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注意了!刚刚,这个指标失效了!

买房的注意了!刚刚,这个指标失效了!
2017年09月15日 19:25 暴财经

作者 | 暴哥

来源 | 暴财经(ID:icaijing123)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baoge-cj或评论留言

今天,央行公布了最新8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中最大的亮点就是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

据央行,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4.5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5个百分点。

8.9%的增长水平再次低于市场的预期,市场此前的预期是9.1%。

在暴哥看来,2017年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意外频发的年份,尤其在经济层面。2017年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无法延续2016年底的高增长,结果呢?中国经济2017年好得震惊海外。

货币数据方面,以M2为代表,年初定下的目标是12%左右。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和美联储加息,实际结果屡屡大跌眼镜。不过即使M2总是低于人们的预期,仍然有不少人觉得下一次,下一次M2应该高一些,因为对于经济未来的发展预期相对保守。然而,车轱辘话一轮又一轮,每一次M2都比人们预期的低。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金融数据已经和实体经济相背离了吗?

1

暴哥以为,说金融数据和实体经济相背离这话可能是说对了一半。

怎么解释呢?

暴哥的理解是这样的。

和发达国家当初经历过的一样,中国如今也在经历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意味着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难以用常规的手段进行数据的监控和收集。以M2为例,广义货币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已经不是金融市场相对单纯时期可比。这种复杂化导致我们越来越难以捕捉全景的货币供应数量。

新的变化很难捕捉,老的变量再有新的演绎,那么就导致,以M2为代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越来越难以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

根据前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关于货币传导机制的书籍——《新货币框架下的传导机制》的测算:

1990年到2006年,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之间的相关性为0.43,而2007年到2015年这种相关性进一步下降到0.29;

M2和CPI,即通货膨胀方面的关系,两者的相关性在1990年到2006年为0.75,而在2007年到2015年相关性仅为0.06(可以说根本不相关);

拿近期的数据来说,伴随着M2增速连续创新低,CPI却连续回升,从2月份的不到1%,已经攀升到8月份的1.8%;

M2同比增长图

通货膨胀率走势图

因此,我们可以说,M2其实不止现在和经济数据(GDP、通胀等等指标),在几年前相关性就已经不大了。

但是M2的失效并不意味着其他金融数据也一并失效,比如说社会融资。现阶段,社会融资增速和M2也开始背离,这种背离和M2于宏观经济数据背离几乎是同步的,那么这也意味着当下,可能相较于M2,社会融资更适合作为当前货币政策的一个参照物。

不过说到底,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终究要向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让位。这是大势所趋,美国、德国包括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原因都类似,控制货币供应量,无法对照的帮助调控经济,甚至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且最终货币供应量是会反应在货币的价格也就是利率层面的,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产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相较于数量也来得更为直接。

我们中国在十三五中也明确提出,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暴哥上面分析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再执着的通过M2来进行投资决策,和观察货币政策的唯一指标了,因为M2基本上已经失效了!

这个结论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说过。央行是这么表述的: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 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

2

那么借着这个结论,我们预测一下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

目前不少人提出货币政策有些过紧,应该稍微宽松一些,应该降准。

降准对冲MLF或者其他货币工具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外汇占款未来应该说会趋势性的下跌,准备金当初的作用是为了截留外汇占款导致的被动流行性,现在这个原因不存在了,那么应该降低准备金。

但是,降准的宽松意味太强烈,是不合符我们当下的国内外环境的。也就是说即使实际作用没那么强烈,但是给人的印象就是如此,这种政策和人们预期之间的尴尬也决定了降准很难成行。

再有,今天在北京的金融街论坛上,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都不约而同的谈到去杠杆和强化监管,尤其是央行着重强调:金融做减法,银行降杠杆,货币要中性。

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在论坛上称,金融服务实体要会做“加法”和“减法”,该加的加上去,该减的减下来,优化经济结构。

“减法”方面,刘国强指出,接下来还要降低金融杠杆,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使杠杆率有序降下来,这是金融服务实体的关键。

而非法集资、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等金融乱象,也要减下来;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资金对象也要减下来,金融服务实体不能成为帮助落后产能脱困的借口:

比如对僵尸企业必须减下来,对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减下来,对房地产炒作必须减下来,这样我们才能腾出资源服务于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实体经济。

也就是说,从内部环境来说,我们今年是不可能进一步宽松的。

从外部来说,尽管人民币最近很强,但是中长期的贬值预期其实没有根本性的扭转。有些人把美国301条款说成是人民币贬值的主因,这个太扯了。现在全球货币都在对美元升值,连印尼盾这稳定老铁都升值了,美元太弱了才是主要原因,而中国其实相较于欧元升值幅度还是有差距的。

接下来,欧元区方面,今年缩减刺激不大可能,因为通胀还不到火候,欧元区也怕经济回落。但是明年缩减宽松刺激就很有可能了。(德国那边已经在催促削减刺激了)

而同属于欧洲的英国则已经提前出现了加息的强烈预期,通胀快到3%了。

美国方面,别看现在宏观经济表现低于预期,但是明年这种表现就可能回来,而且明年美联储大患血,鹰派人物如果大规模上位,那么货币政策更加鹰派是有可能的。

总之,明年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压力相较于今年可能更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条件放松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是较为理想的。

3

那么对于投资市场来说会如何呢?

对于楼市,当前的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去库存任务差不多完成了,有些人以这个为卖点,说可以买房了,殊不知,正因为去库存任务完成了,所以接下来,保持监管的强度和张力,维持楼市的稳定就更是第一位了。这也给租赁机制的建立和其他长效机制的建立流出空间和时间。

货币政策也需要配合这种稳定预期,所以基本上买房的时候还不到。

对人民币,今年的压力基本不大,但明年将很有可能承受更大的压力,贬值的预期仍然存在。而且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从人民币到6.5时,央行出台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调整为0等两项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举措来看,我们并不希望人民币保持快速升值,因此未来还是缓慢的贬值最为理性。货币政策中性也有助于人民币的稳定。

最后暴哥想说,以前M2衡量货币政策,进而作为买房或者投资的一种参考还算合理,未来如果还是只盯住这个指标那可能你会错过很多的机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