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完《梦华录》,被刘亦菲这个绝技惊艳到了,谁说国人不浪漫

熬夜看完《梦华录》,被刘亦菲这个绝技惊艳到了,谁说国人不浪漫
2022年07月20日 13:22 市井觅食寻味记

没错,这次又熬夜了,追的剧是爆火的《梦华录》,

这部剧的一部分故事框架,是根据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说成,加进了不少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相当有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几年备受欢迎的女性都市励志变成了古装励志,加上刘亦菲、陈晓、柳岩等要颜值有颜值,要演技有演技的演员出演,让这部剧上线至今热度不减,霸屏热搜,数据不断飙升,说明确实有过人之处。讲了一个“北宋三女逐梦东京”的故事,

知微见著,《梦华录》中的呈现的种种细节,以及对场景、服装道具等物品的高度还原,足以表明编剧、导演对北宋的历史和风俗做了不少的功课,比如;称呼皇帝叫“官家”;老百姓对簿公堂没有跪着;横着弹琵琶,就连茶桌餐桌放着各式各样的插花也正是北宋时期的民俗之一,《洛阳牡丹记》中有载“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在剧中演绎的“茶百戏”。

什么是茶百戏?

在剧中看到茶百戏的场景,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宋朝饮茶方式的一种,会完全误认为是“宋朝咖啡拉花”,细腻的泡沫上各种柔美的图案呈现出来,美的不像话,茶百戏的茶碗端上桌案,雅致、艺术的气息弥漫开来,那么这种充满浪漫感的茶百戏到底是什么呢?

茶百戏其实始于唐朝,“诗豪”刘禹锡曾这样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而到了宋代,茶百戏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风雅之人的推崇,茶百戏在宋朝被喜爱到了极致。

宋代饮茶和现在的冲泡饮茶方式不同,宋代喝茶的主流方式是“点茶”,点茶是将茶叶磨碎、研细,筛出细末,随后将茶粉放入滚烫的盏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快速用茶筅击拂茶汤形成稳定的茶汤悬浮液,打出均匀细腻的泡沫,这是一个观赏性、技巧性都很高的的事情,所以人们才会把“点茶”当成一种才艺。

《梦华录》中说的斗茶,赵盼儿引起围观的那场茶百戏,事实上就是点茶比赛,当时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对于喝茶的讲究,可比现在人们对于咖啡的研究还要狂热多了,同时中国这种点茶文化,也影响了周边的国家,直到今天,日本茶人依然在沿用着宋代的点饮之法,将整个备茶的过程称为“点茶”,很多人也会称之为“抹茶”,但日本的茶沫多为鲜绿色,试图保留茶叶本身的自然之美,而中国宋代的茶艺人崇尚“茶色贵白,宜黑盏”,还是有所不同的。

而茶百戏,就是从点茶中演化而来,茶百戏又称水丹青,分茶,宋代陶谷《荈茗录》中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这是清水在茶汤上作画的艺术,只需要注汤和茶勺搅动等方法就能使茶汤表面幻变出各种图案,外观上恰似现代人在咖啡作出的奶泡拉花一样,若有穿越者看到这种饮品,还真以为宋朝就有了咖啡拉花了。

因为茶百戏有着莫名的雅致,深受当时的皇帝和大批文人的推崇,留下许多点茶、分茶诗词歌赋,如当时的陆游、李清照等都热衷于此。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记载:“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在《满庭芳》中说到:“生香熏袖,活火分茶”。但茶百戏的技巧性要求很高,掌握的人少,加之朝代更迭等情况,到清代后几近失传,知道的人越来越少,非常的遗憾。

茶百戏的复活

但这次热播的《梦华录》又让我们看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复活,再一次将宋代茶文化推到幕前,在国内著名茶企八马茶业打造的《了不起的中国茶·对话名家》系列里,我们再一次详细了解到了茶百戏让人惊叹的美,对传统茶文化有兴趣的可以自行观看。

栏目中的主角章志峰,是福建省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经过20多年的科学实践,在2009年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出图案,抢救性恢复了茶百戏技艺,2017年茶百戏入选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应邀《梦华录》剧中点茶、茶百戏专业指导,让茶百戏彻底火了起来,成为了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为我们认知宋代的文化打开了一扇窗,给生活增添了一些情趣和雅致。

——老井说——

《东京梦华录》中曾经记载了东京茶坊的盛景:“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甚。”时代沉浮,命运流转,千百年过去,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但是对于中华文化来说,它的内在精神文化内核不能变,保护非遗就是为了保护这种精神内核,对于茶百戏这种今年之前还相当陌生的词汇,《梦华录》剧组做的很好,八马茶业也做的很棒,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复苏和传承做出了贡献,感谢它们。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