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阴跌不止,小弟又前来挑衅,即便是身为行业龙头、估值达千亿的“留美学生”分众传媒,也忍不住要出手进行市值管理。可惜的是,虽然有业绩buff加持,分众传媒股价的回暖趋势依旧不明显……
4月24日,近一个月几乎日日收跌的分众传媒终于借着沪深大盘的涨势,迎来了一次大反弹,单日涨幅达7.60%,收于11.04元/股。
趁着大好的形势,分众传媒一股脑抛出了漂亮的业绩报表: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9%,一季度同比增长9.1%,半年预计净利同比增长27-35%。
这还没完,分众传媒同时公布了股份回购计划,以不超过13元的价格,回购不超过30亿元。这样的利好消息让不少投资者高呼遗憾。
同时,分众传媒还在各大平台频传喜讯,公司创始人、CEO江南春也现身说法,回顾创业史,传授千亿独角兽的修炼秘籍。可惜的是,剧情的发展却出现了偏差,这么多利好消息也未能完成涨停的梦想。
4月25日,分众传媒以11.79元开盘,但股价并未维持住,不久之后便被拉了下来,最终只收获了1.72%的涨幅,收于11.23元。
33亿现金,如何进行30亿回购?
30亿元用于股份回购,对于2017年净利润约60亿元的分众传媒来说,称得上是出手阔绰。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股是实打实的利好消息。分众传媒表示,此次回购的股票优先用于员工股权激励,不排除根据实际情况注销部分股份。如果选择注销的话,剩余股东的权益将会增加,因此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通常被视为利好。
然而,这样的利好消息依然没能拉动公司股价的原因或许就出在这个“30亿元”上。根据分众传媒2018年一季报显示,目前公司的货币资金为33.47亿元,而期初的货币资金尚近40亿元。
因此,如果分众传媒如公告所示,完成了30亿元的上限,那就不是拿出盈利的一半来回购,而是以几乎所有的现金来进行拉动股价了。
这样的情况,让人联想到,宝万大战之时,万科“百亿回购计划”最终仅完成1.60亿元的回购规模。
当然,即便回购100股也算不得欺骗投资者,最多算是“缺乏诚意”,毕竟分众传媒在回购公告中所说的是“公司根据回购资金总额上限人民币3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13.00元/股进行测算,预计回购股份约为23,076万股,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本的1.89%。公司将根据回购方案、回购实施期间股票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结合公司经营状况实施本次回购,具体回购股份的数量以回购期满时实际回购的股份数量为准。”
而这或许就是分众传媒放量低走的原因,机构对其释放的信息并不买账。
事实上,机构不买账是分众传媒近来股价持续下跌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2017四季度末,持仓基金达600多家,环比增加了500家。然而这一数据,在一季度末,已经下降至200余家,其中第一大持仓机构东方证券资管在一季度做了大幅减持。
分众传媒的股东数也从2017年末的5.5万左右涨至目前的逾10万。
被“约架”后
除了在资本市场上,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被股价连番下降的打击,他们领头羊的行业地位也在近日遭到了重大挑战。
4月4日,一份题为《关于全面抢夺分众亿元级客户的通知》的新潮传媒内部文件在网上流传,这家估值百亿的行业老二来势汹汹,文件开篇直言宣战:新潮传媒与分众传媒的战争正式打响!
这场广告传媒行业内部的战争的根本打法也还是价格战:对分众传媒的亿元级客户,新潮传媒直接打5折。
新潮传媒这家曾经的二线公司,在2017年获得了10亿元的一期融资,据媒体报道,参与投资的是5家A股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或董事长,其中包含了二三四五、恺英网络、欧普照明等。而2015年加入新潮传媒的庞升东曾担任二三四五的董事长。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曾表示,首期10亿元还不是结束,他们还会继续再进行一轮同样规模的二期融资。
而这或许就是2017年营收约2亿、亏损约1亿的新潮传媒敢公开叫板分众传媒的原因。
这次分众传媒腹背受敌,主要还是其以B端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体,价格战影响力较为直接,以及随着基础硬件普及与成本下降,技术门槛降低导致商业模式容易遭到复刻,从而导致护城河偏低所致,这与前阵子发生的“打车大战”并无二致。
有人曾经计算,复刻分众传媒的商业模式,大概需要耗费约22亿的资金。这在目前的“打车大战”之中可谓九牛一毛,其甚至不到分众传媒自身一年利润的一半。
而楼宇屏幕广告极大的利润空间,也给其他广告公司价格战的“勇气”。2015、2016两年,分众传媒楼宇媒体毛利率为73.97%和74.5%,2017年,该数据进一步提升至76.70%。
更有意思的,分众传媒2017年的净利率为49.98%,这与价格战的50%降价幅度几乎完全相同——这不由得我们猜测,新潮传媒的降价幅度不是拍脑袋的结果,而是掐着分众传媒的七寸手起刀落。
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以品牌认知和技术门槛为主要构件护城河的基础。可口可乐与茅台就是最好的写照。而分众传媒在B端客户中的品牌效应是否能够战胜50%幅度的价格战,犹未可知。
所以,即使新潮传媒营收和估值比分众传媒低几个量级,那份气势汹汹的内部文件确实给分众传媒造成了极大困扰,使得从3月中旬起,便开启了阴跌不止态势的分众传媒更是如瀑布式下跌,其4月23日的股价距离3月中旬高点跌幅达1/3,市值缩水高达600亿。
曾经的小弟前来叫板,行业老大自然要硬气地迎战。江南春在4月24日发表的一场题为《独角兽的指数级增长》的演讲中,便提到:“独角兽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要打赢认知战。竞争对手来了之后,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是必然,在认知上必须要做遥遥领先的第一。”
然而,在回购可能引发的现金流问题上,分众传媒未见得有足够的“余粮”。在新潮传媒多番融资的背景下,分众传媒在201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实现约30亿元,同比增22.28%的大背景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全却同比下降了28.2%。分众传媒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受政府预算和拨款进度的影响,从而收到的政府财政扶持款减少。
回A股的“不应症”
事实上,分众传媒作为中概股回归“第一股”初期表现算得上不错。
2015年底,分众传媒完成借壳七喜控股,成功回顾A股。彼时头顶“留美”光环的分众传媒,股价两个月里翻了四倍。
此后,分众传媒的股价却震荡下跌,在2017年3月份,其市值曾跌破千亿元。不过,随着互联网流量出现触顶的迹象,线下流量价值重估,而分众传媒作为线下广告龙头,股价也在2017年又经历了一波上涨。
可惜的是,在这波上涨之后,分众传媒回A股的后遗症爆发了:股东减持的压力。2014年,分众传媒拆除VIE架构时估值约450亿,回归之后市值直指千亿,股东获利丰厚。
2016年12月29日,参与分众传媒私有化的财团所持公司股份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于是便开启了减持套现。
2017年6月,分众传媒的时任第二大股东Power Star(HK)与时任第五大股东Gio 2(HK)分别发布“清仓式减持”计划。:拟在6个月内减持所持有的分众传媒6.48亿股、5.91亿股,分别占总股本的7.41%、6.77%,粗略计算,其减持规模约在160亿元。
这一消息致使分众传媒在减持计划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开盘即被砸至跌停,当日收盘跌幅为9.81%,公司总市值一天之内蒸发124亿元。当日,两家游资席位国泰君安宁波彩虹北路营业部和银河证券成都建设路营业部分别卖出8499.65万元和7086.18万元。
其实,早在分众传媒借壳上市完成之初,原七喜控股的大股东易贤华就开启了减持套现。根据Choice数据显示,2016年5月13日以及6月8日,易贤华分别在大宗交易市场减持380万股和103万股,套现金额合计为1.42亿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31日,分众传媒还将迎来一批股份数达64.27亿股的限售股解禁,这批解禁股数量已超过分众传媒当前的流通股总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