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正式开馆

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正式开馆
2024年07月02日 08:57 沈阳日报

“六地”红色文化是辽宁地区独特的文化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于7月1日在辽宁省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市民参观学习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

4000余种文献

展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

据悉,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丰富的辽宁“六地”红色文献,为使到馆读者能够集中迅速地感受到辽宁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和精神谱系,该馆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锚定弘扬“六地”红色文化目标定位,发挥馆藏地方文献的资源优势,打造沉浸式红色主题空间——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

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位于辽宁省图书馆四楼西南区,面积300平方米,由文献阅览区、展览展示区、数字互动体验区、电子资源查阅区、红色文旅导览区、红色研学服务区六大区域组成,为广大公众提供深入了解辽宁红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该馆历时近6个月,从20000余种红色“六地”主题馆藏中整理出重点文献4000余种,集中展示辽宁在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等方面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献,涵盖党史、军史、地方史等多个领域。

电子资源查阅区藏有辽宁“六地”主题光盘两百余件,数据库资源近3TB,知识标引数量40余万条,其中以近两年建设完成的6个“六地”主题细颗粒度资源库和全文库为亮点。数字互动体验区实现了数字展厅“情影”互动,采用3D建模技术将6个原创“六地”主题数字展览一屏尽现,结合体感识别等智能交互设备,读者用手势即可实现与展览内容的互动。红色文旅导览区重点打造红色文旅电子地图,以辽宁70余个红色场馆为地标,通过图文、语音、视频、VR等直观呈现。红色研学服务区设立电视纪录片《热血河山》和《辽图讲坛·“六地”系列文化讲座》播放专区,力求进一步阐释辽宁“六地”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和学术研究功能。

红色文献讲述红色故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展出的红色文献,其中不乏罕见的早期出版物,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这些珍贵的红色文献向人们默默讲述着那段革命的岁月,纪念着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可敬的人,成为革命信仰传承的最好见证。

1957年出版的《杨靖宇将军》,作者郭肇庆,是关于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比较早期版本的作品。1949年由东北书店印行的《进军沈阳》,是一本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过程的书籍,作者常工。该书从1946年6月记录到1948年元旦,包含了辽沈战役的多角度报道,以纪实的方式描述了解放军进入沈阳的过程,以及在解放过程中的战斗、接管和恢复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誓词歌》出自1931年9月27日高鹏振在镇北军(东北国民救国军)成立暨誓师大会上公布的抗日誓词,不仅诞生时间早,而且和辽西义勇军一样影响大、传唱广。在影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也非同一般。高鹏振因此有“国歌奠基第一人”之美誉。镇北军的《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誓词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源泉之一。

1958年出版的《九一八大合唱》版本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九一八事变8周年之际,当时中国共产党为抗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心。《九一八大合唱》对阐释辽宁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辽宁红色故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在新时代依然具有激励人们奋发向前的力量。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年3月出版的图书。这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时期创作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更是研究抗美援朝历史和志愿军精神的重要资料,能让后人更真切地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和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辽宁十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其中的《十年来辽宁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一文中指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和1958年中,全省每年支援省外的钢铁、机器设备,都占省内总产量的60%或70%以上;并抽调了几万名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支援了武汉、包头等新工业基地的建设。”

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的建设是省图书馆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举措,未来仍将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将其打造成为辽宁红色文化的研究中心和传播高地,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盖云飞 摄影:李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