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关于处方药院外销售的政策日趋完善,众多药企与零售药店联动布局以抢占处方药先机,助推处方药在药店的销售保持良好增长。且根据中康CMH监测数据预测,2017年处方药将占据药店整体市场规模49.6%的份额,换言之,2018年处方药销售规模破50%已经是超大概率事件。在滚滚潮流大势下,零售药店处方药市场的增量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但实践过程中也凸显出不少痛点。
该如何跨越痛点,从容地“淘金”处方药市场?
药店处方药销售保持增长
在近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处方药向院外渠道转移趋势明显,这无疑是零售药店的一大机遇。根据中康CMH最新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滚动年度(2016年四季度-2017年三季度累计),全国零售市场总规模达到3572亿元,同比增长9.8%。聚焦至处方药方面,显现出两大明显趋势:其一,处方药受到重视,RX增速高于OTC,慢病用药品类潜力巨大;其二,DTP药店蓬勃发展,高端处方药院外销售初露端倪。
其实,在2016年,零售药店交出的处方药销售成绩单已可见其“强劲”势头:处方药销售规模达1196亿元,占据48.9%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处方药对零售市场药品的增量贡献达到61.2%,远超非处方药。
预计2017年,药店终端处方药将同比增长10.4%,达1321亿元,占据药店整体市场规模49.6%的份额。换言之,处方药在药店的销售正保持良好的增长,且不断拉近与非处方药的市场份额差距,顶起药店销售的半边天。
药店承接处方药两大痛点
在未来医药完全分家的情况下,药店或将迎来更势不可挡的发展。基于此,近年已经有众多制药企业、主流连锁药店组建零售团队,加码处方药在零售领域的布局。
尽管在快马加鞭抢占处方药市场,但就目前情况看来,药店对处方药的期望还未完全释放。分析背后的原因,一边是处方流出以及相关信息化平台建设未完全到位,另一边则是药店承接处方药的内在“根基”未打牢,其中品类建设与专业服务能力成为亟需解决的两大痛点。
痛点一:品类建设
对于连锁药店而言,摆在眼前的第一道壁垒便是品类建设。鸿翔一心堂董事长阮鸿献曾在西普会上提出,商品体系建设永远是企业的经营重点,“作为零售药店来讲,商品是核心之一,如果没有被消费者认可的好商品,那么我们离顾客就会越来越远”,他认为药店要承接处方外流,需做好处方药规划、布局,优化商品结构,将品类细分、多元化。
诚然,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多元化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为此,不少药店正紧锣密鼓地扩充经营处方药品类,那么,目前哪些品类最受欢迎?
从中康CMH发布的2017Q3零售终端数据可见,零售终端化学药2017Q3份额最大的三个品类分别为降血压药(销售额46亿,市场份额12.4%)、心脑血管类(销售额30亿,市场份额8.2%),以及糖尿病类用药(销售额29亿,市场份额8.1%);而中成药份额排前三的品类分别是感冒药(销售额60亿,市场份额19.2%)、心脑血管类(销售额33亿,市场份额10.8%)和补益养生类(销售额28亿,市场份额9.4%)。除此之外,妇科用药中成药的表现亦相当不俗,2017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达到2.1亿元,同比增幅达11.2%。
回顾今年拥有优质妇科用药中成药的药企动态发现,原本根植于院内市场的处方药企大有加快步伐布局零售终端的趋势。以回音必为例,目前已形成以孕康口服液、麦当乳痛颗粒、断血流片、柏洁洗剂等为核心的妇科用药中成药产品,今年频繁亮相于大小药品交易会。因产品具备大品牌、高投入、高转化、高覆盖客群等优势,加上回音必提供的商务政策可圈可点,如明确提出“生产企业支持力度持久,控销严格”、“货源有保障,生产企业直接供货”,“确立针对性的销售价格体系”等,为此回音必受到不少主流连锁的青睐,妇科用药中成药亦被持续看好。
痛点二:药店专业化服务能力
在多个行业交流会议上,也有不少业内人剑指另一个大问题——药店的专业服务能力。中康资讯副总裁李俊国表示,药店未来竞争的主要突破方向是药学服务能力。为承接更大的处方药市场,药店急需提升自身药学服务能力,包括执业药师配备在内的药店一线人员专业化建设。
确实,连锁与处方药企合作寻求处方药毛利的同时,也应注重与药企在专业化服务能力上的深度合作,以此加快连锁专业化回归的进程。
有连锁表示,回音必深耕医院终端多年,产品在临床已使用了二十余年,证明了其产品优质特性,更重要的是,临床经验也为产品积累了高附加值。一方面是经过医生在临床的专业教育,回音必在消费者中积累了深厚的品牌度和美誉度,消费者忠诚度高。另一方面,临床资源将持续在往后的学术推广、店员专业服务能力、消费者健康教育、动销等方面发挥优势。
据悉,回音必加码零售终端布局之路已在四川省、安徽省取得试点成功。未来会向药店持续提供核心处方药品种资源,与此同时,将利用自身服务资源协同连锁进行专业化改造,打造连锁处方药的优质品类以及服务质量,实现工业、连锁、医生、消费者间的多方共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