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息收入大增,外资银行迅速“回血”

非息收入大增,外资银行迅速“回血”
2017年08月07日 20:00 颐园财经

颐园财经:follow me!

《中国经营报》记者 张漫游

不同于2016年的惨淡业绩,近日公布二季度业绩报的外资银行,盈利增速多恢复涨势。

根据二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恒生银行股东应得溢利、除税前溢利、营业溢利均增加23%;汇丰控股亦表示,该集团2017年上半年的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上升至102亿美元,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5%。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外资银行多将迅速“回血”的原因归于财富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等非利息收入的增加。

同时,近期内地资本市场频繁为外资银行开绿灯,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东亚银行分别获得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丰前海证券”)、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亚前海证券”)的牌照,为外资银行获得非息收入、拓展市场带来更多可能。

非息收入拉动盈利

7月31日,恒生银行公布了该行二季度业绩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恒生银行除税前溢利为港元116.46亿元、营业溢利为港元117.32亿元,均增加23%;营业收入净额上升17%,为港元169.87亿元;净利息收入增加7%,为港元118.14亿元。与2016年下半年比较,除税前溢利、营业溢利、营业收入净额、净利息收入分别上升21%、23%、15%及5%。

同日公布二季度业绩报的还有汇丰控股。汇丰控股业绩报数据显示,公司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达到102亿美元,增加5亿美元,增幅为5%;经调整除税前利润为120亿美元,较2016年上半年增加13亿美元,增幅为12%;与2016年第二季比较,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为53亿美元,增加17亿美元;经调整除税前利润为60亿美元,增加7亿美元。

其中,汇丰控股经调整收入为261亿美元,增加8亿美元,增幅为3%。汇丰控股表示,主要来自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制订保险产品业务和往来账项、储蓄及存款增长,以及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的定息产品、外汇及大宗商品和股票业务。

汇丰控股主席范智廉将该公司业绩表现归因于其市场份额的扩大,商业银行业务客户活动的增强、香港财富管理和保险收入的显著增加等。

记者注意到,恒生银行业绩拉动亦有非利息收入大幅上涨的功劳。恒生银行数据显示,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带来非利息收入上升74%,为港元31.86亿元;商业银行业务营业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均上升21%,为港元29.93亿元,该行发展中小企业的策略性措施,带动净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分别增加9%及36%;在环球银行业务方面,来自贸易融资及交易银行服务之佣金收入有所增加,令非利息收入增加1%至港元1.71亿元;环球资本市场业务之营业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均按年上升7%,为港元16.28亿元,非利息收入增加18%,为港元8.39亿元。

在非利息收入增加的同时,是利息收入的受限。某香港证券公司策略师告诉记者,很多外资银行对于按揭业务较为依赖,不过从2016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祭出打击楼市炒作之风大招,比如提高买卖住宅物业印花税率,同时,今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再宣布3项物业按揭逆周期监管措施,他认为这些政策或会使香港地区的按揭贷款继续收紧。

而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2017年6月份住宅按揭统计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新申请贷款个案较5月份按月减少1.2%,至1.4654万宗。

内地机会

同时,记者注意到,外资银行更注重对于内地资本市场的开发。

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郑慧敏认为,强大的跨境及跨业务联系,是该行争取新业务之重要竞争优势,并确保该行能为长远的持续增长打好基础。恒生银行在内地加强提供投资服务方案,零售投资基金的销售因此有所增加。2016年,恒生银行已于内地开展基金发行业务,郑慧敏介绍道,4月该行在内地的外资控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旗下首只公募基金。

范智廉亦表示,汇丰控股集团一项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是参与中国内地逐步开放的资本市场。

今年上半年,汇丰控股中国内地开放资本市场的工作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包括放宽外资机构对境内企业债券的承销业务,以及建立债券通机制,让境外投资者能够透过香港,在中国内地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股市方面,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于6月份决定首次将部分A股纳入其全球基准股票指数,推动相关股份价格上升。

在上述发展情况下,范智廉介绍道,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6月底获得批准,成立首家由外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即汇丰前海证券,使汇丰可以在内地提供广泛的证券及投资银行服务。

除汇丰前海证券外,另一家由东亚银行设立的东亚前海证券亦获得牌照。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注册地均为深圳市,注册资本分别为人民币18亿元、人民币15亿元。

对于此事,中国证监会发言人曾表示,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是根据2013年8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十设立的两地合资多牌照证券公司,批准该两家港资金融机构入股境内多牌照证券公司,是证监会落实CEPA对港扩大开放政策的重要举措,立足于实现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根据规定,允许符合设立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条件的港资、澳资金融机构按照内地有关规定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各设立1家两地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港资、澳资合并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内地股东不限于证券公司。

此次成立的汇丰前海证券是境内首家由境外股东控股的证券公司,港资股东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股51%;东亚前海证券的港资股东东亚银行持股比例为49%。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也可以发起或者战略入股中资银行。根据7月20日中国银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修改<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显示,“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参照关于境外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相关规定”,亦为外资银行发展提供更多方向。

颐园财经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内容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个金融行业,每天多条原创,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欲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查看更多热文]

新华医疗对赌之殇:9自然人股东无力补偿

疯狂“新零售”:挂着“现货交易”的羊皮  用“IPO”模式高价套现

洞见|滨海大宗“停业自查”内幕

热点|乐视、乐漾同业竞争收监管函 贾布斯这次和老婆一起被要求整改

头条|深扒百度最年轻副总裁李明远辞职内幕!经济问题有多严重?

洞见|鹿晗进军创投圈,90后明星“小鲜肉”们也要玩转资本市场了!

实时|明星基金经理刘明月或涉嫌“老鼠仓”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