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汽车行业大数据研究报告

2017汽车行业大数据研究报告
2017年11月12日 23:50 信贷

来源:360营销研究院

2017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作者: 夏泽平

来源:省广聚合

行业概述

汽车产业相关概述

1、以整车产品为主线,产业上下游覆盖现代民用产业的诸多领域。

2、对产值和就业的拉动力巨大,所有制造大国和科技大国都是汽车强国。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今后10到15年,全国每年GDP新增量中有16%-17%将有汽车产业提供,汽车成为对中国国民经济拉动力最强的产业。

全球汽车产业特征

全球汽车发展方向

2016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量规模达到2811.9万辆

201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以13.7%的销量同比增幅高位收官。在告别了2015年的销量“低谷”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复苏,进入了恢复性增长期。2016年汽车产量分别完成2811.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4.5%,高于上年同期11.2个百分点。

2016年中国汽车产业销量规模达到2802.8万辆

在告别了2015年的销量“低谷”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复苏,进入了恢复性增长期。2016年汽车销量完成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高于上年同期9个百分点。

我国汽车驾驶人规模迅速扩张

截止2015年末,我国机动车驾驶人3.3亿,其中汽车驾驶人已超2.8亿,2015年全年新增汽车驾驶人3375万,规模扩张迅速。

25-34岁男性是汽车行业主要人群

相对于全网人群,汽车行业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25-34岁人群、本科属性表现的更为突出。

不同阶段汽车人群的特征差异化明显

四大主流车型人群特征

1、SUV、紧凑型等流量较大细分车型人群与男性/高学历/旅游/房产等高相关 

2、关注豪华车低龄化 

3、小车更受女性关注 

4、MPV(多用途汽车)以功能性为主

细分市场

合资车流量份额稳步提升

自主品牌与合资车型竞争相对激烈

南北大众领跑合资品牌,进口三驾马车流量占比超五成,自主TOP流量品牌占比差异小;

日系车增长势头较为稳定

SUV高增速高占比为最热细分市场

除SUV外,中大型、跑车流量同比增速上涨;

SUV细分车型中紧凑型和中型有流量优势

紧凑型及中型SUV流量呈增长趋势,份额合计占七成以上;

SUV车型细分

广告营销

汽车行业广告投放环比增长20.4%

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全行业各广告主的网络广告投放规模为98.9亿元,环比增长13.2%,一季度受传统假期影响,环比下降较快,二季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行业各广告主的网络广告投放规模为20.4亿元,环比增长20.4%;汽车行业与全行业发展基本保持一致,经历了一季度的冷淡期后二季度市场稍有回暖。

汽车行业网络广告投放占全行业的20%左右

作为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大件消费品,汽车企业一直保持着大力度投放。艾瑞监测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的网络广告投放在全行业中一直处于名列前茅的地位,平均占比保持在20%左右。

2016年全年汽车行业投放总额超70亿,一汽大众投放费用最高

垂直类汽车媒体是投放广告的首选,占比近六成

消费趋势

更多消费者转使用数字媒体

传统4S店/其他线下实体店仍然是主要购车渠道,汽车金融的发展使车贷申请更为便捷,进一步带动汽车电商的悄然兴起;

购车三大影响因素:口碑传播、体验、价格评估

口碑、与体验相关的传播以及价格评估是影响用户购车的决定性因素; 

汽车媒体已发展成为了集试驾体验、口碑与价格对比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互联网对购车决策至关重要;

性价比为上:价值是首要考虑因素,二手车市场庞大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除了新车以外,购买二手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

抓住以互联网为基础渠道的营销创新机遇,并增强对用户体验与口碑为导向的内容营销;

未来发展

混合动力、电力驱动

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状况的担忧正在推动全行业汽车驱动方式的变革。有关燃油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使得车厂的制造向引擎更高效转变。到2025年,十分之一的车辆都将配备电动引擎,目前比例不足5%。但届时大部分汽车动力引擎将是混合动力,仍会有95%的汽车至少有部分动力源自石油燃料。这便要求车厂制造出满足新的使用标准的,更高效的内燃机。

轻量化

为提升效率,车厂正致力于减轻整车重量。然而更严格的安全标准通常又要求使用更重的车身部件。一些公司着手对包括铝,高强度钢以及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等既轻又坚实的材料的研究,这一矛盾得以缓解。然而,这些都是昂贵的材料。尤其是CFRP,目前仅用于专业跑车的制造。随时间推移,提升燃油效率的需求将增加铝材和高强度钢材的需求。

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不再遥不可及。它可以帮助减免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和为更多的人提供出行便利。 

在变革中,行业内外公司竞争如火如荼。自动驾驶的汽车已在积极测试,无人车有望一至两年内上路。 

与此同时,风险也将并存。将汽车的控制权完全授予软件,可能会导致新的系统漏洞及其他相关责任。短期内可能的解决方式将是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介入操控。

供应链变革

对燃油节能的需求,必然带来汽车零部件成本增加—单车成本平均增加2500美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们要在紧随技术浪潮的同时降低成本。对于零部件制造商来讲,这是挑战,同时也蕴藏商机。

对于大型公司来说,降低风险意味着增加研发预算,并进行技术层面的更广泛尝试;另一方面,较小型的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短板领域更多联合其他供应商。

新竞争者

随着软件等技术逐步引领行业,不少的消费科技公司介入汽车行业也不足为奇。那些关注于设计、易用性、自动化助理和电池寿命的科技公司还是能够给这一领域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的电动汽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组件同于传统汽车,降低了汽车行业的门槛-这成为了科技资本积极介入的催化剂。

车联网

物联网的发展完美诠释了生活万物互联方式和其所带来的变革。网联汽车将继续此进程。

网联化汽车可以在车车之间以及与更广阔世界交流,所带来的优势远不止减少交通事故和缓解交通压力。它们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强有力的影响。

转向新兴市场

在大多数经济体中,当人均收入增至从1万美元至2万美元范围时,汽车保有量就会大幅增长。 

到2025年,许多发展中国家将会达到这一水平,进而对更小型、更廉价和维护成本更低的汽车产生更强烈需求。

总结

全球化的汽车行业革命在即。科技是源动力,人口、监管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到2025年,汽车和汽车产业将有巨大不同。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2017年中报分析报告

来源:锂电网

锂电网讯:锂电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今年上半年喜迎各大政策,但行业企业实际情况怎么样仍需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得以体现。截止日前,各大上市公司的中报均已披露完毕,行业券商及分析师也纷纷做总结报告。近日,中信证券发布了其锂电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2017年中报分析报告,报告详情如下:

截止到 2017 年 8 月 31 日,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 2017 年中报已披露完毕。我们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行业内的公司划分为11个细分领域,分别为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BMS)、锂电设备、电芯及PACK、电机电控、充电桩和整车制造,对11大细分领域的样本公司的2017年中报进行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年报概述:整体收入平稳增长,板块业绩分化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7H1整体收入平稳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桩等领域构成,其中动力电池板块可划分为原材料(钴、锂、铜箔、铝箔、石墨、六氟磷酸锂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设备、BMS、电芯及PACK等。我们根据产业链将全行业公司划分为11个细分领域,选取样本公司共144家(A股73家,港股4家,新三板67家),2017H1全产业链样本公司整体收入35.63%。

从各细分领域来看 , 2017H1相关业务收入增速超过50%的板块包括正极材料(+57.19%)、锂电设备(+57.90%)、电芯及 PACK(+58.31%,剔除收入占比高、增速快的坚瑞沃能后,增速为+15.85%),电芯及PACK、BMS、电机电控、整车、充电桩等中下游板块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

2017年汽车行业信用展望

作者:贺苏凝 联合资信 工商一部

来源:联合资信

摘要

中国汽车市场多年来产销保持全球首位,汽车销量始终保持增长,增速呈周期性波动。购置税优惠政策、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等多重因素引导消费需求的释放,中国汽车市场于2016年增速重回两位数,2017年1~9月增长稳定,商用车市场景气度回升。

整车制造行业成熟度高、规模效应明显,市场格局基本稳定,龙头企业维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获现能力,下游景气度提升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向好,部分零部件企业依托资本市场,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业务布局。近期的风险事件主要集中于新能源“骗补”事项以及2017年以来部分合资品牌的业绩波动,前者引发了对于相关企业在销售收入、潜在减值、垫资压力等稳定性的担忧。

短期的未来看,购置税优惠的逐步推出和新能源推广补贴的退坡将使乘用车市场步入低速增长,价格战持续;煤炭、钢铁等基础行业景气度回升为商用车销量增长提供条件,目前商用车库存处低位,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受益于重卡行业回暖以及庞大的乘用车配套需求,零部件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市场可能面临的压力主要集中于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市场监管和营运资金压力以及乘用车价格战、小排量汽车消费透支、商用车企业或有负债清理等。

一、行业运行概况

汽车行业具有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截至2016年底,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已达140辆(全球平均160辆),城镇化以及国民消费升级带动中国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呈周期性波动。

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同比增长14.5%和13.7%,较上年提升11.2和9.0个百分点;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完成销量2437.7万辆和365.1万辆,受益于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推广政策以及煤炭、钢铁等基础行业景气度回升对物流运输的拉动,销量同比增长14.9%和5.8%。2017年1~9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34.92万辆和2022.45万辆,同比增长4.77%和4.46%,比上年同期减缓8.48个和8.71个百分点,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完成销量1715.05万辆和307.40万辆,同比增长2.38%和17.85%。中汽协官网披露,中国汽车行业15445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2016年汽车行业亏损家数有所减少,主营业务收入提升较快,利润总额稳步增长;2017年1~8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均小幅回落。

库存方面,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自2016年2月起震荡下行,2017年以来出现明显增长,6月达到1.75的高点后逐步回落,9月重回1.21(略高于上年同期),自主品牌库存系数始终处于相对高位(9月为1.46),合资品牌整体优于自主品牌(9月为1.06)。值得一提的是,商用车在2016年1~11月库存量保持稳定,12月出现明显提升,2017年以来持续回落,6~8月稳定在21万辆左右的相对低点。

二、细分行业分析

乘用车

201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87%,中国品牌份额最高(占43%),德、日、美、韩、法系分别占18.50%、15.55%、12.16%、7.35%和2.64%;由于燃油经济性等原因,中档小排量车型成为市场主力,但受政策引导明显。2017年以来,乘用车销量延续增长态势,但受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影响,增速明显回落。

商用车

商用车近年市场波动明显,2014~2015年销量持续下滑,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快递物流需求持续,煤炭、钢铁等工业品价格回升带来运输需求,销量增长5.8%,但客车压力始终存在,轻客销量持续回落;2017年1~9月,货车行业增速进一步推高,轻客降幅趋缓,但由于新能源补贴“退坡”导致市场阶段性观望,大、中型客车销量自下半年才有所恢复,客车仍延续下滑态势。

新能源汽车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50.7万辆,增幅超50%;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同比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同比增长15.7%和17.1%,混合动力商用车是唯一销量下降的车型。2017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42.40万辆和39.80万辆,同比增长40.40%和37.73%;纯电动汽车产销34.80万辆和32.50万辆,同比增长51.97%和50.4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7.60万辆和7.30万辆,同比小幅增长或持平;市场在一季度出现观望后逐步恢复,但混合动力车和客车的市场态势仍不明朗,单月销量同比基本持平。

汽车零部件

大型商用车企业的核心部件自配套能力强,具备发动机、变速箱等产能,客车企业的新能源电池目前仍以外购为主。不同国别的乘用车品牌的配套体系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离”:自主品牌供应商较多,但供应商在整车研发中参与度偏低;日韩系、欧系品牌供应商较少,前者多为日韩独资供应商,后者多为合资供应商,研发参与度相对高;美系品牌中多由独立的合资供应商供货,研发参与度偏低。

外资或合资供应商盈利能力相对较强,近年来,随着激烈竞争引发的品牌下沉和环保标准趋严,汽车核心配件逐步实现国产化率,车用锂电池供货能力提升,本土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获得良好增长。

三、行业政策及关注

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于2017年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按7.5%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于2018年初恢复10%的法定税率”通知,购置税优惠逐步退出,使得2017年以来的小排量乘用车增速低于乘用车市场。2018年作为“优惠退出”的首年,相应企业可能会调整新车型的布局。

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品牌市场波动

2017年以来,乘用车市场增速明显下滑,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4.01%,跑赢市场平均水平的2.38%,市占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67个百分点至42.89%;他国品牌中,日系品牌呈较快增长,德、美系品牌增速略低,韩、法系品牌销售压力较大,一定程度受外部环境以及细分市场竞争的影响。同时,市场中的中高端品牌降价情况延续,销售渠道进一步下沉,在钢铁、铝材等基础材料以及人力成本上涨的环境下,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配套体系成本优势有所弱化。

商务部正式发布《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提出放宽汽车经销市场准入,推动销售、售后分离,降低经销商投资门槛和营运开支,利好汽车经销行业。

短期看,运作成熟的“以4S店为标志的品牌授权经营”仍将是市场主要业态;对于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整车厂商,《办法》的施行可能会倒逼其压缩配套零部件销售业务的利润水平,但整车厂商为保护品牌,会更倾向于前期在合约中细化条款,以及从供货节奏(车型、数量等)方面对经销商施行限制,其在产业链中的支配地位在短期内不易改变。

新能源政策趋紧,骗补核查严密

2015年4月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提出“2017~2018年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2016年12月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补贴的“退坡时间表”已明确。同时,2016年初,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并开展专项核查,工信部分批公布了对违规企业的相应处罚并责令整改,并于2017年初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资质申报企业具备“汽车生产企业资质、设计开发能力及售后服务能力”等多项条件。

目前看,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厂商准入门槛已是必然趋势;但对大型汽车集团下属企业等情况的审批程序予以简化,也为具备条件的潜在厂商提供了快速进入的机会;并通过建立信用数据库增加企业失信成本,进而维护产业良好运营环境。

新能源汽车盈利严重依赖财政补贴

目前阶段,政策因素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最核心因素之一,对进入该领域的汽车厂商,起到支撑利润、缓解研发压力和电池成本压力,为企业完善产业配套提供过渡期,部分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随之出现变动。

目前已逐步度过过渡期,新能源电池供应大幅提升,电池购买成本有望回落;关注“利润严重依赖财政补贴、尚未形成有效的销售渠道(依赖融资租赁、下游渠道薄弱、依赖关联交易等)、供应体系不稳定”的厂商的收入增长稳定性、补贴资质、融资结构及成本等。

四、发债企业信用分析

存续债券概况

截至2017年9月30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行业存续信用债107只(统计口径不包括结构化融资工具、境外债券,下同),发行总额1326.06亿元,余额1309.02亿元,债券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其中发行期限超过2年(含)的债券95只;涉发行人36家,除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和戴姆勒股份公司无主体级别外(以下分析将不含),其余34家发行人主体级别集中于AA~AAA,均有历史发行记录,中央及地方国有背景的发行人所占比重略高。

发行人级别迁徙

近年来,发行人主体级别提升多发生于2015年(公告2014年度审计后),后续的新能源产业爆发、企业业绩持续攀升等因素也支撑了少量企业的级别跃迁。值得一提的是,商用车领域易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基建、房地产等外部投资的影响而具有强周期性,但考虑到客车、重卡等细分行业集中度较高,发行人市场地位明显,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获现能力和自配套能力,大部分企业在周期内仍能保持稳定的信用水平。

2016年,汽车市场再度步入较快增长,同时利好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上游配套企业(尤其重卡/轻卡发动机、轴承、轮毂、传动系统),2017年已在公开市场披露的级别提升共涉3家发行人(2家整车企业和1家零部件企业)。

发行人财务概况

整车制造——乘用车(11家):1.整体呈现出“资产规模较大、利润分化明显、货币充裕”特征,由于业内“合资企业贡献利润”情况普遍,导致部分样本的收入、利润规模匹配度低;发行人于2016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值分别为61.32%和43.87%,债务负担整体可控。2.除1家2016年营业收入下滑外,其余均正向增长,55%的发行人收入增速超过20%;利润涨跌存在分化,55%的发行人利润增幅超30%,18%的发行人利润跌幅超35%。3.已披露2017年半年度数据的发行人中,营业收入同比均持平或增长,而利润却是涨跌各半,在市场增速下滑的时期内,发行人盈利情况进一步分化。

整车制造——商用车(5家):1. 高级别发行人的利润规模低于同级的乘用车发行人,主要考虑发行人的细分市场地位稳固程度,且多为国有企业,部分储备有土地等优质资源,并有机会在拓展新能源业务方面获得股东支持;发行人于2016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值分别为63.43%和35.48%,有息债务负担整体可控。2.2016年以来货车市场逐步复苏,客车市场仍存下行压力,但新能源财政补贴仍可支撑利润,除1家发行人收入略有回落外,其余发行人收入增速均超18%;利润变动有分化,有60%的发行人增速超28%,出现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产品降价、非经营性损益减少等。3. 据已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数据,客车企业收入、利润均同比回落,货车企业业绩相对稳定,但竞争导致的毛利压缩、费用上涨仍对利润形成压力。

汽车零部件(18家):1. 各发行人在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市场地位、股东背景等方面差异较大,部分已形成多元化模式,大部分细分市场竞争激烈,AA+(含)以下的发行人整体规模相对小,易受下游市场波动影响。2. 非轮胎类发行人于2016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的均值分别为59.37%和39.51%,轮胎类发行人上述均值分别为57.86%和45.84%,有息债务负担整体可控。3.受益于下游整车行业景气度提升,除2家发行人利润下滑外,其余发行人2016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

五、行业信用展望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经历了2016年的消费释放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以及优惠政策调整对目前阶段的市场走向形成了重要影响,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商用车阶段性回升、环保升级(油品标准跃迁、新能源推广)的状态仍将延续;为应对竞争、稳定份额,企业将布局于横向及纵向收购、新能源产业建设、消费金融、智能汽车及物联网等,届时也将发生新的融资需求。未来主要关注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市场监管和营运资金压力,以及乘用车价格战、小排量汽车消费透支、商用车企业对历史形成的或有负债的清理等。

目前,发行人存续的债券主要以中长期为主,在2017年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处于垄断、寡占地位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本和市场资源,细分市场内的分化将持续,整体看,发行人仍将保持合理的债务负担及稳定的盈利。综上,联合资信认为汽车行业信用风险较低,展望为“稳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