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三国杀:京东携顺丰欲三分天下,百世天天被祭旗

快递三国杀:京东携顺丰欲三分天下,百世天天被祭旗
2017年08月02日 07:32 AI财经社

尽管京东以用户体验差的名义,将曾经的百世和天天快递两个好友“拉黑”,但冲突背后实际上是京东、菜鸟、顺丰三巨头的较量,而身在其中的第三方快递公司已然没有太多话语权。

文 | AI财经社 周路平

编辑 | 祝同

7月的最后一天,京东正式掐断了天天快递的接口。这意味着,已经服务京东平台超过五年的天天快递,被驱逐出场。除了天天快递,百世一起上了京东的黑名单。

事情来得突然。天天快递市场部门在7月18日收到京东物流开放业务部的邮件,预约7月28日进行约谈。但一天之后,京东直接下发停用通知。“双方未就停用一事进行任何有效沟通。”天天快递这样回复AI财经社。

这是继菜鸟与顺丰爆发冲突后,民营快递市场的第二起风波,也被普遍解读为京东与阿里系之间的博弈。天天快递在去年底被苏宁全资收购,阿里则是苏宁的第二大股东。

6家中国主流快递企业负责人在参加由菜鸟网络主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期间,脱下西装给消费者送快递。

而在屡次冲突的背后,天天快递等第三方社会物流企业几乎丧失了话语权,他们或接受投资,或依附于电商平台的海量订单,背后的阿里、京东和顺丰成了左右竞争走向的巨头。

以用户的名义

京东努力将这次风波归因于服务,而非对竞对的倾轧。7月19日,京东发布通知称,7月底平台将对综合服务质量较差、违反平台规则的天天快递进行停用处理,并告知卖家在7月25日之前更换合作快递,避免影响发货。

京东的解释是,这一举动是为了“确保用户和商家在使用物流服务当中的体验”。

在给AI财经社的一份回应中,京东称以用户满意度为唯一标准选择合作伙伴,未来坚持末位淘汰,并将这次纷争定性为“快递行业的体验之争,而不是商业利益之争”。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快递企业总体满意度排名和得分,天天快递在2016年十大快递企业排名中倒数第二,仅在国通快递之前。再加上社交网络对天天快递铺天盖地的差评,京东将其拉黑看起来无可厚非。

列出黑名单的同时,京东也给商家列了白名单,包括京东物流、顺丰、中通、韵达、申通五家。而除了京东和顺丰,后三家的服务质量与圆通、百世、天天等并没有太大差异,甚至百世快递的好评度高于韵达和申通,但依然被拉黑。

2014京东618购物节期间, 刘强东亲自送快递,被称为“史上最贵的快递员”。

京东拉黑的两家均为阿里系的快递公司。阿里巴巴直接持有百世快递23.4%的股份(不包括菜鸟持有的5.6%),已是第一大股东,苏宁已全资收购天天快递,而阿里是苏宁第二大股东。阿里和旗下云锋基金也投资了圆通快递。多方的关系已经相当微妙,京东的做法难免给人留下口实。

事实上,京东并未完全与天天快递切断。今天,京东再次回复AI财经社,京东物流暂停与天天快递合作的决意不变。“之所以在7.31以后没有一刀切切掉接口,是考虑到还有少量用户正处于切换快递企业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这些商家和消费者利益,暂时没有全部切断接口。”

“换做是我,我也会封,凭什么让你菜鸟平台的快递来送京东的货。”张生是一家电商代运营公司的CEO,公司的主业是服务制造企业在天猫和京东开旗舰店。他觉得这种商业竞争无可厚非,快递公司应该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实力,比如“没有哪个平台敢停了顺丰”。

“它有它的商业逻辑和价值追求,如果全面开放,做成一个同质化的菜鸟,对京东不一定有好处。”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对AI财经社说,“京东的做法对它的价值选择是有意义的,但操作手段欠考虑。”

这次事件被杨达卿看成是京东物流开放化的一次回撤。一方面,京东担心参差不齐的快递服务,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京东自身的需求量有限,没有必要把所有物流企业都拉进来,而且还是与自身生态体系有冲突的阿里系物流企业。这两个因素最终导致了当下的结果。

“这里面还是存在利益的博弈和考量,这一点在这次矛盾中占得比例还比较重。”杨达卿说,“百世的服务质量甚至高于中通、申通,但前者被排除在外。”

争夺商家

在京东物流关闭了天天快递的接口之后,杨达卿曾问京东物流子集团CEO王振辉,这是战略回撤吗?王不置可否,称这是“以价值竞争为出发点”。

2016年11月,已准备多时的京东物流宣布对外开放,给商家提供仓储、快递和云服务。京东物流开始走上菜鸟和顺丰丰巢的路,往资源整合者的角色转变。

王振辉给京东物流的定位是,线上线下、多平台、全渠道、全生命周期、全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产品。刘强东也野心勃勃,给京东物流定目标:五年后年收入过千亿,来自于京东平台的收入必须低于一半。

但京东物流在开放半年时间后,很快就收紧了战线。“京东物流在开放的时候没有特别清晰的选择,它以为自己应该向所有的平台都去开放,但这是菜鸟要做的事儿。”杨达卿分析称。

京东物流开放化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当京东把所有快递企业拉到自家门下时,发现并没有太多的粮,可以让这些企业都吃饱。2016年,京东物流总共配送近16亿单,顺丰送出了超过25亿单,而菜鸟平台一年处理的包裹超过了200亿。

京东的物流配送中心。

京东带给圆通的业务量只占到圆通总量的2%。天天快递也对AI财经社透露,京东带给天天快递的业务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相比之下,通达系快递公司有70%的订单来自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

以服务京东商城为主的京东物流也在努力吸纳外部中小商家。据36kr报道,京东内部渠道拓展部门去年已经开始积极联系淘宝上的卖家,推荐他们使用京东物流做仓储和配送。今年4月,京东物流子集团正式组建,随后召开了一场接一场的商家大会,京东欲图通过“仓配一体化”争夺商家。

快递割据混战

无论是“通达系”,还是“桐庐帮”,民营快递行业已经形成了新的势力版图:菜鸟系、顺丰和京东。前者通过入股投资和提供大量订单与快递公司利益捆绑,后两者则投入重金,自建物流体系。

随着这种版图日渐成型,互相之间的摩擦在加剧。

最近的一次是马云吐槽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马云的主要观点是,十年之后,中国每天会有3亿个包裹,意味着需要百万快递员,而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管理这么多员工。

坚持不自己送快递的马云,做了菜鸟物流系统,拉拢了一帮依赖淘宝订单生存的物流商。菜鸟负责整个快递环节的仓储、终端和云计算,配送等苦活累活交给了快递公司。

爱发微博、爱用感叹号的刘强东也得罪了不少快递业同仁。今年2月,圆通多个站点停摆,快递无人配送,用户开启群嘲模式。人生得意正当时的刘强东专门针对此事发声,“这几天看到有快递公司停摆的新闻!说实话这就是电商十几年高增长隐藏起来的毒瘤。”这个说法引发圆通的强烈反弹。

而在圆通站点停摆后不久,京东曾要求圆通统一使用京东电子面单。所谓电子面单就是贴在包裹上的那张热敏纸,它串联着快递单、订单、商家和商品等各种信息。圆通以保障客户体验为由,拒绝了京东的要求。而在三年前,圆通的菜鸟版电子面单已经投入使用。

6月初,菜鸟也与顺丰起了一次冲突。菜鸟称顺丰主动关闭了物流数据信息回传,顺丰称是菜鸟单方面切断信息接口。结果是用户无法在阿里平台上查询到顺丰的物流信息。

疯狂“双十一”狂欢节后 菜鸟物流园通宵达旦加班忙

京东与申通也闹过别扭。早在2012年,申通拒绝接受京东第三方商户发给京东仓库的货。按照京东的物流体系,入驻商家需要把货物提前送到京东的分拣中心,由京东统一配送给消费者。等于是商家通过申通把货送到京东的仓库里。但商户的订单单价低,利润微薄。

申通当时忍痛断了京东这条线,而对外解释称,京东商城刚于当年6月份获得快递企业运营资质,与申通构成同业竞争关系,“按照相关规定,快递企业不能揽收同行的快件”。其实潜台词是:活都我干了,钱都你挣了。

这些冲突都可以归纳为阿里、顺丰和京东三家的较量,这种较量在京东物流子集团成立之后变得愈加激烈。而身在其中的第三方快递公司已经没有了太多话语权。

京东与顺丰的相爱相杀

当京东与阿里系快递企业摩擦加剧的同时,京东与顺丰的关系迅速升温。尽管二者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却并不妨碍双方进入蜜月期。菜鸟和丰巢闹矛盾,刘强东先是发声支持顺丰和王卫,并宣布京东全面接入顺丰丰巢自提柜。而后刘强东出现在央视的镜头前,称未来中国物流业可能只有京东和顺丰会胜出。

这是目前市面上唯二可以在配送服务和效率上进行PK的公司。杨达卿认为,京东与顺丰当下走到一起,是相同价值观之下的惺惺相惜,双方都坚守价值竞争。

京东和顺丰都追求高品质的服务,只不过京东配送自家商品为主,顺丰以商务和小件为主,正面的大规模竞争得以避免。不过,刘强东也承认京东与顺丰之间存在竞争。他曾提出过三张物流网络:大家电、中小件和冷链。收购达达后,京东物流延伸出了众包、B2B和跨境等另外三张网络。

顺丰快递的货运飞机。

京东物流以配送3C和家电起家。顺丰虽然在大件家电上毫无优势,但在小件电子产品配送上已经相当成熟,包括苹果、华为和小米等手机厂商已经和顺丰达成了战略合作。

更大的竞争将在冷链物流、食品电商等高附加值领域。顺丰在冷链市场持续投入重金。2012年顺丰优选上线销售生鲜食品,开始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布局,到后来上线“生鲜速配”产品。截至2016年底,顺丰的冷运网络覆盖56城市及周边区域。

京东也持续在高附加值的冷链市场发力。京东在全国拥有11个生鲜冷库,约300个城市已经实现自营配送。不久前,京东与日本物流巨头雅玛多合作,后者将为京东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生鲜冷链技术与服务咨询。无论是京东还是顺丰,都把目光投向了高附加值的市场,这也是两家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

刘强东说,未来的物流行业会是“2+1”的格局,顺丰和京东都将胜出。矛盾不激烈时,求同存异的法则更适用于当下的京东与顺丰。但不难想象,这两家同样追求高品质的物流企业,在胜出之前,先会在竞争中相遇。

监管真空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京东断了天天快递和百世快递的接口,消费者的感知比较微弱,直接影响的是与这两家快递有合作的商家,因为每个店铺都会有相对固定的合作快递公司。

根据天猫与京东商城的入驻规则,商家在快递的选择上都相对自由。阿里没有完全阻断京东快递的渗入,譬如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的天猫旗舰店依然可以选择京东快递发货,订单会显示京东快递的运单号,但无法直接查询物流信息,消费者只能复制运单号在京东快递官网查询。

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看来,京东物流不想只做一家给商家送货的快递公司,它有更大的野心,要把社会化快递公司拉拢过来,以整合者的角色出现,做第四方物流。所谓第四方物流,最鲜明的特征是,整合了一大批第三方快递公司,平台对它们有着强势的话语权和支配权。

过去,第三方快递企业听邮政局的,听工商局的,听交通运输部的,现在还要听京东物流和菜鸟物流。菜鸟、丰巢和京东物流平台取代了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成了平台的绝对控制者。

雾霾天气中送货的外卖小哥。

“第三方的话语权被无视了,被架空了。”杨达卿举例称,假如一家企业长期与圆通签了战略合作,无论在哪个平台卖货,按理都要优选圆通,但如果京东封杀了圆通,则意味着商家之前的合作将无法进行。“第四方快递不能凌驾于甲方和乙方之间,不能损害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在京东决定关闭天天快递、百世快递等接口不到一周时间,国家邮政总局公开了快递行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遗憾的是,文中也未涉及第四方物流的监管问题。

而第四方物流的矛盾却在不断加剧。尽管菜鸟、顺丰和京东,都在规范操作,也有基本的道德操守,“指不定哪一天又发生这种冲突。谁来管?仅仅是邮政局出面协调吗?”杨达卿说。此前,菜鸟与丰巢发生过纠纷,最终由国家邮政局出面协调,双方“和解”。

“谁来照顾消费者,谁来照顾平台里的弱者?”杨达卿说,一要自律,二要法律,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先要有法可依。

【想看更多,请移步“AI财经社(ID:aicjnews)”微信公众平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