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摊面积之后,会发生什么

取消公摊面积之后,会发生什么
2024年12月19日 09:21 拾榴询财

首发拾榴询财公众号(2024年12月18日)

这几天,又有楼市新闻上了热搜。

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当地媒体发布了一则《关于全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衡阳市行政区域内,商品房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专有建筑面积)计价销售。

取消公摊第一枪,就这么打响了?

01

取消公摊这件事,年年都有人闹,只是今年有城市动真格的了。

为什么会闹?2022年有个案例我记忆犹新。

青岛三栋55层的超高层建筑,业主收房时发现自家房子变小了。

产证面积128.35平方米的,套内面积不到70平方米,110平方米的,实际使用面积才59.25平方米,主卧甚至放不下1.8米的床。

后来经过测算,这三栋楼的分摊系数,均在46%以上。

官方最后给的解释是,导致公摊建筑面积较大的原因,主要是这三栋楼46层以下墙体,厚度为60公分,47层及以上墙体厚度为40公分。

依据《房产测量规范》规定,建筑外墙一半面积,需计入公摊面积内。

此外,这三栋楼有两层公共配套用房不计入受分摊面积,因此导致分摊系数相比其他高层住宅偏大。

显然,业主们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恨得牙疼,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一个“合规”现象。

02

哪些区域算公摊面积?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明面上的。

比如电梯井、楼梯、垃圾道、变电室、设备层、公共门厅和走道、地下设备间等共有部位的面积,以及为整栋服务的公共用房、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所以高层很吃亏。

另一部分暗地里的。

是套与共有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的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什么意思呢?住宅外墙的一半计入公摊面积,另一半计入套内建筑面积,所以很多人量出来的套内面积,比房本上的小。

从具体产品看,公摊面积一般是高层>小高>洋房。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公摊面积越来越大,所以现在新房公摊面积至少都要22%左右,高层公摊面积甚至达到了30%以上。

03

公摊面积最早是谁提出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住宅楼都是整栋或整层出售,一些商家发现,能接手的客户有限,市场难以做大。

于是开发商决定,改将房屋按户出售,这样买房门槛就大大降低了,一时间前来看房的人络绎不绝,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门厅、过道、楼梯间、花园这些公共空间的建筑成本怎么办?

当时香槟大厦的开发商,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每位业主对公共部分,承担一部分责任和费用,把成本转嫁到买房人身上,公摊面积的概念由此诞生了。

50年代末,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在卖楼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于是大面积效仿。

深圳1994年从香港引入楼花模式,也就是房屋预售制度,顺带也学会了公摊面积。

1995年实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明文规定,商品房买卖所签订的商品房购销合同中,应明确载明购房者所购置的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并注明该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及应合理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那香港为什么在2013年1月1日后,逐渐取消公摊面积这个模式?因为房价过高,公摊面积不透明,民怨越来越大。

国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有城市开始试点取消公摊?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卖房子,不仅开发商的思路变了,政策也要跟着变。

前几天,朋友给我看了一套重庆的房子,得房率最高能达到130%。

说好听一点是第四代住宅,实际上就是赠送更多面积建阳台,和共享平台做空中花园(传统标准里,空中花园被视作阳台,一般打5折计入产权面积)。长

沙、深圳、珠海等地更是提出将阳台、飘窗面积从建筑面积中剔除,以增加住户的实际使用空间‌。

长沙明确了优化阳台等空间面积计算规则,累计赠送面积最大可以达到套内建筑面积的30%左右,这意味着得房率会超过100%。

上图为郑州某网红盘,143平米,实际最高得房率可达140%。

上图为扬州某楼盘,110平方,实际得房率接近115%。

如果说,以前开发商是悄悄的把公共区域弄小点,让私人空间大一点,各种“偷”面积,现在则是光明正大的“送”面积,尤其是一些二三四线城市。

取消公摊之后,房价会不会下来?公摊是不是由开发商买单?取消公摊这事儿对咱们有什么影响?

取消公摊,只是把套内面积和建筑面积,完全透明化,而房屋总价是不变的,这样最终给购房者呈现的,是一个直观的房价,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纠纷,防止开发商暗箱操作。

当然了,老房子老算法,新房子新玩法,其他不要多想。至于物业费等方面的调整,当下真正痛点是房价高、收费高、服务差。

未来高得房率,甚至超高得房率是新盘的主流趋势,好房子迭代会加快。当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后,开发商只能把心掏出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