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3岁,没上过一天班”

“我,33岁,没上过一天班”
2024年06月24日 18:03 时尚健康

禁锢在都市格子间里,打工人渴望通过下午摸鱼时的奶茶、下班后的火锅,或是回家窝在出租屋里追一部很上头的剧来“去班味”。但对数字游民来说,没有办公室,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打卡,没有费心的social和内卷,“班味”,本就是不存在的。

“数字游民”火起来,还是靠前几年的居家政策。那时,很多从事设计、编辑、培训、程序开发的打工人发现,当他们离开办公室,工作依然可以正常推进。

图源/《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平衡忙碌与休闲,成为数字游民,这正与年轻人所期待的“旷野”不谋而合。

如今自媒体的发达也让我们得以窥探到数字游民的生活,简单搜索,那些标题总能挑动人心——

只工作,不上班;

在一线城市赚钱,在三五线小城花钱;

旅居大理、三亚、桂林,甚至是巴厘岛……

看过赛博世界那些诱人的现状,我们很想知道:这些年轻人,何以成为数字游民?成为数字游民的生活,真的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月溪 | 25岁 | 自媒体编辑

成为数字游民4个月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做自媒体编辑,就是大家平时说的“小编”。刚入行的时候真的是自媒体发展的“黄金时代”,疫情期间很多行业都不好找工作,但自媒体相关的岗位特别多。

我本身学的就是新闻学,再加上还算会写点东西,线上面试了两轮对方就给了offer,我还觉得找工作挺简单的,就这样一个人来到了上海。

我所在的公众号几乎篇篇阅读量能达到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每次看到自己写得文章后面有个“10W+”还挺有成就感的。

但是2023年大部分自媒体人过得还挺艰难的,我负责的账号阅读量基本腰斩,到五六万都勉强。为了想个能吸引读者的选题,我们每周都会专门拿出一个下午来开选题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向,然后又被否定,周而复始,特别内耗。

图源/《装腔启示录》剧照

阅读量下降意味着广告收入的大幅降低,去年年底,老板直接宣布不会有年终奖。那时候我就想,干脆辞职算了,还能好好过个年。这几年做小编的状态就是无论晚上下班回家、还是节假日出门都要一直带着电脑——随时可能要追热点,随时可能收到广告客户的修改意见,轮到后台值班的那天还要时不时回复读者的留言,连过年都不例外。

我开始关注招聘网站,但跟几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编辑的岗位特别少。这时候我刚好发现一个全员居家办公的行业自媒体,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要是去了,不就正好可以做个数字游民了?

面试挺顺利,但是谈到工资待遇的时候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前我就想到了居家办公的薪资不会高,但没想到会少那么多。

我之前的月薪有一万五,而新公司只能给到一万块,跳槽不仅没能涨薪,还降低了三分之一,旷野的代价,着实有点昂贵。

告别上海/受访者供图

但我仔细算算账后还是接受了这个offer。当时在上海租的房子正好快到期了,我想何必非要留在上海呢?省下每个月3500块租金,水电网再加上吃饭,又要两三千块,如果回家,或者住在嘉兴、威海,少的大部分都能被弥补。更重要的,我可以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去过不同的生活。

旅居的第一站定在了大理,我想既然要去远方,那就去个足够远的地方。

我把行李和猫送回了老家,3月初大理的天气不冷不热,几身衣服、日用品、笔记本电脑就是我的全部家当了。我定了古城外的一间民宿,按月租只要1500块,老板还同意我使用厨房,每天自己做饭,吃得也比点外卖好太多。

之前只打算在大理住一个月,没想到一下子呆了快4个月还不想走。现在我每个月的开销就是房租、食材,不用通勤、买化妆品、买新衣服,大理舒服的天气、每天变幻莫测的云海都是免费的。

苍山/受访者供图

其实除了前面两周我会经常到处逛逛外,其他时间我大部分时候还是在出租屋里写稿子、做后台编辑,工作没有空间限制,但工作量还是有那么多。但只看当下的话,我确实没有什么可焦虑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这种编辑特别轻松,能每天睡到自然醒,冲一杯咖啡,然后打开电脑码码字就能赚钱,但其实呢,这份工作也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要做大量的信息检索,学习很多不熟悉领域的专业知识,赶稿、修改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不想被AI淘汰,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文字传递出人的思辨与温度。

现在大理也有几个数字游民社区,其实就是有个房子给大家住,有个地方能办公。那里聚集了全国各地来这旅居的人,我加过几个人的微信,但接触不多,他们有人一两周就离开了,有人还在,我也不知道我能这样做多久。

图源/《森林民宿》剧照

我很庆幸,因为有写作这个技能傍身,让我在大都市短暂立足,又让我走向旷野享受自由,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多赚的。

方方 | 29岁 | 独立教师

成为数字游民3年

我毕业于省师范大学,专业学科数学。可能就是因为一直顺风顺水,我反而没像其他同学那样去考教师编制来获得稳定的人生,而是选择留在之前兼职的教培机构。可刚干了一年,“双减”政策出台,去年我还是应届毕业生,第二年就成了无业游民。

初中“培优”大部分是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中考时被“分流”去中专,也有突然醒悟的学生是自己真想学了。很多家长比我们这些失业的老师还着急,之前班上的家长私下联系到我,希望我能继续给他们的孩子做一对一辅导。我那时实在是没事做,就答应了。

我所在的中部省会城市做“一对一”的价格基本是500块钱2个小时,我开始只在周末辅导两个学生,赚得钱差不多收支相抵。到了下半学年,靠着家长们互相介绍,我又多了几个中考生,手头才开始宽裕点。

备课/受访者供图

做独立老师生源特别不稳定,往往临近中考时会很忙,但考试结束又会担心新一年没学生可带怎么办?旅行就成了我排遣焦虑的方式,我把辅导集中安排在周末,工作日就背上包去周围不远的省市,有时候去山里徒步,有时候单纯就想换个环境呆上几天。

但这几天也很难清净,我不仅是老师,还是客服、销售,有时一个家庭就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番上阵来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或是请假,还有因为各种比赛、考试、甚至是哪个亲戚的生日而屡屡需要调整上课时间的。

这样下来,我的状态基本是周末上课,工作日就不一定在哪。我这种算是“数字游民”吗?我其实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数字游民,只是不想做个无业游民。

有时候真的想跟一些特别难沟通的家长说“不干了”,但到了快续费的时候还是会提醒对方。我只能宽慰自己:孩子在进步,我也犯不着跟钱过不去,而且作为独立教师,我还得靠家长们继续介绍生源呢。

图源/《森林民宿》剧照

其实我很喜欢旅游,谁没有个环游世界的梦呢?我一直抗拒考公办教师也是怕限制太多没时间出去玩,现在这种每周潮汐式的生活算是一种折中。

这两年家里给的催婚的压力还是挺大的,相比赚多少钱,他们更在意有个稳定的“好工作”。对于还没“嫁出去”的30岁女孩,有个教师编不仅是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能大大提升未来婚姻的确定性。

但我觉得现在没空考虑那些事。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果能把课都改成线上的形式就自在多了,不用因为囿于时间限制而只能在周边小住几天,那时候就能出国呆上几个月,或是定居在国内某个没压力的地方。但线上课的收入和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还会有家长信任我吗?我是不是应该做个自媒体多宣传下自己?这样就会有更多家长报名,但我又怕学生多了我又没空出去玩了。

潘超 | 33岁 | 外贸商人

成为数字游民10年

我的工作是外贸商人,这是我跟别人解释自己职业时最常用的介绍,但对熟悉的人我一般直接告诉他:我做得就是把插座、开关卖到非洲。

我做这个行业已经十几年,从大学我就在创业,那时候就是开个网店卖老家温州生产的插座、开关,但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作为兼职我也没法投入太多时间去管理店铺。

我了解到有些海外客户会通过中国的电商平台直接进货,因为要直接用英语跟老外沟通,有一定门槛,所以做这行的人并不太多。我想这不正适合我嘛,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也算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这种业务不用做得太频繁,但一单量多,总体能多赚点。

图源/《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后来我考上某中流985大学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时候也没放弃网店的经营,反而那段时间业务增长很快,每个月净收入都能有1-2万元。

2016年我研究生毕业,之前金融专业去银行、去券商都是不错的选择,但那两年这些行业明显在衰落,钱少了,加班还更多了。我就想,不上班,专职做网店是不是也可以?

放十年前还没有数字游民这个概念,更多说的是“自由职业”在当时也是很难被理解的,特别是我这种学历背景还算比较好的人,别人会觉得不去找个好企业上班就是“浪费”了。虽然温州的家人对做生意的接纳度很高,但他们认为的生意也应该有家工厂,或者至少有间办公室,而不是这样就一个人在家里。

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被迫“游”起来。我试着去参加广交会一类的外贸展会,借着去各地参展的机会就在那里住一阵。

图源/《装腔启示录》剧照

浙江人很能闯,会想着怎么把生意做大,但我这个人可能天性不喜欢有太多压力,而且比较内向,比起面对面谈生意,我还是更喜欢通过网络沟通,那样对方就看不到讨价还价时我犹豫的样子。

我开得网店不用管发货,所以只要有手机、电脑,我在哪都一样。年轻的时候我在丽江、三亚、广州、巴厘岛都生活过几个月,但往往在咖啡馆一坐就是整个下午、晚上盯着手机回消息。因为有时差,我夜里常常要比白天还忙。

可能是看腻了风景,或者一个人也觉得很孤单,30岁时我跟大学同学恋爱,很快定居到她北方的家乡,结婚生子。

现在我就在家继续开网店,忙还是很忙,但不用通勤,所以孩子基本是我来带。可以说,我完全没有错过她的成长。

这两年外贸行业发展特别快,我这种小网店很难跟大公司竞争,生意也有点受到冲击。但想想我没上过一天班,还能一边赚钱一边做奶爸,这样的生活就够了。

文字 | 李晓琬

编辑 | 超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