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要有多贵,都在用脚说话

一个城市要有多贵,都在用脚说话
2017年10月30日 12:17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最近回答朋友的问题多了,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在询问某一个城市是否合适是否有潜力是否长期值得关注,如果按照常规来说我会和他分析很多的房地产数据,从供求关系到房价走势到未来供应

毫无疑问,过去这样的地产数据是最能判断一个城市的价值的,一块土地一个项目能卖多少钱,本身很大城市代表了这个城市的价值。未来楼市的各种数据判断,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城市的发展

但是呢,如今这样的数据已经不能成为我们考量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伴随着调控进入深度期,楼市的数据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解读

但是好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有了更多数据的解读维度,多方面的来看一个城市的价值,无意间我看到了吴晓波频道吴老师分享了一份晓报告,里面有很多大数据

我摘选了部分数据,和大家说说我眼中一个城市的价值从哪些可以看出来

最传统的三大块数据很土,但不能忽略

说到判断一个城市值多少钱,首先要看他能装下多少钱。而装下多少钱基本3个维度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装下多少人口,装下多少GDP和装下多少的地产

人口代表个体对于一个城市的感性认知,来的人越多,表明这个城市的软实力也就越强,GDP代表城市的理性数据,不论经济是由什么驱动的,数值越高,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另外一个就是地产数据,卖多少房子本身不说明什么问题,但是一个城市能够装下多少的地产成交额,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这个城市的抗风险能力,池子越深,就越不容易出现风险

所以我们看到,一线城市毫无疑问是抗风险能及最强的

这四个城市都保持了极高的金钱承载能力,哪怕是一手房供应量如此稀缺的当下,二手房依然保持了足够的供应补充,从而形成了良心循环

而1.5线城市,三个数值都保持比较高水准的有杭州、苏州、南京、恬静、重庆、程度和武汉,其中杭州是最为突出的,不仅数值保持较高,而且最近几年的增速保持在最快水准,怪不得之前的邮票上把杭州代替了广州

二线城市则由这些城市上榜

所以这三个数字是我们第一眼去看一个城市潜力的时候都会看的数字,如果达到了同等的标准,不能说一定好,但起码坏不到什么地方去

好,在明确一个城市的托底风险之后,有几个维度的观点可以看出他的后市动力会如何,有几个现象值得大家注意

1、是否在一线城市周边,享受外溢红利

很多城市能够发展起来,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地理位置好。这其实不是什么不好意思或者说不过去的理由,历史上所有的超级大城市发展的起初都是因为比较好的位置,要么沿河或者沿海再或者接壤很多城市

而如今,地理位置又引来了一个有点怪的逻辑,就是你是否在一线城市周围,伴随着一线城市的土地出让的日渐稀缺以及越来越严格的落户要求,人口外溢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但是大城市的竞争力又驱使着人们不愿意离开他太远,所以一线城市周边的城市就成为最好的落脚点

深圳的人口挤压几年前是东莞,后面东莞不仅房价上涨,而且城市经济、格局普遍得到整体提升,如今这样的趋势又变成了惠州

包括北京边上的天津以及内陆城市郑州都是如此

再伴随着高铁这个城市骨架的日渐完善和落位,人口移动异地工作生活的模式得到可能,这很有可能会成为不少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最强动力

上海周边的昆山、嘉善都会是如此

2、城市群的联动

很显然,中国下一轮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伴随着城市群的模式

最集约最高效的经济产出模式都集中在五大城市群里,11%的土地面积承载了40%的人口以及产出了55%的GDP

以点带面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很好的印证。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起码在政策利好倾斜上一定是一线城市适度控制,然后城市群内1.5线或者2线城市得到比较驱动

最典型的就是这一年来的杭州或者厦门,未来这样的倾斜力度或许会越来越大,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下这些城市群

3、人才引入机制

一个城市能够引入多少人口,本质上就代表这个城市未来会有多长足的发展,而引入的人口除了看一线城市的人口挤压或者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还要看这个城市对待人才的态度和机制

最近很多城市都通过与房捆绑的模式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引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讯号。我们不去看具体的规则,列举了这五年来新增常驻人口增多最多的几个城市

我们不去看北上广深这一线城市,其他这几个城市,人口新增为什么这么快,背后一定是有逻辑的,这些上榜的城市都值得关注

从历史上来看,一个国家人口最多的那个城市几乎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我在文章的开头也就说过,一个城市的人口数字是感性判断,你很难说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是为什么,但是一群人都去了,那就是这个城市的经济体构成

天津最近几年人口导入和房地产开发是相辅相成的,毫无疑问,曾经这个经济体排名第五的城市,也在日渐散发出光辉

新增速度最快的几个城市,一定是最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的

4、教育体系的导入

学区房很长时间来一直被讨论,为什么学区可以给房子增值这么大的程度

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个城市最强的学区增值毫无疑问就是大学了。教育体系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年轻人的第一次异地迁移。而这一次的迁移是否能让他们扎根,并且留下来为这个城市持续奋斗,很大程度上就看这个大学的教育质量的

一个城市的大学教育体系重视或者优良的话,这个城市的长线发展一定没有问题,得年轻人的城市一定是得天下的

同样,这一块我们也有数据

从长三角的角度来说,南京、合肥、杭州这几个城市的活力毫无疑问会是最旺盛的

而内陆最典型的就是武汉了,我认为武汉重仓教育体系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未来这么多内陆城市的发展,我最看好的就是武汉,不凭其他,就凭着武汉每年有100万的在校大学生这个基数,一旦起势,后面就是绝尘而去

5、吸引开发商的能力

一个城市值多少钱,最有权力回答这个答案的应该就是一个个开发商了,毕竟他们是未来在这片土地耕耘而且变现的第一载体啊,所以某种程度上,城市能够吸引到多少房企开发,也代表了这个城市的价值

这是按照吸引的开发商数量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布的,很清晰的可以看出格局分布

我们把这个图和现在中国几个城市群进行对比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重合度是非常非常的高的,所以各位也可以看到这个指标的精准度

为什么呢,其实很简答,一个开发商愿意进入一个城市,从项目拿下到开发到营销最少要经历2年以上的周期,所以一定是做好了长线的规划

一定是这个城市值得深根值得持续开发才会进入

所以城市里去的开发商越多,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被很多专业机构的认可

越多开发商来,说明越多的开发商在这个城市里赚到了钱,也说明这个城市有钱能赚,对企业或者对个人都是如此

6、城市自己的花钱意愿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需要花钱的,除了吸引开发商一起开发之外,很大一块的投入需要自己投入,这其实是需要一定的决心的

一个城市如果固定资产投入的越大,本身也代表政府这个角色对这个城市也是高度的看好,这本身就是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这张图值得细看的,第一个看投资额,最近几年投资额越大的城市,后面两年通过房价的形式反馈出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落地时间大致是2年,而2年后最鲜明带来的变化其实就是房价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花下去的钱需要回来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关注增长幅度,一个城市突然高速的加大了投资额,说明要么会有重大利好,要么地方政府非常坚定的看好这个城市的发展

不论是那个,对于这个城市的长线发展,特别是5年周期来说都是不错的利好,比如惠州、郑州、佛山,这些城市的利好,其实在这篇文章的第一点就说过,因为一线城市的外溢毫无疑问都带动了他们的发展

7、创造财富的能力

这个问题其实是最难回答的,到底哪个指标是最能说明创造财富能力的高低呢

但是这问题也是比较容易说明的,虽然数据不能够直接说明,但是很多是可以暗合的

比如这个

上市公司数量我觉得相对比较客观

上市公司多的地方可以说明很多问题:说明这个城市资本流动活跃,说明这里的人才聚集,说明经济土壤肥沃能够孵化出企业,同样上市公司的存在也值得创造了购买力,让个体拥有比较强的购买力

这一些现象都能说明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之前听很多人说,为什么2016年的楼市那么火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2016年本身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注入特别厉害,快速的催生了大量的富翁,而他们有钱后的第一个选择就是买房

其实仔细想象并不是没有道理

而长三角的数据这么大,上市企业数量并不是简单的集中在一个城市,处于全面开花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城市群的发展的结果

如果以上7点各位看的足够认真的话,你会发现很多观点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比如深圳挤压人口外溢到了惠州,然后惠州的房地产投资额增速就快速的提升,比如天津的房地产发展,也带动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导入……

这些点状的观点交织在一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回答那个城市好,那个城市值得投资,那个城市可以长线的发现

很多人都为房价苦恼,不知道以后到底会如何,但是如果只埋头在地产领域可能越来越看不清楚,不妨跳出这个框框,宏观的小现象反而更加值得深思

一个城市有多贵,除了看房价,都可以看看这些小观点,毕竟每一个人都在用脚在为一个城市投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