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规划设计生产出来的特色街区,和平区八经咖啡小巷是在城市巷陌中“拔节生长”出来的。这里既有商户,又有企业,还有居民、游客。如何让各方满意,共生共荣?从一条普通街巷蜕变为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文化新地标,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哪?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八经咖啡小巷的蜕变密码,正是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共治、业态共生。
党建引领
织密暖心“服务网”
今年以来,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党工委更加重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除了和平区咖啡与烘焙协会,也为南市场地区商会、和平区厨具酒店用品行业商会选派优秀的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将组织体系贯通“到底到边”,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将商户“织”到社区网格里,从协调解决下水道堵塞、修复人行道隔离桩,到助力开店、宣传惠企政策,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强大合力,以“零距离”服务画好基层同心圆。
3月19日下午,和平区咖啡与烘焙协会的党建指导员陈平月对商户进行日常走访。他碰到刚刚租下一处店面准备开店的鲍先生,便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了解到鲍先生计划装修后花钱找代办公司办理营业执照,陈平月说:“在咖啡小巷办营业执照不用花钱,也不用到处找人,我预约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现场帮你办。”随后,陈平月又联系该处店面所在延安里社区的网格员李娜、和平区咖啡与烘焙协会秘书长张琳一起到场,送上消防安全措施指导意见,并邀约鲍先生加入协会共谋发展。一系列主动服务,让鲍先生顿时对咖啡小巷产生了归属感。

生态共建
点亮街区“新名片”
今年初,陈平月走访时发现多家咖啡馆存在用工缺口,随即联合人社部门共同开展“春风行动”,精准匹配岗位需求,帮助商户招聘员工。正如一位店主所说:“党建指导员不仅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更让我们感受到党组织送来的温暖。”
街道党工委还联合区营商局、区文旅局等27个审批职能部门组成“商小二”服务团队,在咖啡小巷设立服务驿站,推出“我要开咖啡店”等15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为创业者大大缩减梦想落地的时间成本。

辽宁省体育彩票中心是南市场街道辖区内的企业,也是区域党建联建单位。去年,街道发起咖啡小巷“美颜计划”,得到广大居民、商户、企业以及高校的支持和参与,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家园。辽宁省体育彩票中心便以体彩吉祥物“乐小星”为元素,设计并捐赠了5个大型街标,摆放在咖啡小巷的路口。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的师生们组团参与咖啡小巷logo、墙画等设计征集活动。
漫步咖啡小巷,文化地标流体的艺术装置、“沈阳”字样大咖啡杯、彩虹斑马线、咖啡杯造型的路灯等,一步一景。

组织领航
蓄势发展“强动能”
在党建引领下,南市场街道还做强组织覆盖,打造咖啡小店的“大家”。2023年,街道指导成立和平区咖啡与烘焙协会。今年1月7日,指导东北首家区级咖啡行业工会——和平区咖啡行业工会联合会挂牌成立,持续做好新就业群体的引领集聚服务工作,帮助从业者扩大“资源圈”“朋友圈”和“学习圈”,提升咖啡从业者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激活发展新动能。
过去一年,咖啡小巷咖啡饮品类商户数量从136家发展到159家,本地经营者扩大规模、外地创业者纷至沓来。随着咖啡小巷不断出圈,到店消费者中,外地游客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咖啡店的生意红红火火、节节攀高。
“我们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咖啡特色作为街区名片,与辖区内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互联互动、共驻共建,有效整合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最终要实现的是百姓的安居乐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家园的幸福温暖。”南市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吕阳说。

《沈阳日报》2025年3月26日2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杜一鸣 高级记者:刘洋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