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好喝还掉秤?夏日顶流饮品竟然还是它

便宜好喝还掉秤?夏日顶流饮品竟然还是它
2024年06月26日 18:27 时尚健康

犹记去年夏天,“去中药房配酸梅汤”的话题就在网络爆火一番,没想到在今年夏天二度翻红。不久前,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版本上线24小时就售出115万份,服务器像去年一样,又被抢购大军挤崩了。

统计数据显示,下单人群中,超过80%为20-35岁的年轻群体。这不禁让人感叹,打败无数奶茶店的,居然是看上去“土土”的中药房。

不是可乐和奶茶喝不起,而是酸梅汤更有性价比。以酸梅汤为代表的传统中药茶饮,成为了养生经济奔涌下“老树发新芽”的新宠。

杭州拱宸桥方回春堂,厨窗里展示的酸梅汤配方和各种中药材。©视觉中国

酸梅汤之所以连续两年成为夏日的“顶流饮品”,不仅因为它亲民友好的价格和酸甜适口的味道,还在于其健脾开胃、解暑生津的功效与“草本配方”自带的光环,使得众多越发关注健康和养生的年轻人被圈粉。

更不必说像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宣传的那样,可以“消肿”“瘦身”。便宜好喝还可能掉秤,试问哪个年轻人不会动心?

听到“酸梅汤”三个字,很多人便会不由自主口舌生津,联想到那股“透心沁齿,甘露洒心”的舒爽感。酸甜相配,中医认为可以“酸甘化阴”、生津止渴。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安度炎夏很大程度上就要靠此类饮品续命。

早在《周礼·天官》中就有记载:“(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醷、酏”。其中的“醷”,后人认为便是指梅子浆。

但限于古代制糖技术不够发达,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梅子都是通过直接捣碎煎煮、加盐腌渍冲水或浸泡酿制成酒,从而实现生津解渴、消食助化的功用。

把乌梅煮成饮品,则要追溯到宋代。如《武林旧事》和《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的“卤梅水”,以乌梅、砂糖、姜汁为主料,佐以少量檀香、桂脑、麝香末。部分学者认为这便是明清时期盛行的酸梅汤之原型。

©视觉中国

到了宋末元初,《饮膳正要》将“梅汤”的名字被正式定下,其可“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干渴、津液不通”,是一道药食两用的美味。明朝的“凉水”里,青脆梅汤、黄梅汤等等蜜煎梅汤则以“湃骨之凉、透心沁齿”的姿态出了场。

到了清代,酸梅汤在“资深梅粉”乾隆皇帝的授意下,经御膳房的改进成了宫廷御用。因其有“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故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

后来,酸梅汤配方和制法传入民间,并一直传承至今。不论天南海北,都能觅到带有地方特色的成品。

当下流行的酸梅汤配方,多以乌梅、山楂、陈皮、甘草作为主要材料。它的味道,是以酸为主、伴以丝丝回甘。但研究发现,酸梅汤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类物质,对于胃酸分泌过多、常有烧心反酸,以及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病症的患者,是不宜饮用的。

对于孕妇群体来说,由于酸梅汤中的主要成分山楂具有活血化瘀和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容易引起流产,因此务必多加注意。

如果女性月经量大、常常收不住,或者非经期阴道出血,也是不建议服用含有山楂的酸梅汤以及其他含有山楂的食物饮品。

©视觉中国

另外,《黄帝内经》说过,“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过多服用酸梅汤这类酸味的饮品,实际上反会抑制和克伐脾胃的功能,阻碍脾胃正常的运转。

如果脾胃素来虚弱,常出现消化不良、肚腹胸膈憋胀满闷、腹泻、遇冷肚腹疼痛等症状,并不适合大量饮用酸梅汤,尤其是加了冰块或者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梅汤。

中医认为,酸味的东西具有收敛的性质。尤其是乌梅,在历代医家看来本身就是一种收涩性质很强的药食两用之物,收敛气血的同时,也可能会把病邪留在体内。因此,感冒发烧和肠胃炎初起、咳嗽有痰、患有水痘、麻疹、手足口病,或者习惯性便秘的人群需要谨慎饮用。

一部分人对于酸梅汤本身的酸味和自带的一点点“药味”比较敏感,因此会在煮制饮用时加入较多的糖和蜂蜜。但糖分摄入过多,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更容易长肉,跟当初心心念念的“喝酸梅汤减肥瘦身”背道而驰。

图源/《梦华录》剧照

Tips

如何让酸梅汤更好喝更养生?

  • 要想甜,加点盐。

在酸梅汤煮好后,可放入微量盐搅拌均匀,这样可以相对减少糖的添加量,又能使酸梅汤的甜味更加突出而不至于腻口,以500毫升成品酸梅汤为例,加入0.3-0.5克盐即可。

如果正在戒糖或者对血糖有控制要求,可以考虑用甜菊叶、甜菊糖、海藻糖、赤藓糖醇等代糖作为甜味来源。

  • 尽量不冰镇,常温饮用。

以防饮入温度太凉对胃肠及全身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想获得冰凉沁爽的口感,不妨在酸梅汤煮好后,趁热加入1-2克干薄荷,加盖闷凉。

©视觉中国
  • 加入芳香化浊的药食两用材料。

如砂仁、白豆蔻、藿香、肉桂等,起到醒脾化湿、帮助脾胃运化的效果。但因为这类材料普遍味道比较猛烈,因此需要适量放入,以免影响整体口感。

以市售常见的75克汤料包为例,此类材料的总量不宜超过4克,且需要在起锅前5分钟放入,或在酸梅汤煮好后趁热浸泡,既能防止其中有效成分被长时间煎煮挥发,又不至于影响酸梅汤整体酸甜适口的味道。

近几年,随着民众对于健康越发重视,以及传统中医药逐渐被更多人认可接受,养生赛道被炒得火热。尤其是惜命的年轻人,在用各种方式拥抱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各类养生方式,从酸梅汤、养发饮、安神茶等食疗方热销便可见一斑。

调查显示,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超半数已经或准备走在养生的路上。

©视觉中国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医药视角下的“毒”,除了狭义上对人体容易产生危害的“毒性”之外,亦指代各种药食的偏性,这便是一些人熟知的“四气五味”。中医治病调养,在于“以偏纠偏”,即合理利用药食各自的偏性,去纠正人体阴阳的跑偏。比如最简单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所以,不要觉得“纯天然”“草本配方”这类标签纯良无害、对人体没有危害和副作用。盲目跟风,罔顾自身体质,只盯着所谓的“纤体瘦身”“美白养颜”“防脱生发”等单纯的功效描述去给自己生搬硬套各种食疗方子,只会被其偏性所伤,真是不得其养、反受其害。

养生在于日常,践行健康的衣食住行习惯更重要,而不是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喝个养生茶、吃个食疗膏去实现。一边熬着大夜刷视频玩游戏,一边贴着面膜狂饮保温杯里的枸杞水人参茶,这样的“朋克养生”无异于掩耳盗铃、进一步退三步了。

文字 | 王宜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