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的南美犬亚族,小短腿薮犬和大长腿鬃狼居然是亲戚?

古怪的南美犬亚族,小短腿薮犬和大长腿鬃狼居然是亲戚?
2022年08月19日 17:32 五次方物语
图0 南美犬亚族

书接上回犬科全传之狐族篇。为便于阅读,附上犬科系统发育树的南美犬亚族部分。

犬科全传之南美犬亚族篇

犬科犬亚科犬族包含两个演化支序,南美犬亚族犬亚族。南美犬亚族将生活在南美洲的野生犬科动物一网打尽,共有薮犬属、鬃狼属、伪狐属、食蟹狐属和小耳犬属等5属19种,其中有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看上去不太像“犬”。

薮犬属和鬃狼属

1.薮犬/Speothos venaticus

2.鬃狼/Chrysocyon brachyurus

图1.1 薮犬
图1.2 薮犬幼崽

薮犬(Bush Dog)和鬃狼(Maned Wolf),在旧分类中分属于薮犬亚科和犬亚科,看似三杆子打不着,至少八杆子才行,分子生物学却证实了它俩是不折不扣的亲戚。然而它们的外貌风格极端对立:薮犬是最不像犬的犬科动物(我评的,不服忍着),犬科唯一足上有蹼的物种,肩高不超过30厘米,小头小耳短毛短腿,形象略似水獭;鬃狼是南美洲最大的野生食肉动物,面相介于似狼非狐,耳阔而尖,肩高接近80厘米,一身金红色的长毛加上60厘米的“黑丝大长腿”,走路还“顺拐”,说不出的怪异。

图2.1 鬃狼
图2.2 鬃狼幼崽

图2.3 福兰克狼/Dusicyon australis,标本

薮犬和鬃狼的习性也是大相径庭薮犬逐水而居,结群活动,善游泳,以啮齿类、鱼类、两爬类、水鸟等小动物为食;鬃狼栖息于低地草原和灌木丛,“夫妻”共享领地但通常单独活动,食谱中水果类素食居然超过一半,其余也都是小动物之类,如果狼可以爱上羊,那它一定是鬃狼。两个各方面都拧着来的物种居然是亲戚,只能说生存不易,不同的环境压力让它们改变了太多。p.s. 与鬃狼关系最近的实为福兰克狼,已于1876年在西福克兰岛入灭。按下不表。

图2.3 北京动物园的鬃狼

南美犬亚族的种类距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国内动物园也难得一见,鬃狼是其中的最大牌明星,其余皆是寂寂无名之辈,至少在国内如此。北京动物园曾拥有鬃狼,可惜去年就薨了。五年前我因故滞留北京,曾亲往拜谒,三天之内两赴北动,心不可谓不诚。第一次压根儿没见着,第二次好歹肯降贵纡尊走出藏匿之所了,然而却是“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只给了我一个模糊的背影。岂料匆匆一别,竟成永诀,令人唏嘘。

小耳犬属

3.小耳犬/Atelocynus microtis

图3
图4 幼崽

小耳犬(Jungle Dog或Short-eared Dog),仅分布于亚马逊森林和安第斯山麓森林,数量濒危,最珍稀的犬科动物之一。拉丁属名Atelocynus意为“不完美的狗”,没错,太不完美了,勉强能看出来个狗样,又有点像马岛缟狸、食蚁狸之流。那一身棕黑的短粗硬毛就很违和,身体又偏长,与头颈部不协调,再加上耳朵短而圆,就更不像“犬”了。幼崽还是可爱的,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越长越走样,最后长成了“四不像”。

食蟹狐属

4.食蟹狐/Cerdocyon thous

图4.1
图4.2 幼崽

食蟹狐(Crab-eating Fox)不是狐,模样似介于狐犬之间,毛色灰褐至蓝灰,灰头土脸,没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吃螃蟹”。据说它的牙齿比较别致,上面有很多细致的尖端和沟槽,有助于从螃蟹身体里剔出肉来,好像自备“蟹八件”一样,而其它多数犬科动物的牙齿更适合撕咬。然而食蟹狐的最爱还是啮齿类和鸟类,只不过每年雨季小螃蟹会大量涌现,它们也只是恰逢其盛、来者不拒罢了。

伪狐属

5.巴西高地狐/Lycalopex vetulus

图5 巴西高地狐

6.秘鲁狐/Lycalopex sechurae

图6 秘鲁狐

7.河狐/Lycalopex gymnocercus

图7 河狐

8.南美灰狐/Lycalopex griseus

图8 南美灰狐

9. 山狐/Lycalopex culpaeus

图9.1 山狐
图9.2 山狐

伪狐属也不是狐,共6种。以上6图分别是巴西高地狐(Hoary Fox)、秘鲁狐(Sechuran Fox)、河狐(Pampas Fox)、南美灰狐(Chilla)山狐(Culpeo)。这些“伪狐”长相差不多,都是中等体型,三角脑袋小尖嘴,尾巴蓬松,各种程度的灰或土黄,唯山狐气质出众,颇有狼狗的神韵,脸再黑点儿表情再狠点儿就更像了。嗯,6种还缺达尔文狐(Darwin's Fox),这位值得单独拎出来介绍一下。

10.达尔文狐/Lycalopex fulvipes

图10.1
图10.2

达尔文狐,又名达氏狐,仅分布于智利南部沿海或岛屿。长相和其它伪狐一般无二,但配色相当高级,主体为深蓝灰色,庄重而又典雅。相比之下,河狐、南美灰狐之流就显得失之轻浮。狐不可貌相,长成啥样不重要,关键在于名字。该种由达尔文首先发现并命名,故而后世称其为“达尔文狐”,背后还有一段令人大跌眼镜的血腥往事,不可不提。

图10.3 达尔文的旅行笔记

话说达尔文在智利某个岛随船登岸,正好碰见一只达尔文狐趴在岩石上发呆,当下施展轻功绕到其背后,抡起铁锤照头就是一下子。可怜的狐狐立扑在地,后来被送往伦敦的一家博物馆......做成标本之前,大概肉已经被吃掉了。毕竟达尔文是逮啥吃啥、“顿顿不能少”的动物爱好者兼美食家,趁环球旅行尝遍了每一种新发现的动物,到嘴的狐肉更没理由放过。与达尔文狐命运相同的,至少还有小美洲鸵,又名达尔文美洲鸵,你懂的。

像达尔文这样随意捕食野生动物,肯定是不对的,不过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很深的时代性,用当前的标准苛求前人无异于刻舟求剑。更何况达尔文乃是功勋卓著的进化论老祖,这点儿小事对于他来说只是白璧微瑕而已,没这爱好说不定还创立不了进化论。

相关:犬科全传之狐族篇,未完待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