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李刚与小蓝之死:得罪大佬,称以后要先做人

狂人李刚与小蓝之死:得罪大佬,称以后要先做人
2017年11月21日 10:26 AI财经社

末路之际,何以无人援手?

文 | AI财经社 吴倩男

编辑 | 金赫

1

最风口浪尖处,李刚站出来发声了。

他的言辞是悲壮的:“我不知道我的未来是不是完蛋了,但我会一直拼尽全力。”

李刚是个狂人。但这时他已敛尽锋芒。末路之际,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摩拜、ofo、永安行、美团、万达都跟小蓝谈过,最终无果告终。李刚把问题归咎给宣传事故,并表示自己对大局判断失误。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他的说法。

被李刚称为“好导师”的周鸿祎没有出手相助,反而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说:“这个CEO一直都有人品问题。”

700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也不留情。当李刚试图找他辩解,希望张老师“给年轻创业者一个积极改进的机会”,张向东回应:你把在外面说700的话给我收回去。

李刚到底说了什么?何以人在穷途,却遭致如此的评价。

李刚是个真正的狂人。他上一次公开发文是2015年4月。那时,他开始第二个创业项目野兽骑行,赶上风头正劲的乐视宣布进军“智能自行车”,要造出款集合指纹识别、蓝牙摄像、心率测试、GPS定位等功能的超级自行车。

那场发布会李刚从头看到尾,对乐视超级自行车计划很看不上眼:如果是城市休闲车,为什么添加如此复杂炫酷的功能和夸张的外形,买菜大妈真的会在乎踏频心率等各种数据么?

乐视超级自行车发布,中国女足队员助阵。@视觉中国

这些观点被他写进文章。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各大网媒以《骑行创业者炮轰乐视:不要侮辱智能自行车》《乐视的超级自行车居然不能飞,我表示很失望》登了出来。

文章中,他对同行的措辞极为粗暴直白:“整场发布会充斥着来自互联网的快节奏和一群从未骑行过的互联网家们的YY。”“为了智能而智能,可笑,可悲。”“乐视,请不要再用操蛋的互联网思维调戏自行车文化!”

刚毕业时,李刚进入到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做咨询师,帮助一些投资银行和顶级的保险公司去梳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工作很酷,工资也高,每天能接触到顶级企业的高管,也有帮客户在四个月多挣7000万美金的案例。

一天老板问他,五年后想做什么?

李刚没想好。但他说,下意识觉得“打死我也不愿去做老板现在做的事情”。

他表达了不屑。“咨询行业很奇怪,你用半个月时间去了解一个行业,然后给在行业里待了半辈子的人讲战略。”

在他看来,做咨询也许会让自己未来成为一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但不会让他成为“一个开创者,一个挑战者”。

2

年轻人的野心是藏不住的。

2年后,他开始创业了。2013年,正是智能硬件的风口,他做起一款针对安卓设备的智能快捷键。

李刚的第一次创业顺利地有些出人意料。当时,李刚团队人数最多时也不过五六人,却引起360、小米等的关注。

在360、小米要推出同类产品时,李刚选择利用舆论造势,通过媒体对外喊话:“有人问我,巨头来了,你怕么?”

他又自己回答:“坦白地说,我怕。怕不代表着退缩,怕代表着机遇与危机感。”

姿态看起来很漂亮。

那时候,李刚出去谈收购,是有人可以搭手的。

他与小米谈过,见过对方“七个创始人中的四五个”,但没成。小米强势是次要原因,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小米摆出了“不跟我玩就各种方式淘汰你”,这让自称“年轻火气旺”的李刚不爽。

他也与“某技术见长的互联网巨头”谈过,最后选择了360。他把周鸿祎称为“好导师”。

然而这次,导师不灵了。

一个360员工对我讲述的版本是:360收购后,李刚希望团队能够独立发展,便搬出了360,入驻到望京SOHO的办公室。而李刚团队在“独立发展”3个月后,就成立了另外的公司,并在第二年2月推出野兽骑行APP,还迅速见到了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拿到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这跟网上流传的版本吻合。老周感到自己被李刚“金蝉脱壳”耍了。

北京街头的“小蓝单车”。@视觉中国

李刚搞野兽骑行,大概是真心热爱骑行吧。

他的初中同学,之后的创业合伙人高嘉阳讲过一个故事:大学时两人一起去海南岛骑车环岛,出发半天,刚刚翻过一座山,放坡的时候,就遇到一场暴雨,雨下的能见度不到10米,两人在路边的一棵芭蕉树下躲雨,这时气温骤降,体温下降非常快,为了保持体温,他们紧紧的抱在了一起,任凭风吹雨打也不撒手。

这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整个团队都是自行车爱好者,这是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他甚至对ofo团队所宣称的“骑行爱好者”嗤之以鼻。

李刚评价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我每次都说他,你骑过哪里啊,就说自己是骑行爱好者。”在接受《棱镜》采访时,他说未来不久,要骑车去澳洲。

2016年9月,李刚转给42章经创始人曲凯一篇关于共享单车的文章,说“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也会加入混战”。

当时,曲凯以为李刚会以自行车供应商的角色加入,毕竟ofo与摩拜的对垒之势已经展现出来,并开始比赛似的融资。

直到11月,野兽骑行融资 1.5 亿并推出全新品牌小蓝单车的新闻传出,“没想到他最终要下海去和当时已经发展不错的 ofo 和 Mobike 正面硬刚。”

李刚知道这是一场死亡赛跑,但面对数不过来的不利因素他采取了蔑视的态度,坚信自己不仅能跑赢对手,还能跑赢时间。

3

他开始频繁接见媒体,也开始发表越来越多的尖锐言论。

今年2月份,小蓝单车进入北京,李刚整个人开始呈现战斗状态。他在小蓝在北京的第一场发布会上,说有些公司拿着C轮的钱做着A轮的事,暗指对ofo车辆落后。在朋友圈多次发,摩拜运营人员搬走小蓝单车的图片,配文:“希望公平竞争。”

3月份底,李刚密集接受了记者们的一对一专访。在望京soho楼下的咖啡馆中,小蓝单车包下一个雅间,一个记者采访完了出来,另一个再进去。所有专访的记者都不约而同的问及三个问题:作为后来者如何寻求差异化?如何解决资本问题?有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由于高强度的思考和对话,到下午时李刚明显有些疲惫,但他依然声音高亢:“我们在上演后发制人。”

他说:“摩拜和ofo都是美元基金,而小蓝单车会吸引更多人民币基金的投资。”

后来被问得急了,他干脆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你说是钱傻还是顶级投资人傻还是我们这帮夜以继日天天在苦思的创业者傻?没有一个傻的,所以我们一定想清楚了,只是时候未到。”

他的话语速极快。

我尝试联系李刚之前的同事,了解他私下处事方式。一名与李刚共事过的知情人士,用“强势”来形容。

李刚与高嘉阳时常会因为不同意见发生激烈的争吵,每次李刚都会占据上风,有时不免说话很冲。但只有在熟人面前,才会肆无忌惮地展示出内心的那股张狂,“对我们还是蛮客气的”。

他坚信,共享单车拼的是车的质量,“我们完爆目前市面上的这些竞争对手。”

但李刚没有意识到,这一市场上的大玩家比拼的不是产品骑行感受,而是依靠资本大规模扩张的能力。2017年新年后,摩拜和ofo先后连续融资至E轮,几十亿美元纷纷进了摩拜和ofo的口袋。而摆在小蓝单车面前的,总共只有1月份的4亿元人民币。

资本过度扩张之后留下的共享单车坟场。@视觉中国

李刚跑了上百家基金。得到无数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称赞,却没有换来一笔资金。他感到末路将近。

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3月,小蓝单车势头正劲的时候,无论投资还是并购均有企业伸来橄榄枝。可面对这些机会,“我们在对大局的判断上失误了,总觉得自己行,(现在看来)蛮傻的一个想法。”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ofo和摩拜在共享单车领域,持续地扩大投放规模。后来,看到ofo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市场上投放新车,李刚承认:“那段时间我是绝望的”。

末路之际,李刚的反思是很值得听取的:“曾经我相信成王败寇,现如今我才知道先做人,才能再做事。”

这或许是肺腑之言。

吴倩男,AI财经社文娱报道记者,一本正经都是装的,我很八卦,欢迎联系爆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