇率的行为定义为不公平补贴。反补贴完全是由美国企业向商务部提出申诉,而且主观性很强,历史上美国公司针对外国的进口补贴向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反补贴申诉不计其数,一旦胜诉,美国商务部便会对有关进口商品征收重税。

所以,如果特朗普真的实行这种政策,中国有必要调整贸易政策,以防美国的出招。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一直希望通过建设性改革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当的话语权,而不是颠覆现有体系。对于美国的出招,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经济政策应该根据世界经济形势随时调整。

笔者弘毅主要专注国际经济,投资更需要顺应趋势同时对原油、沥青、铜、白银、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等商务合作请加(薇.信79349849)(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解套,解锁,咨询,学习技巧,非诚勿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