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布经济运行半年数据,城市间的PK毫无意外地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成都媒体援引该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数据称,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总量超越武汉,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三。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张守帅
今年1-6月,成都实现GDP5590.2亿元,增长7.5%,从公开渠道看,武汉仅公布经济增速为7.6%,经济总量尚未发布。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深圳GDP长期排名一二位,优势暂时牢不可破,成都和武汉对于探花的争夺,近年来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2012年,成都超越杭州,站上第三位置。2014年,尽管成都、武汉GDP双双破万亿,但武汉以微弱领先优势将成都从榜眼拉下马。
专家认为,城市排名不仅是荣誉问题,它能反映一个区域板块的发展活力,对于吸引投资者、坚定投资信心作用巨大,排名是个实实在在的“有料故事”。
成都与武汉明里暗里的较劲,在上述排名更迭后,即变得更加激烈,从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展开全面对标。
变局在今年出现。
7月份的时候,有媒体对国内主要城市一季度的经济情况进行排名,成都超越武汉,上位至副省级城市第三,同时升至全国城市第八。
分析原因,有人认为是简阳由成都托管,做大了成都总量。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这个因素带来的结果是成都拉开了与武汉的距离。但需要看到,即使没有简阳,成都依然超过了武汉。
今年1-6月,简阳实现GDP206.6亿元,除去简阳,成都GDP为5383.6亿元,据知情人透露,这一数据高出武汉三十多亿元。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成都纵向比、横向比均取得重大进步,这就使得成都上半年的“成绩单”更具含金量,也更具启示性。
川观解读
投资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成都的“投资底盘”是怎么稳起来的?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蒋君芳 冉倩婷
投资、消费、出口——一直以来,这三者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背景下,投资的拉动作用更是至为关键,发挥着重要的“底盘”作用。
8月3日,成都发布年中“成绩单”:今年上半年,成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9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快了0.1个百分点,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分析这一态势成因,一个数据不容忽视:上半年,成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83.6亿元,同比增长13.9%,投资总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在“高手如林”的副省级城市中,成都的 “投资底盘”究竟是何为稳起来的?
工业大战:从竞进拉练到月月排名
在“一业定乾坤”的产业发展观指引想,成都一直将工业投资作为决定“底盘”大小、车载吨位的“基石”。
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412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400.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6.5%。其中,中国中车(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通威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等59个项目竣工投产。而为了快速推进中国中车(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新都区下大力气,仅仅花了3个月时间,就完了成1000余亩土地搬迁。
这一做法,在成都召开的工业“竞进拉练”活动中,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事实上,“竞进拉练”活动本身,也是成都今年激发各地紧抓工业投资的一大创新。在1月“霸王级”寒潮来临前,成都预见性地启动工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竞进拉练”活动,组织区市县领导到项目和园区一线开展检查督导、对标先进、总结提升等活动,在拉练中找差距,在竞进中促提升。
不仅要拉练,还要排名。今年起,成都每月对所有区(市)县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进行排名,排位靠后的将被当众批评。“今年计划开工的13个市级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还有两个计划外的新签约项目也将在今年内开工。”温江区经信局局长王伟真切得感受到了“排名”带来的压力和动力。
压力出成绩。上半年,成都工业投资总量完成1070.3亿元,同比增长37.3%,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不过,因目标完成率为48.98%,未能完成半年任务,在刚刚召开的成都上半年经济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仍被成都市政府督查室重点指出。成都市市委书记、市长唐良智强调,成都工业企稳回升的底部支撑不强,做大工业投资块头“还得再努力”。
政府出手:民间投资“升温”
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民间投资回暖趋势进一步扩大:实际完成投资2289.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8.7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4.7%,坐稳“半壁江山”。
“用脚投票”的民间投资为何对成都情有独钟?回顾上半年,一只看不见的“政府之手”异常活跃。
今年5月,成都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20条政策中被认为最具“含金量”的举措,就是对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给予扶持——《意见》提出,生产经营基本正常、因外部冲击导致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的重点贷款企业,不得一刀切抽贷、停贷,而是通过分类管理和转型帮扶,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成都的这一做法,赢得了民间投资者的点赞。
同时,机制与体制创新也为民间投资进入打开通道。上半年,经成都市PPP服务中心初审纳入市级PPP项目库的项目达到164个,总投资2079.3亿元。年初,因资金原因被搁置的双流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就是在PPP模式下运作下重新动工。
“拨改租”模式也在加速民间资本进入成都。去年,成都推出城市基础设施租用项目(即“拨改租”项目)共计16个,总投资366.65亿元。今年上半年,包括红星路综合整治工程、二环路改造项目等项目都在有力推进。武侯区今年通车的两条快速出城通道即采取“拨改租”完成,政府按照合同每年付给投资者租金回报,租赁期结束后,整个项目完全归政府所有。
轻巧快捷的“农业马车”
在成都的经济“大盘”中,第一产业占地不大,却表现非常活跃:上半年,成都第一产业投资73.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3.2%。
“2015年招商引资项目陆续开工,达到141个,这是上半年增速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上半年,成都签约的亿元以上项目就有27个,5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项目也有5个。
投资的纷至沓来,折射出一幅资本下乡的生动图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投资加快的背景下,产业融合也在加速。上半年,成都在建和新开工的397个农业项目中,涉及规模化种养殖业、一三产业互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三产业互动项目达到152个,约占在建和新开工项目的38.3%。“产业融合能给农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是未来农业投资的重要方向。”上述人士如此分析。
农业领域的改革也在释放投资活力。成都三邑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胡开强将园林中83株银杏和129株罗汉松抵押给银行,成功获得了1500万元的贷款,用以扩大再生产。今年上半年,温江继续启动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区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金额达14.7亿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