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为何“惶惶不可终日”?

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为何“惶惶不可终日”?
2017年08月10日 09:06 一波说

天地叫我们相遇,一定有它的道理。

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为何“惶惶不可终日”?

举牌“硝烟”遍地燃起,不少民营上市企业也有这样的担忧,哪一天自己企业也将变成“野蛮人”口袋里的猎物。

据统计,目前沪深两市股权分散、随时面临“野蛮人”扣门入侵上市公司至少超过200家,而且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经营面和发展前景不错的企业。资本市场本身具有残酷性的特征,通常来说,产业资本之所以成为“围猎”对象,股权分散度过高是主因。万科陷入跌宕起伏的股权之争,不正是与股权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吗?

站在家族企业的角度,作为上市公众公司,股权分散会令大家有公平感;但问题是,除了削弱创始家族对企业的掌控权,更严重些,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都有可能被其他投资者或机构夺走。因此,家族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必须重视股权结构,最迟在上市之前必须做好股权优化设计。把握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发展并不相悖,这里是所有家族企业人士必须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

1、在不放弃家族控制权的前提下如何为企业扩张融资?

 家族企业到了发展阶段,需要开拓新的市场或者开发新产品,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

在中国大陆,家族企业的股权非常集中;通常情况下,企业的90%以上股权都集中在家族手中;由于大陆家族的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经常捆绑在一起,公司治理比较混乱。鉴于这两点,外部投资者在投资家族企业时会非常谨慎。

国美电器、雷士照明等都发生过机构投资人争夺企业控制权的事件。为了防止控制权的丢失,家族企业在重新设计股权结构的时候,要把股权的三种权利吃透。决策权和收益权要分开,让外部投资者获取收益权,家族企业牢牢掌控决策权。如果外部投资者非要进入董事会,那么对其投票权作出严格的限定。只有这样,家族企业才有可能把企业的控制权留在家族手中。

 2、上市还是不上市?

有人会觉得,既然上市会面临被别人举牌的风险,与其可能失去控制权,那还是不要上市了。

家族企业想上市的原因很简单——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张。上市后的家族企业需要遵循现代公司制度,进行公司治理、财务披露;公司的重大决定也不再由创始人一个人说了算,要定期向公众披露公司的经营状况,让企业没有办法保守秘密。一些股东会有投机心理,要求公司尽快盈利或者快速盈利,好让自己的投资快速获得回报。股东对短期利润和分红的渴望,会打乱家族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

在日本和德国,传承了好几百年的企业很多没有上市,在香港有一家华人家族企业传承典范的企业——李锦记,传承到第三代了,没有上市;中国大陆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代表之一——方太厨具,也没有上市。这又如何解释呢? 李锦记的理由是,企业不缺资金,没有必要上市。方太的理由是,想做500年的企业,而不是500强企业。

家族企业不上市有很多好处:

第一,家族企业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少股市波动的打扰。

第二,便于保守企业经营的秘密。

第三,掌控企业,不用被外部股东牵着鼻子走。

上市还是不上市,家族企业可以根据资金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来定,重要的是把握好企业的长远目标。

另外,民营企业在进行企业治理和传承交接时,有的是直接交棒给子女,也有的则选择传贤,找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掌舵。我们注意到,不少企业的传承并不顺利,因接班问题导致家族恩怨、父子(女)兄弟反目的案例很多,最终公司“后院起火”外人得利。也有的在职业经理人的选拔、激励和监督机制等方面,由于没有规划完善好,本来想找个好管家,结果连家都被拐跑了,才悔恨当初泪花流,晚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