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迷惑的芥蓝

北狄认不清南蛮的菜,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连我这种博闻强识的民间砖家也有走眼的时候,比如今天的主咖,芥蓝/Brassicaoleracea var. albiflora

图0 芸薹的薹用型,菜心和紫菜薹

芥蓝是甘蓝的薹用型变种,以“花薹”为主要食用部位,“薹”即是开花前急速伸长的茎,连同茎上的嫩叶花苞都可以吃掉。类似的还有芸薹/Brapa的薹用型,菜心/subsp. parachinensis紫菜薹/var. purpuraria。注意:“蓝”源于甘蓝,因叶子偏蓝而得名,写成“兰”是别字;“薹”是正式写法,“苔”只是“薹”的俗字,非简化字,如“桔”之于“橘”。

芥蓝的长相之谜

图1

对于北方人来说,芥蓝过去是稀罕物。如今物流比人流更发达,南北差异日渐缩小,青岛菜市场偶尔也会有芥蓝,虽出场频率远不及菜心,甚至赶不上紫菜薹,但总还能找得到。没有例外,全都是上图中粗壮肥硕的模样。起初我也疑惑过,茎杆如此膨胀,差不多与莴笋一时瑜亮,仅上部有少量的叶,大概率会在食用前丢弃,这还能算薹用型蔬菜吗?更像是茎用型。

图2

最近造访青岛埠西菜市场,发现两把面生又似曾相识的蔬菜,见图②。叶子质地色泽偏向于甘蓝,花苞隐约可见,标准的“花薹”,我认为也是芥蓝。有广东网友指出,这种才是从小认知中的正宗芥蓝,潮汕民谚“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的“芥蓝”就是这样的。图①则是“莴笋化”的芥蓝,一般叫大芥蓝大笋芥蓝(与之对应,图2可称小芥蓝),需削皮切片后食用,异端。

图3 大芥蓝

图4 红脚芥蓝

据生活在苏州的潮汕博友@阿迪西亚含笑 介绍,苏州也是大芥蓝多而小芥蓝少,一般菜市场都能买到大芥蓝,仅个别超市才有小芥蓝,且不认识的人颇多。看来在岭南之外,大芥蓝更受欢迎,或因小芥蓝竞争不过同“生态位”的菜心。听说广东揭阳还有一种茎呈紫红色的“红脚芥蓝”,恐怕在外地崭露头角的机会就更小了,反正我的感觉是不伦不类,不如紫菜薹。

芥蓝的身份之谜

所谓“芥蓝长相之谜”,只是本砖家久居北方、孤陋寡闻的结果,也是土包子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而产生的错愕。但关于芥蓝的身世和分类,真有点扑朔迷离的意思,好像没人否认过芥蓝是甘蓝之苗裔,争议的焦点在于:它是屈居于甘蓝之下的变种,还是足以自立门户的物种?请容我现学现卖一番。

图5 白花芥蓝

甘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花椰菜、抱子甘蓝等变种传入时间更晚,唯有芥蓝是在我国华南地区出现的。苏东坡曾有句曰“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被视为最早的文字记载。据传,唐朝六祖慧能,就那个“菩提本无树”,出家前曾为猎户,惯用芥蓝把猎物与野蔬隔开同煮,自己只取素食,故又名“隔蓝”。简直就像高汤加持的“开水白菜”,挺会吃。

国外的芥蓝反倒是由中国输出的,如今也是遍地开花,外文名Chinese broccoli(中国西蓝花)、Chinese kale或音译为Kai-lan,无一不与中国密切相关。第一个研究芥蓝分类的是个叫Bailey(1922)的老外,因芥蓝白花、一年生,有别于甘蓝的黄花和二年生,将其定为独立物种,但他不知也有黄花芥蓝及二年生的情况,定种理由似乎不太充分。

图6 红脚芥蓝的花是黄色的

白花芥蓝产于广东(不尽然,至少红脚芥蓝开黄花),黄花芥蓝产于广西和福建,它们的关系也有人研究过。研究发现,二者的幼苗形态、花程式和花粉形态完全一致,染色体和生化指标极接近;正交反交的结果率和种子发芽率均为100%,而白花芥蓝与卷心菜、花椰菜和西蓝花的杂交结果率只有82.9%~97.%。这足以证明白花黄花只是芥蓝的不同品种,没有本质区别。

《中志》将芥蓝处理成独立物种,然《中志》成书较早、垂垂老矣,很多新结论都没赶上。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最终支持芥蓝是甘蓝变种的意见,与时俱进的FOC(《中志》英文版)将芥蓝降为甘蓝变种,赐予芥蓝一个新名字“白花甘蓝”,“白花”是变种名“albiflora”的直译。这名字也许是为避免与芥菜有关的误会,但又将置黄花芥蓝于何地呢?属实有点欠考虑。

我有没有吃过芥蓝......之谜

图7 芥蓝

上图摄于南方某茶餐厅,我一直当成菜心,在旧文中多次用过,因为我的原则是优先使用自拍图,实在没有另说。我觉察到和常吃的白灼菜心气质有异,端详良久、难以定夺,最终导致误判的是花蕾偏黄而非白色,当时尚不知有黄花芥蓝。那天我看到图2小芥蓝后,立即又想起这道菜,征求老广们的意见后才确认我终究还是错付了----它不叫菜心,它是芥蓝

图8 菜心

活着的菜心和芥蓝区别很大,一望便知,熟了的细看也不难区分。虽已被开水和滚油蹂躏成这个损色(sai)、死出以及熊样(东北骂人三联),但芥蓝就是比同等境遇的菜心更支棱一点,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具体描述,只能意会。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记忆漫漶不清,实在想不起什么口感和味道,据说是脆而有渣,菜心偏软一点,好像没有渣。

图9

同一个餐桌上,在肠粉两侧绿体横陈的两根不用说也是芥蓝。光阴荏苒,坐在对面的人“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那些欢喜和悲伤都化作时间的灰烬,而我却在反复研究当时究竟吃了什么菜。这种诡异刁钻的关注点,大概只有“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资深病人才会有。正是: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盘中餐,万转千回思想过。

-参考资料-

[1]《黄花芥蓝与白花芥蓝的分类学关系》,《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

[2]《芥蓝的分类地位》,《园艺学进展》1994

[3]《芥蓝的分类学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

[5]《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