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股权投资两难:境内估值过高,境外审核趋严

2017股权投资两难:境内估值过高,境外审核趋严
2017年04月13日 20:00 颐园财经

颐园财经:follow me!

作者:《中国经营报》记者 荆丽娟

2017年4月13日,出炉的《2017年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显示,大中华区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私募股权市场,2016是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私募股权市场继续保持强势,整体投资金额达到490亿美元,仅次于2015年的690亿美元,取得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好业绩。不过,贝恩公司在其报告中也强调,市场将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公司债务、估值偏高等挑战,需要私募股权基金着手应对。

贝恩咨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韩微文表示,2016年的投资金额虽然名列前茅,但传统的私募股权基金却依然面对种种竞争和挑战。因此,它们需要审时度势,积极创新,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找到持续成功的模式。

虽然2016年整体交易额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比前5年平均水平(2011-2015年)高出30%。此外,报告数据显示,从更大的范围比较,大中华区投资规模几乎占到亚太市场近5年来(2012-2016年)累计交易额的一半。

贝恩在报告中分析,2016年大型交易以及投资者对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兴趣继续推动了交易增长。2016年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交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交易额度上几乎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而推动了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市场的规模增长,未来互联网行业的热度或将持续。此外,跨境投资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在多笔价值数十亿美元交易的推动下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

2016年投资估值达到了历史新高,平均投资规模也依然保持在高位,其中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总额保持稳健。贝恩认为这主要是受到充足的待投资金和增多的另类资本的推动。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投资退出和募资都降到了历史低位。报告认为,投资退出有所下降,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低迷拖累了IPO的活跃度。

随着竞争的加剧,2016年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在市场争夺战中被本土基金和其他战略投资机构抢走了部分市场份额,全球基金的参与度从交易量的20%下降到10%,贝恩咨询预测,未来境外私募股权投资或将降温。

尽管如此,贝恩公司认为,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仍将是最受欢迎的投资热点行业,但高估值可能会引发投资回报方面的风险。此外,主权财富基金、国有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另类资本没有增长放慢的迹象,预计将继续保持活跃。

贝恩公司大中华区资深全球合伙人唐麦(Michael Thorneman)指出,市场在延续积极发展势头的同时,预计未来的市场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投资者必须对市场波动做好万全准备,因为另类资本的持续注入将导致竞争加剧。同时,因为进入倍数较高,投后的价值创造比以往更重要。

展望未来,贝恩公司认为,2017年大中华区市场环境仍然充满挑战,境外股权投资或因为资本外流的限制以及更严格的审查而降温。一方面由于中国政府加强了对资金外流的监管,另一方面,外国政府对中国投资审查的日益严格。

为了更好的应对挑战,唐麦指出,私募股权基金部署正确投资策略的关键有四:首先,聚焦投资的重点领域;其次,持续地在优势领域内搜索投资机会;同时,致力于创造价值,并重点关注利润提升以及战略转型;另外,更新“运营模式”以支撑增长,并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度聚焦。

颐园财经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内容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个金融行业,每天多条原创,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欲转载,请联系后台。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