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现实 万亿投资下的雄安新区建设

想象与现实 万亿投资下的雄安新区建设
2017年04月13日 17:52 财经静距离

雄安新区设立,引爆舆论场,受到各界人士和各路资本的密切关注。喧嚣回归平静,转型憧憬未来。雄安新区建设,从蓝图到建成也不会一蹴而就,这也自然让人对新区建设和未来成效产生众多猜测畅想以及忧虑。

借鉴国外情形,在美国,华盛顿、纽约和硅谷的定位很清楚。华盛顿就是首都,纽约是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而硅谷则是创新中心。以色列作为创新之国,在首都特拉维夫之外,有创新中心海法。日本在东京50公里之外,有高新产业聚集地筑波。

现在中国,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定位是明确的,而北京则承担了太多的非首都功能。同时,也还缺乏一个创新中心。所以,雄安特区推出正当时,弥补了中国的短板。即疏解非首都功能,又将可能成为中国的“创新之都”。

人才问题或成难题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苏月在接受星火记者联盟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发展有一定的前景,但是,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来讲,雄安跟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深圳经济特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优越性是不一样。首先上海和深圳都是沿海,可以享受地理的优势,这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这两个地方可以吸引很多外资和外贸。但是,雄安工业基础薄弱,道路,医疗,教育,金融等基建滞后。

新区建设首先面临的难题是人才问题,毕竟交通不便利,公共设施不健全,谁去?谁愿意去?成为问题。所以对于雄安新区前十年的前景非常不看好,而且,时下,年轻人都在纠结,到底是不是该逃离北京、上海,大城市的这种向心力已经弱化,又谈何而来让人们义无反顾的投奔雄安呢。

航拍计划中的雄安新区一隅最初的模样

雄安毕竟地处内陆,而且离首都较近,即便是靠行政命令把一部分人逼过去,但是,如果说想作为一个长期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新的增长引擎,这种做法不利于引进资本和创新发展。做事情还是要靠人,无论是多大的新区、多好的规划,没有人的执行和创新,也不行。

有分析认为,对比国外新城建立的案例,雄安新区建设,预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规划阶段,一般经历2-3年时间;第二阶段为建设阶段,一般历时4-5年时间;第三阶段为迁移阶段,有关部门、企业陆续迁入新城。在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的催化事件较多,一些建设、开发和实施规划的方案出台,并随之在第二阶段开始实操。所以,雄安新区建设,从蓝图到建成也不会一蹴而就。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

加之雄安目前一系列的房屋限购措施,这给人才引进也增加了负担。京津翼一体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人才问题。

政策倾斜仍是重点

经济学人智库首席分析师王丹在接受星火记者联盟采访时称:当年天津的滨海新区也是被认为是和上海浦东新区及深圳特区齐名,可以带动区域发展,以及京津冀发展。但是后来其实天津滨海新区不算是很成功,以及后来的唐山曹妃甸,截止现在也被认为是个很大的泡沫进展缓慢。但是,雄安新区不一样,他有政治上的考虑,再加上他和通州有互补的局面,所以整体感觉讲,雄安新区更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不像深圳和浦东是经济上的考量。鉴于投资环境,资本引进,历史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雄安新区会更需要中央政策的支持。

如果脱离改革这一法宝,只是简单的资源转移,这样的“雄安新区”想象空间有限,甚至可能陷入“曹妃甸式”的困境。曹妃甸当初被寄予的希望不可谓不大,投入近3000亿,但如今与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掉入泥潭。曹妃甸的最大教训是:重投资,轻改革。曹妃甸希望依靠钢铁、煤炭等大型工业拉动发展,结果反受其累。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苏月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阶段已经有不少项目推开,比如说北京污染企业移到河北,但是京津冀发展最大短板主要还是河北,所以这两年,北京一方面想把自己的产业移到河北,另一方面又想控制环境,避免环境恶化。这对河北的工业发展实际有很大限制。

中央政策倾向河北,对河北的补偿已经非常明显。比如,让河北申办冬奥会,其实相对东三省城市申办冬奥会的环境远比河北有优越性。所以说北京给了河北很多机会和补助。然后现在有定调建立雄安新区,补偿效应尤为明显,中央也是想补短板,拉动河北经济发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

投资规模达万亿级

苏月认为,雄安新区建设,首先还是看中这里的政策,毕竟在这里投资肯定会有很多优惠政策支持。比如说引进外资投资,在医疗,教育,金融可能相对更开放,估计,雄安新区发展,基建建设铺开的速度应该很快,因为中国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很好的例子,而且,中国也有各种建设特区的经验。

稍早时候,也有机构分析认为,倘若京津冀的雄安新区成为第三大重要增长点,参照深圳及浦东经验,20年内GDP或达到2万亿人民币。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大,20年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将给水泥、钢铁、铁路、交通等行业带来明显增量需求。对于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近年来流行的PPP模式或将担负重任。

但是,PPP过去几年,尽管财政部、发改委力推PPP(政府-社会资本合作),但效果差强人意。据调查,各地PPP项目的实际签约率不足20%。在一半的开发项目中,所谓的“私营”合作伙伴实际上是国有企业。雄安新区有天量的开发任务,理应摆脱政府和国企“包办”的旧模式,走出社会资本参与的新路子。

王丹表示:私营资本现在对国家未来未必那么有信心。经济学智库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有可能会“硬着陆”,2018年经济增长预测在4.3%,2017年经济增长预测在6.4%,2017年比较乐观。但是到了2018年,在2017年十九大之后,很有可能国家会有一些大动作,比如,国企改革,房地产库存,企业去杆杠,淘汰僵尸企业,金融部门泡沫较大等等将铺开实现。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会再减速。

雄安新区该如何建设好?

面对雄安新区未来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在吸引央企纷纷表态支持建设的同时,如何建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雄安新区该如何建设好?对此,中央明确,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

王丹表示,对比一线大城市,尤其北京城市规划中的成效和不足。雄安新区建设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就要创新设计、科学引领。要摈弃单纯功能布局和宽马路、大广场,采用多功能混合,密路网、小街区的宜人生活空间组织。要从城市布局上防止“摊大饼”,克服“大城市病”,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提高新区发展的灵活度、应变性。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