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辉山乳业困局, “吃角子老虎”何其多!

深陷辉山乳业困局, “吃角子老虎”何其多!
2017年08月29日 18:01 一波说

据北京商报消息,8月29日,有报道称,目前以辉山乳业债委会主席中国银行为首的多家银行,均不同意继续由杨凯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初步债务重组方案;债权方诺亚财富旗下子公司歌斐资产组织购买其产品的189位合格个人投资者,提出书面抗议函,要求追究辉山乳业主要责任人对于逾百亿元资金流失的法律责任。

其实,此前深陷辉山乳业困局, “吃角子老虎”何其多!

辉山,到底是白天鹅还是黑天鹅?

2017年3月24日,一天之内,在港上市的辉山乳业股票出现断崖式大跌。

这一跌,不仅跌去辽宁首富杨凯数百亿身家,紧接着就是“财务造假、挪用资金”质疑,然后是高管失联、兑付危机……多米诺骨牌接连一张张倒下。最新消息,除歌斐资产提请冻结六家子公司股权外,汇丰银行也已起诉辉山乳业,指控其一份涉1.8亿美元及1.56亿港元的贷款协议违约。

昔日,杨凯成为辽宁首富后,曾形容辉山乳业是一座“梦工厂”。如今,这座“梦工厂”,成了许多投资人最恐怖的梦魇。

台湾财信传媒董事长、财经评论家谢金河说:香港上市公司辉山乳业掏空案,如滚雪球般扩大,辉山乳业一夕之间暴跌85%,银行承担呆帐损失,股东股价变壁纸,现在进一步发现台湾的股民也成了受灾户。

辉山乳业停牌前的股东名单中,永丰金账户内有5.36%股权、元大证券香港也有2.14%、京华山一有1.37%、凯基香港也有1%多...谢金河说:“如果以辉山乳业蒸发的1288亿台币市值,台湾的投资人单是踩到辉山乳业地雷,市值损失逾百亿台币以上;可以想见,这些年台湾的投资人透过复委托投资香港股票的还真不少。”

台湾财经趋势大师 谢金河

谢金河叹道:“股海里的吃角子老虎何其多!”

所谓“吃角子老虎”,就是一种模拟真实的赌场游戏,在迷宫般的地下甬道中行走,最后不输光,那真的是算运气好!

对于诺亚旗下歌斐资产来说,辉山乳业资不抵债,陷入风险的债务达百亿元以上,楼塌了,恐怕很难救不起来了。

我们不妨再往前看,在辉山乳业之前,另一家被做空的汉能薄膜发电,2015年5月20日开盘的一个半小时内,就暴跌46.95%。从0.206炒到9.07港元,李河君把汉能从0.206炒到9.07港元,摇身一变成为中国首富,而一个大跌,1200财富没了。这里,我们不去探究李河君有没有用“上帝之手”,而是想说一下,在那场股海大赌局中,有多少股民入了虎口,更有多少投资机构深陷泥沼?

对歌斐资产这样一家第三方财富公司来说,5.46亿元的辉山债权,肯定不可说是一个小数目。

“我们不惧怕黑天鹅,因为我们就是天鹅湖。”这是面对黑天鹅事件频发的2016年,许多人都在讨论怎么应对或者规避黑天鹅打来的影响,歌斐资产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人张旭廷如此放话。

去年12月7日,诺亚财富发布《诺亚财富2017 上半年投资策略》。当时,张旭廷表示,做直投的和做二级市场不同,“不管黑天鹅还是白天鹅我们都欢迎,黑天鹅也分情况,有惊喜有惊吓,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上善若水,我们会在所有的经济细胞中发现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细胞。”

针对“踩雷”辉山乳业一事,《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发现,歌斐资产涉及辉山乳业债务危机的产品有两只,即歌斐创世优选一号投资基金和歌斐创世优选二号投资基金。

两只资管产品濒危,如何回应投资者权益,诺亚财富方面却“沉默”了: “公司的官方新闻发言人正在国外,对于此事情不便作出回应。”

身在“天鹅湖”,辉山这只“天鹅”给歌斐资产将带来惊喜,还是惊吓呢?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这次踩到的,应不会是“白天鹅”吧!

财富管理服务市场无序化突出

据“胡润财富报告”, 截至2016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总资产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有134万。服务、开发这些 “有钱人”成了许多机构心目中“大金矿”。 除了投资理财,应运而生的家族财富管理热潮,更是扮演着家族企业和高净值人群的“诗和远方”。

有预测称,至2020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将达到220多万亿元的规模。在这一个典型的利基市场里,谁也不想与这场盛宴擦肩而过。除了传统银行外,各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纷纷地冒出来,连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纷纷对外宣称开展这方面的业务,涌入这一行业,很多传统金融行业人士更是转行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财富管理变得不那么“高不可攀”, 智能投顾在国内的发展,使得财富管理打破“仅是高净值人群专利”这一禁区,走进千家万户,走向草根阶层。

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需求日趋旺盛之时,可机构服务无序化的问题却相当突出。

比如,不少机构挂着“家族办公室”名号,照道理应把它看作家族财富管理机构,可他们提供的服务,却是“老酒装新瓶”,与之前的一些投资管理业务并无两样。

又比如,当越来越多机构涌入第三方财富管理这一行业,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个大问题。

监管,更是一个大问题。国内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运作制度,加上与行业相关的组织体系改革滞后,形成了多头管理却最终没有一头的尴尬局面。在PE监管方面,发改委有一个主管部门,证监会也有,另外还有创投委和基金业协会,两家手上也握有一定监管权。

近年来,各色理财产品持续的刚性兑付、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上P2P、众筹等跑路潮频发,除了金融征信环节存在严重缺失外,更与相关金融监管严重滞后有关。

回归“代客”本质 风险管控第一

“谁能解决全球财富问题,那这个人可得诺贝尔奖!”谢金河说的这句话,指的是全球财富极端化,“一群还塞不满高尔夫球车的富人,却拥有全世界一半的财富”。若把此语用来说明财富管理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性,亦不为过。

诺亚财富卷入辉山百亿融资漩涡这件事,该怎么看?

华夏时报冉学东指出,从歌斐资产的辉山困局,就可以看出诺亚的转型之困。

歌斐资产的收入,已成为诺亚财富收入的主要部分。诺亚的诞生,恰逢中国财富管理业务市场需求的爆发期,创立伊始增长就极为迅速,但是诺亚的模式存在重大的弊端。

什么弊端呢?诺亚财富当初的主营业务,事实上就是一个金融产品的销售商和渠道商,由于金融产品的特性,这种模式最终是一条死胡同。

所谓第三方财富管理,前面标有三个字——“第三方”,这是什么意思?我想,这就是说你除了自己专业外,还必须具备客观、独立。假如一味“收谁的钱,就听谁的话”,那还算作什么“第三方”?

目前,国内所有的财富管理公司的收费结构,几乎都是来自于金融产品商的销售佣金以及绩效的提成。这种盈利模式,其实就不可能让第三方财富机构做到独立。

大伙不知道有没有印象,7年前,国内首只人民币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发行,当时打出了“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这样极具诱惑力的收益目标。

时至今日,一举募得超过10.7亿资金的这一项目,不仅IPO失败,净资产还亏损30%,成了一只时间长达六年多的“烂尾”盘。一个浙江民营企业家后来叹声自己:“想想当时真是‘人傻钱多’!”

很多投资人质疑,承销这只基金的诺亚财富夸大宣传,并在这一项目中分得高额管理费。

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相关报道中指出:“诺亚财富这种类似“返佣”的收费模式,意味着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人,而非自己名下客户。在此制度激励下,诺亚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与管理方通过管理费分成形成利益捆绑,与其应有的独立性原则相悖。”

诺亚的客户中高端客户比较多,长项在于提供配置,即走真正的独立的第三方财富顾问的路。而资产管理是受益高风险大的行业,需要人才,需要投资文化和积淀,需要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深刻理解和预判。可诺亚却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资产管理这条路,事实上,它连自己销售上的优势也丢失了。

“在中国乳业遭遇进口奶强势挤压,国内乳业过剩严重,持续出现多年的杀牛倒奶事件,许多企业盲目扩大产能的形势下,为一家乳业公司融资5亿多债务,相关投资机构真正做过像样的尽职调查吗?”

资本江湖,路在何方?深陷辉山困局,“吃角子老虎”何其多!

在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上,“诺亚财富”还算得上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可也“踩雷” 辉山深陷困局,更不用说那些不规范的第三方机构了。

据不完全统计,大资管时代下,国内打着第三方财富管理旗号的机构,数量已超万家。几个人通过私人关系,拿到一点投资项目,就成立一家公司,就敢对外宣称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如此“鱼目混珠”式野蛮生长,品质良莠不齐、规模大小各异,免不了造成市场乱象丛生,大家都想着怎样迅速扩张规模,抢占市场,都是一种赚快钱的心态。

赚快钱成风,结果就是大家经常爱玩那种危险的资本游戏,把回归“代客”这一信托关系的本质,抛掷到“九霄云外”。

与历史久长的欧洲、美国等境外财富管理先进模式相比,中国内地的第三方财富管理,仅仅发展了十多年,两边的差距还是不小。想后来者居上“弯道超车”是可以,但在精耕大财富管理时代,风险控制应永远摆在第一位、口碑第二,效益才是第三;没有风险管控,一切都是空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