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似乎不如立春般热闹,但气象学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自春分起,太阳顺次到达黄经0度、90度、180度、270度。人间最美春分后,这个时节,草长花开,莺歌燕舞,春光明媚,温暖宜人,海棠铺绣,梨雪摇浪,丁香吐蕊,春分三花信在初绽烟雨时如期而至。在沈阳城的春天,我似乎也明白了永恒不是时间的绵延,而是此刻花瓣落在百叶窗上的那些瞬间。

天坛街 却道海棠依旧
值此三月,江南春意渐浓,海棠正当花信。虽然沈阳不是海棠花的传统种植地区,但在气候变暖的这些年引进后,北国之春除了芬芳桃李,海棠也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成为诗心一动的永流传。
海棠花又名解语花,汉代就已进入皇宫内苑中。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国艳”之誉,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若在四月来到沈河区文萃路与天坛二街的交叉口的天坛园,便可目见各式海棠竞相绽放,花朵蘸着水露般的澄澈,任心中有千层坚冰也会被她的美好斧凿殆尽。

春风轻拂,沈城海棠悄然绽放,阳光洒落,花影斑驳成诗行。每一朵花,都是春天的梦想,海棠树下,时光静好如初。 李玲秀作品
说起天坛,人们首先想到是北京天坛,但更多人其实不知道,沈阳本来也有一座天坛,就在如今的天坛二街上。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再次续修沈阳城垣,同时营建宫阙,增建天坛、地坛等礼制建筑。依照传统规制,天坛设在位于大南门外五里的地方,坛状如圆丘,四面设有相同的砖砌台阶。天坛四周国以缭墙,周长一百三十丈,东西南北台设一门,以南为正。
当时的盛京天坛,无论从位置选择还是形制结构,都仿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的北京南郊圜丘,只是坛制规模较小,清军入关后“清承明制”,继承并发展了明中期以来的天坛祭祀传统。如今在天坛园这个看似闲适的口袋公园里,唯有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春日海棠,依然诉说着穿越时光神圣之地的往昔辉煌,见证着王朝的兴衰更迭。
沈阳城的海棠花主要分布于浑河水系,除了天坛南街的大花海棠,每年四月底到五月中旬,浑河南岸的长白岛森林公园里,大约有5万平方米4000余株海棠花竞相开放,以娇艳的身姿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发烧友前来观赏。在公园靠近南堤路的一处墙角,一树隐约的红晕似乎从染缸溜出,将早春渲染得巧笑嫣然。
海棠入瓶赏目,盆植宜家,亦可花海漫步。在皇姑区泰山东路和铁山东路两侧沿线植有300株海棠树装点街路,名为“粉色海洋”,是来自加拿大的观赏海棠品种,树木挺直高约10米,抗寒性极强,适合东北天气生长。每年海棠盛开时,将街路渲染成粉色的海洋,最佳观赏花期长达20天左右。
海棠无香并非憾事,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文豪,他在《花未眠》中写道:“凌晨四点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若恐夜深花睡去,赏海棠不妨留意以下各处“照红妆”之地:
和平大街:沿线栽植大花海棠等时令花卉,或平铺或立体,渲染成靓丽的鲜花大道。
碧水河沿线:碧水河畔海棠朵朵,浑似姑射仙子,施了粉黛,降临人间。
万柳塘公园:网红绿色楼梯旁有几处海棠娇艳动人,极具观赏性。
丁香湖 豆蔻梢头结情思
春分之后,沈城南北,目之所及,时不时总能和丁香撞个满怀。四月份是沈阳丁香的花期,和风如约而至,丁香纵放繁枝,庭院,河边,山坡,路旁,随处可见。在东陵高速口,一上二环高速公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丁香树,一直延伸到富民街。丁香花从四月初一直开到七月初,野生品种绝大多数都在我国,是很多香料的原料。丁香给人的印象是花色淡雅,花香清香,还没见到花,就能闻到花香。她不挑地域,耐寒耐旱,有光照,不积水就行。盆栽也行,庭院露天种植也行,沈阳浑河、蒲河河边、草坪等有光照的地方,丁香长势都很好。

春分时节沈阳青年公园丁香花盛开,湖面倒映彩电塔与城市建筑,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充满生机与宁静。 张琳作品
丁香产于北方地区,南方较少种植,在沈阳青年公园可一赏丁香风姿。尽管古人多咏雨中丁香,但晴丁香、雨丁香各有意趣。阳光和春风中摇曳的丁香,好似美人唇畔忽明忽暗的笑意,婉约娇俏;雨中丁香花枝低垂,楚楚动人,确如恋人间朦胧似梦的情思,令人魂牵梦萦。丁香花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而得名,细小如钉的花朵组成一个大的花结,这让丁香花又有“百结”的美名。在微风中,枝叶飘摇,花结飒飒作响,摇曳生香。纵有百千结,剪剪向春风。
初春时节,丁香紫云氤氲,沈阳的城市内湖丁香湖,却不是得名丁香花,而是由古名“丁线屯”改名的“丁香屯”。如今丁香湖沿湖种植了大片丁香花,幽香沁人心脾。公园内种有10万平方米的花海,植物种类20多个品种,花期覆盖春夏秋三季,其中栽种1万多株丁香花,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丁香湖。为突出丁香湖的特点,景观大道依次栽植白色丁香、蓝色丁香、紫色丁香和粉色丁香,是东北地区颇具规模的丁香花街。每年春天,万株丁香竞相开放,芳香袭人。虽然丁香花在这里并不扎堆,但景色足以令前来观赏者惊艳。
丁香不仅仅广泛应用于皇家园林,在北方寺庙中,也是菩提代用树种之一。作为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之一,气候使得沈阳可用于绿化的树种非常有限。作为喜光耐寒的物种,丁香渐渐成为分布最广的绿化树种。除了青年公园,还有世博园,遍布沈城的口袋公园,大街小巷都有很多丁香花。在十里春风,花开如瀑的时节,漫步在众多沈城古寺淡雅的丁香花芬芳中,可望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世博园 一树梨花春带雨
说到春天盛开的花朵,没有像梨花那样浅素嫩白,却又极尽绚烂的了。一树梨花一溪月,一片冰洁无着的世界。提到梨花的别名更别有一番意境——瀛州玉雨、晴雪、淡客,每一个都出自文坛大家的笔墨。梨花与海棠是春的花信。海棠未雨,梨花未雪,一半春休。梨花开得纯白,是对春最后的纪念。

梨之妙者,醉月欹风,含烟带雨。沈阳故宫的石狮在和梨花的又一次重逢中披上了春晖。 刘舜天作品
沈阳的梨花在四月绽放,比桃花、杏花略晚一些,在科普公园内,便可以欣赏这忽如一夜的一大片梨花,嗅着淡淡清香,给春日带来清新的味道。及至四月中旬,马耳山梨园将迎来梨花盛放期,园内超过一万平方米的面积里,种植了近万株梨树。漫步其中观赏银白色的花朵与苍郁的枝干相映成趣。这些花瓣洁白如凝脂,花蕊粉嫩似琼浆,素雅之中透着别样的清丽,出尘脱俗,精致美好。每年沈阳都举办苏家屯马耳山梨花节,杨城寨建设了14万平方米的梨花小镇,依山傍水,几树梨花,一段风月,村民们就住在梨香花海里。这里的每一处客栈,每一座庭院,每一条小溪,每一缕春风,都有一段故事,静静地凝固在唐诗宋词的意境里。
若说最特别的一树梨花,当属沈阳世博园梨花湖边,那株已有百岁的“梨花仙子”。“梨花仙子”花繁叶碧,花朵次第开,美不胜收。这棵百年梨树王在盛放时华盖如雪,亭亭玉立,风过之处,落英缤纷,暗香袭人。花瓣洁白如雪,淡雅冷艳,花朵涨爆的一刻,如云彩般大朵大朵地蔓延开来。称她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实不为过。
除了马耳山,怪坡风景区也有成片的梨园,沈北新区马刚街道铁营子村千亩梨花如云似雪、芳香四溢。舍利塔碑林公园的梨花虽然低调,却也引得众多赏春人前来拜访。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仲春季节,梨花以其一枝素色不染尘,压尽人间万般春。
春分、风和、日丽、莺飞、草盛。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海棠依旧,梨花带雨,丁香又结,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最是一年春好处,人间万物皆恰好。沈城郊外田野林间缱绻着灵动的诗意,河边树下花丛氤氲着沁人的芬芳。春分已至,怀揣美好与喜悦,不负春光、不负期许。

七十二候花信咏(四)
□初国卿
【春分初候】
海棠
红妆翠袖燕来时,罗袂霓裳袅碧枝。
但得花开妃子醉,何须再补少陵诗。
按:玄鸟至,海棠开。海棠之名,亦源于果。唐李德裕《平泉花木记》言:“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世间海棠正品唯海棠花、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数种,余者乃木瓜所属,非海棠也。其株为乔木,叶长圆,花蕾为红色,盛开时花作五瓣或重瓣,色转白或粉红,花瓣聚若伞状,各具长柄,翩然悬缀,袅娜多姿。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曰:“其株翛然出尘,俯视众芳,有超群绝类之势。而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也。”宋代僧惠洪《冷斋夜话》记唐明皇见杨玉环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之状,戏言“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由此留下“海棠春睡”之典。惜乎海棠无香,传西晋石崇见此花叹曰:“汝若能香,当金屋贮之。”故《冷斋夜话》载宋人彭渊材迂阔好怪,平生所恨五事,其中“第四恨海棠无香”矣。又惜杜甫居川八年,竟无海棠诗,致使后人常叹“海棠应补少陵篇”,遂成诗史公案也。
【春分二候】
梨花
玉容寂寞暗香寒,回雪流风照夜闌。
记取华清幽秘事,一枝带雨最堪看。
按:梨花之名,亦由果而来。南朝陶弘景《本草经注》说:“梨种殊多,并皆冷利。多食损人,故俗人谓之快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元人朱震亨之说:“梨者利也。”由此可知,梨之名源于利字。古之梨花,泛指今之数种,如白梨、鸭梨、香梨、沙梨、秋子梨、秋月梨、南果梨、苹果梨、雪花梨等。其株为乔木,花叶俱长柄。叶为心形,花开五瓣,聚若伞状。花之雄蕊之端花药色紫,雌蕊呈五枚花柱。梨花其色素雅皆白,绝胜新雪,故唐宋诗人常以梨花与雪互喻,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十朋《梨花》:“谪仙天上云,白雪世间香。”还以梨花喻女子冰雪之姿与伤春情怀,如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中梨花,妙趣嫣然也。
【春分三候】
丁香
雨里含愁缀玉腮,紫茸素艳绛香裁。
经年绾得同心结,二月春风剪却开。
按:丁香之名,因花蕾形似丁字,花开香气馨远,故名。其株多为灌木,叶心形而宽大,味苦。其花蕾如细丁,花开之时下部如细管,上部裂为四瓣。花小而密集,簇拥生诸枝端。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说:“丁香北地极多,树高丈余,叶如茉莉而色深绿,二月开小喇叭花,有紫白两种,百十朵攒簇,白者清香,花罢结实如连翘。”丁香花以色淡紫者为正,亦有红色、白色丁香。有爆马丁香者,可成乔木。辽西朝阳市青风岭有树龄近三千年之爆马丁香一要,世界之最。花开时节,如一树披雪,香溢十里,蔚成奇观。小且纷乱之丁香花,本不出众,然可堪其赏者,唯在香气。其香深邃悠远,初闻如蜜桃杏子般甜美,继之为温煦之木质香,且略带凉意,仿佛清晨露水般清透。丁香花留给中国文化史之著名符号乃“丁香结”。晚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有:“芭蕉不展丁香结。”陆龟蒙《丁香》诗言:“殷勤解却丁香结。”前蜀李珣《河传》词说:“愁肠岂异丁香结。”尹鹗《拨棹子》道:“寸心恰似丁香结”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云:“丁香空结雨中愁。”一树丁香,结就千年忧怨,最终化就戴望舒《雨巷》诗中那“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除署名外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言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