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齿轮下的碧桂园

今天,还是想和大家聊聊碧桂园这家房企,对于碧桂园,普通人很容易给他打上各种标签,比如大盘、郊区、低价等等,包括我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其实运用这种模式的开发商不仅他一个,但是却是只有碧桂园取得如此可以说惊人的成绩,所以对于他来说一定有值得深究的企业逻辑。

最近陆陆续续和一切朋友会聊起这家房企,有从碧桂园离职的,有准备进入碧桂园的,当然也有现在就在碧桂园的。为什么需要研究,其实这家房企应该是当下房地产行业如此的前提下最值得深究的一个样本。

他为什么可以做大,凭什么这么大规模之后还能高速扩张,他的极限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别人挣扎的时候他可以如此激进。

不吹不黑,他是值得研究

我们都知道,碧桂园这半年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去年很快,今年更快,今年上半年已经取得2800亿的成绩,今年会有多少我不知道,而且我觉得单纯的分析数据对于碧桂园来说没有意义了。

因为不论是比较自己的过去还是对比其他行业,他都是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快的,在这个靠排名分先后的房地产市场里,碧桂园可以说已经称王了。

所以我更想和大家聊一些现象性的东西,关于碧桂园为什么可以这么大。

有这么几点现象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点、推进产品线的独特方式

我们都知道,所有开发商在扩张城市的时候都会选择标准化产品线这种模式,这一点特别能够理解,而碧桂园理所当然也是如此。

碧桂园这三年毫无疑问是快速扩张的三年。

碧桂园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没有这种套路,因为看上去每个城市项目名字都是不同的,但是从内部了解到,碧桂园在所有的三四线城市都在大力推进他的内部产品线,这个名字也只有对内提起过。

说出来可能不少人会笑话,这个名字叫劳斯莱斯——

嗯,对的,碧桂园劳斯莱斯系列,目前碧桂园所有的三四五线城市都在推进这样的产品,也是碧桂园定义为给到这些城市最顶尖的产品。

但是毕竟城市不同,每个区域总对于项目的理解也不同,对于用不用劳斯莱斯这条产品线,集团内采取的模式也特别粗放:用了这条产品线,集团政策上给你倾斜,对于团队个人未来的奖金也比较多。

在这条路上,碧桂园并没有考虑太多城市以及当地的需求,而是用了最直接的方式来快速推进,对于规划产品来说,碧桂园最紧张的是时间,所以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当地市场。

或者本质上碧桂园就认为所有的三四线城市的人需求应该是差不多的。

劳斯莱斯的产品,不论排布立面景观,连户型都是统一的,最小160平米,最大280平米,对此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模式。

碧桂园最了解中国三四线城市的需求

或者是,碧桂园最了解自己要什么

至于哪一种更加准确,就看你的理解了。

在这种模式前提下,前期拿地已经没有研判这个环节了,只有简单的财务测算,后期推进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是直接的执行,这种模式帮助碧桂园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第二点、碧桂园对于竞争对手的降维攻击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碧桂园和恒大之间的竞争问题,说实话这两家房企是在太像太像了,差不多的规模,差不多的产品品质以及差不多的城市目标,他们两个遇到竞争的时候会呈现怎么样的场景。

当然,我们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碧桂园还是赢的,不论6月的恒大奋起直追,但是依然距离碧桂园有一定的身位。

后来我从一个朋友上得知了碧桂园对于恒大以及同类型竞争对手的态度。

碧桂园选择的是,在拿地之初就把竞争对手给灭掉。

碧桂园对于拿地,其实都有指标和上限的,而且都很明确,基本不需要上报总部就可以直接判断,所以拿地速度很快。

但是如果在拿地竞争对手看到恒大或者有类似的企业的时候,碧桂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计代价一定要把对手给干掉,拿地预算可以直线上调,高到对方放弃为止。

我问可以高到多少,我得到的回复是高到可以不计算利润,所以可以看出,为了打掉竞争对手的决心。

然后我问你们最在乎的竞争对手是谁,得到的回复就是恒大。

从拿地城市分布上你就可以看出碧桂园和恒大有多类似。

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碧桂园对于规模的决心,其实只要碧桂园继续沿袭这样的模式,只要它打掉恒大,那么基本他也就没有了对手,毕竟万科的城市据点和碧桂园有很大的区别。

把对手在拿地环节就灭掉,营销时候你看不到战鼓擂类,但是碧桂园已经很是淡定。

第三点、营销的话语权大于一切

所有人都知道碧桂园营销很强势,但是碧桂园的营销可以强势到什么程度,用一句最直接的话来说,一个项目的营销副总,可以指着项目总鼻子骂的那种。

所以各位可以感受一下营销在碧桂园整个体系里面的位置,项目进入到开发环节,一切围绕着营销转,一切以把房子最后卖掉为第一要素。

其他的一切都没卖房子重要,这样的体制也决定了碧桂园一心想要冲规模的决心。

但是营销体系下同样也有话语权大小之分,和大家说一个小细节。

碧桂园体系内有着细入牛毛的营销截点安排,所有项目都要严格的按照截点来完成每一步的任务。

截点有多多呢,光营销环节,项目开盘前有149个截点,每一个点亮红灯总部的电话就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营销环节上,碧桂园总部的强势话语权。

每一个碧桂园项目的营销负责人,下面一定有一个最心腹的人,而这个最心腹的人基本都是做一件事情,每天帮他走公司流程,这个人什么都不做,就是走流程,然后灭灯消灯。

这件事对于营销负责人来说最重要,因为这是集团考核你的唯一指标。

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碧桂园的内部,通过一条严丝合缝的体系,把所有的项目都严格的把控,而对于每个项目的营销负责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机器,去完成一个个截点。

当然,这个模式对于碧桂园企业来说也是最好的,因为节约了时间,少了纠结,只要去执行就好。

所以某种程度上,碧桂园是一个营销高度集权的企业,每天都按照一个机器精准的滚动,无非每一个轴承都是一个个人而已。

第四点、把人肉当齿轮般对待

在碧桂园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段子,我想和大家分享:

就是有一阵子,一个投资拓展的在吃饭的时候吐槽了下工作压力有点大,然后第二天HR就电话过来问:你是不是要离职了,如果是的话赶紧走,不要占着位置,我这边的人马上要进来了。

所以各位可以感受到氛围了么,对于这家企业来说,是保持高速运作状态,是不允许有任何时候的停歇和滞留,企业如此,对人也是如此,每一个人就是一个钉子,是要在岗位上,就要一直保持工作的状态。

严丝合缝是我最大的感受,这样的严丝合缝对于企业来说很明显有2个好处,第一项目不会有任何的偏差,说要拿下地的第二天马上上围墙就立刻能够上围墙画面,说这个项目卖几套就真的可以卖几套。

第二是能够做常人不能做的事情,一个项目如果想要开盘之前销售员集中的轰,一个电话就可以让明天售楼处装下100个销售,不用任何的谈判也不用找任何的代理公司。

这是碧桂园通过体制化积蓄的能量,已经不是所谓狼性不狼性了,就是一辆无坚不摧的坦克,碾压之处,寸草不生。

我本来以为碧桂园的工资很高,但是得到的反馈是其实还好,而且相比较这样的工作强度来看其实很低了。然后我问还留在碧桂园图什么。

得到的反馈就是,在碧桂园每一天的投入产出比都是看得到的,每天这么拼但是你是看得到这么拼下来会带来多少流水,在这样的企业下工作,是看得到机会的,而且不用等,明天就来,这种感觉是其他公司不曾有的,或者没那么强烈的。

我听完之后,觉得也是,能装下这么多人,总有点东西能够吸引住他们。

但是我还是补了一句:那你觉得碧桂园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哇。

他抽了口烟,停顿了一下说:说不准,弄不好真的会要人命啊。

这就是在我眼前的碧桂园,一个依靠机制和规矩包裹下的公司外壳,正在一个飞快的速度前进,在一套完美的运营逻辑下,一个个人肉构建成一个个齿轮,在推动着公司前进,飞快的前进。

到底有多快其实没有人知道,哪怕对外公开的数据已经吓到别人的眼睛,但是真实的碧桂园到底有多恐怖,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

为什么这么说,有两件事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现在的碧桂园,拿下土地或者收购项目,已经严禁对外宣传了,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不允许宣传

这样的消息在碧桂园官方甚至碧桂园员工的朋友圈里是一定看不到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碧桂园不希望外界对他产生警惕。

第二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对外公开业绩是2800亿,据说实际数据已经接近3100亿刻意调低了300亿的空间,不知道用意如何。

如果让我猜,或许是为了下半年的重磅事件添油加彩,或许是为了迷惑对手在后面的日子给他们彻底的打击。

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碧桂园都是在恐怖的扩张,甚至这种恐怖扩张是前所未有的。

要做大的碧桂园到底图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拼命做大

其实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个小细节可以透露出来:

因为太大,碧桂园各个区域都分成各个支部,当一个区域的策划或者广告团队不够的时候,是可以调用其他区域的策划团队入场,但是是需要付给策划团队营销月费的,我想想也挺好,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人的效能,后来知道这个月费大部分还是要交给公司,团队只在一部分提成。

这样我就有点疑惑了,对于整个集团来说,这种做法无非就是左手给到右手,对于碧桂园本身来说没有收益的增加啊,为什么要用这种模式?

后来想想或许有这种可能,这种情况下,碧桂园内部针对于策划广告模块的就拥有了天然的流水,而这个流水足够大的时候,这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这个独立的公司不仅可以对外接项目,以后还有上市的可能,这种轻资产上市会比很多重资产的要容易的多。

未来或许碧桂园团队会成为行业内最大的地产广告公司,碧桂园销售团队会成为行业内最大的地产代理公司,碧桂园投拓团队会成为行业内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很多很多想象的可能。

目前房地产最大的广告公司,代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甚至媒体公司都有过上市的过程,那么碧桂园这种模块雏形就有孵化的可能。

说到这里,或许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碧桂园一度很希望每个部门都在不同的办公区域,或许就是为了未来独立的公司化或者企业化做准备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你可以明白为什么碧桂园这么强调规模,后面留着许多许多的后手。

如果你是同行问我碧桂园值得研究么,我觉得是的,能够在当下市场里崛起而且是绝尘而已,一定是很强的门道在里面

如果你是客户在三四线城市碧桂园的房子能买么,我觉得可以买,相比较你买那些地头蛇开发的项目,买碧桂园好歹有点牢靠,说直白点哪怕出了点事后面你闹事多少也有点套路可以用

如果你是同行问我要不要去看碧桂园的项目,我想别浪费这个时间了,不论是东西南北还是三年前或者三年后,确实没啥好看的

后来,我看到杨国强给到碧桂园内部的邮件说:外界对碧桂园有很多误解,我们不需要理会,认真做自己就好。

对这句话我是认同的,确实这样的碧桂园,外界很难看得懂看得透。

以上为正文,来自卢俊,就是那个卢俊,真叫卢俊的卢俊,爱聊地产观的卢俊,所以你懂了么。

如果你曾经看过真叫卢俊的地产观的朋友们,可以搜索并重新关注关注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这里有他和他的地产观。

各位朋如果方便的时候麻烦和别人说下,真叫卢俊现在在这里,感谢感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