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做的PPP:建筑业企业从施工到运营转型的阵痛

不得不做的PPP:建筑业企业从施工到运营转型的阵痛
2017年10月17日 16:30 成都开元时代文化传媒

2017年5月底,财政部会同国家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未及两月,国务院法制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又接踵而至,强调地方政府债务安全和PPP的规范化会成为未来政策的主基调,地方政府新建项目预计将全面转向合规的PPP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建筑业企业该如何预判政策大势、掌握主动,已成为PPP实践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PPP项目成交总金额达到了5.57万亿元,成交项目个数达到了3774个,项目涵盖市政公用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水利、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养老养生等多个领域。一拥而上的PPP项目中,运营内容“淡化”的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在部分领域出现了变本加厉的苗头,部分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倾向仍然严重。

PPP项目中融资建设是基础,运营是王道

对于目前部分PPP项目运营内容“淡化”问题,财政部强调要守住“底线”,即对于不包含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社会资本不实际承担项目建设运营风险的项目,不得安排财政资金。这预示着,未来以运营为导向的开发性PPP项目将成为主流,政府推行PPP模式不单是出于融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因而将会更加鼓励运营型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到PPP项目中来。

而财政部第四批示范项目申报条件中,也针对目前PPP市场“重建设、轻运营”以及运营阶段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强调建立完善的运营阶段绩效考核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同时,示范项目申报筛选注重鼓励规范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公共服务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运营。上述内容所发出的政策信号是,一批真正包含开发运营的复合型PPP项目将会出现,该类项目可采取“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捆绑运作的基本架构。但从PPP项目资产管理和运作的角度来看,不仅要求建设和经营的一体化,同时还要注重项目和产业的联动,因而对社会资本的建设、综合运营和资金筹集、项目统筹等能力均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不得不做的PPP运营,一次转型的阵痛

如上所述,PPP项目运营已经不是“想不想做”的选择,而是“不得不做”的问题。然而,建筑业企业从施工到运营转型,有着不得不做的无奈和不知该如何下手的茫然。

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长期在政府包办和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民企的建设总承包能力弱,国企的能力也只是体现在施工上,这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目前,建筑国企的业绩评价导向依然是看重项目建设规模而忽视项目本身运营所带来的收益,项目评审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PPP项目的施工利润,而如何让项目自身运营产生收益以及能产生多少运营收益却较少纳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并作为决策依据。此外,由于运营收益要依赖社会投资人的专业能力并在一个较长的运营期来实现,因此社会投资人是否具备相应的运营资源和运营经验尤为重要。对此,不少企业显然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现今PPP模式成为政府开展基建项目主要方式的大环境下,各家企业为抓住PPP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彼此之间竞争激烈,在从施工到运营转型的过程中,会受到市场端和资金端的“两头挤压”,地方政府把建设和运营割裂开,把PPP项目当成施工项目来招标,导致社会资本相对处于弱势,全生命周期的合理收益难以保障;加之当前金融监管处于高压态势,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掣肘PPP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经营性PPP项目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地方政府大基建类项目投资收益低的本质并不会因为PPP而改变。在此背景下,基于业务模式创新角度,建筑业企业从单一的施工转型为“建设+运营”的大资产管理平台将是大势所趋。我们终将面临转型的难题,并不得不承受随之而来的阵痛。

内容来源:中国建设报

编辑:开元咨询公众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