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导演再次入局千亿短剧市场:想在遍地“山寨机”中做点

《万万没想到》导演再次入局千亿短剧市场:想在遍地“山寨机”中做点
2024年06月14日 13:37 中国企业家杂志

极致创作者,佛系创业者。

|《中国企业家》记者 陶淘

编辑|李薇

头图摄影|邓攀

“在遍地都是‘山寨机’的市场里,我希望做一个风格稍微有点差异,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内容,重塑市场。” 谈到再次入局短剧市场,易小星道出了自己的初衷。

近两年,短剧市场火爆。《2023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73.9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更是显示,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

但野蛮生长的短剧赛道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内容同质化突出、投流与制作费用比例严重倒挂,许多人痛斥短剧市场劣币驱良币。回归短剧赛道,易小星想做点成色不同的。

11年前,《万万没想到》让易小星走入了大众视野,这部现象级剧集被称为短剧鼻祖,每集5分钟,创下了20亿播放量的奇迹,剧中的角色王大锤火遍全网。

初代亚文化爱好者知晓他可能更早一些。那时,他还叫“蠢爸爸”或“嚎叫的野兽”,是中国最早期一批原创内容视频作者,单个视频播放量高达百万,他戴着面具讲段子的视频流传甚广。

意外的是,在和《中国企业家》交流中,易小星和他在外界呈现的幽默、抖机灵、满嘴段子全然不同,他只是真诚地在聊喜剧、聊创作,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表情,只是娓娓道出他对喜剧的热爱。

《万万没想到》获得空前成功后,易小星顺其自然导演了电影版《万万没想到》。但他坦言,电影上映后,差评像100万颗子弹一样“砰”地击中他, “心理冲击非常大”——看似内心强大、大大咧咧的“叫兽”,原来也和普通人一样脆弱。

这种在意,让易小星当了一段时间鸵鸟。沉寂四年后,他才敢将自己的第二部院线作品送上“审判台”。这个月,他又带着自己的最新短剧《金猪玉叶》,接受大众的审视。

《金猪玉叶》是周星驰与抖音独家合作的剧场“九五二七”推出的第一部短剧,周星驰担纲出品人,马史、易小星在其中分别担任导演、监制。这是易小星2019年离开万合天宜,单飞成立北京破壳而出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破壳而出”),参与制作的第一部短剧。

易小星坦言,他已经逐渐学会了与大众的批评共存,“内容创作出来后,成败交给天。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但作为周星驰的粉丝,易小星渴望《金猪玉叶》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摄影:陶淘

走进破壳而出,就能立马感知易小星是周星驰的铁粉——《喜剧之王》《功夫》《大话西游》……会客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周星驰电影的海报、剧照。见到易小星时,他正在手机上飞快地码字,把刚刚定稿的短剧《金猪玉叶》的第二集内容,交付给抖音。

“总觉得女主角在剧中因惊恐而尖叫的程度还差那么一点。” 易小星说。平台需要短剧在上线前24小时内报送,新一集马上要上线了,他当天上午就让女主角赶紧赶个工,重新配音。

不过,这种对极致内容的追求,也常常会给这位创作者带来焦虑。

“前一天晚上还觉得自己写的内容才华横溢,第二天一看真是‘狗屎’;拍摄时,总觉得风景不听自己使唤,那片云要是刚才在那就好了;后期看视频,我又会想,演员眼睛再亮一点就好了,怎么当时就让他过了?”易小星无奈地感叹。

除了内容创作者,易小星的另一个身份是创业者。

不同于作为创作者的痛苦、撕裂,易小星评价自己是一位佛系的老板:“我更喜欢当创作者。在资金方面我不太需要担忧,财务主要是老婆管理,她比较会开源节流。”

易小星对破壳而出近十年经营发展的朴素愿望,就是让公司里的90后、00后都能买上房。

“我没什么当老板的企图心,就是喜欢比较有自主权地做内容。”易小星解释。2019年,他离开万合天宜独自创业,就是因为公司扩张到300人,内容创作自由度受限。

13年前,易小星不顾家人反对辞去监理工程师的稳定工作,来到北京创业,他身上颇有湖南人“恰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特征。但走过沟沟坎坎,他说自己还能一直坚持做喜剧,原因并没那么复杂——“就是最爱观众的笑声”。

30万家企业抢市场

启信宝《短剧版图》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现存短剧相关企业超过30万家,是2016年的近4倍。今年春节期间,超过800部微短剧竞逐春节档。2024年5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的网络微短剧共229部、6257集。

不过,重回短剧市场的易小星,绝不是跟风。

中学时代,易小星对《大话西游》特别上头,那也是周星驰的作品中他最爱的一部。彼时,班上很多人都看不懂《大话西游》的故事,但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寓言,就会吧啦吧啦解释给同学听。

易小星“5分钟讲电影”的能力,可能从那时已经萌芽。这一直影响到多年以后,他创作第一部短剧《万万没想到》。

5月底,易小星发了一条朋友圈:“因为从小爱看周星驰,所以喜欢上了喜剧。长大后见到了他,但也一直没有正经合作上,直到快十年后才算遂了心愿。虽然只是手机小短剧,但谁知道未来世界会怎样呢?从此以后,我道心圆融,再无遗憾了。”

6月1日,周星驰对易小星进行了回应。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文:“9527剧场第一个短剧《金猪玉叶》明天上线了,感谢监制易小星与导演马史全力创制,从《万万没想到》开始,小弟作为易小星影迷今天可算圆梦……”

来源:易小星朋友圈、周星驰Instagram截图

言谈之间,周星驰与易小星之间的相互欣赏,在9527剧场形成闭环,这是追星的“最高境界”:当“迷弟”加速奔跑得足够快,就可以让偶像看到,甚至与偶像肩并肩。

《金猪玉叶》的拍摄缘起于易小星去香港参观周星驰的影视公司时,遇到一个东北女编剧,与她闲谈之中,发现这位编剧初到香港时,与她的香港室友说话鸡同鸭讲,生活习惯也不同。易小星觉得这里边有着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很有做成情景喜剧的潜质。加之,周星驰原本想要与易小星合作拍短剧,短剧的内容框架就这样打了底。

不过,不同于浮于浅表的内容,易小星对喜剧背后的表达,一直都有自己的坚持。他打算在喜剧元素之外,给短剧增加一些厚度:“或许可以重塑市场,又或者,即便重构市场的不是我们,也可以是别人。”

让易小星诚惶诚恐的是,周星驰的金字招牌,不能砸在自己手里,应该把短剧的格局打开一些。

在拍摄过程中,易小星负责监督现场,包括前期剧本、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周星驰把控大方向,做质量检查。

“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电话交流一两个小时。”易小星介绍。他的团队会在作品符合周星驰整体气质的前提下,保留自己的个人表达。

在与周星驰合作的过程中,易小星明显感受到:“星爷(周星驰)喜欢把很多事情往更极致的方向再推一推,不会满足于现有阶段的内容。

比方说第三集的一个场景,剧中角色受到了很大惊吓。一开始,导演和易小星设计的情节是大家在车上表现出惊恐状。星爷看了剧本之后,就问“有没可能再吓得严重一点?吓得跑到外面去满地打滚?”易小星随后对内容做出了改动。

这是易小星零距离接触星爷之后,最佩服偶像的地方。

告别3亿票房重新出发

易小星自谦,“我对极致内容的追求,没有星爷那么夸张。”但他创作时频频陷入焦虑的状态,写满了极致主义。

比如,《金猪玉叶》整个制作周期长达大半年,超过了绝大部分短剧:前期的剧本打磨花了四五个月,编剧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拍摄时长13天;后期制作也用了2个月时间。但他还是常常在创作的各个环节觉得“差一点点”。

“一步步往下创作,作品离期待的差距越来越远,像看一把沙子,从手里不断往下漏。”易小星无奈地感慨。

如果耗费的人力物力并不大,易小星就会尽可能补救。他自称“讨好型人格”,当作品变成产品后,内心的焦灼又会来自观众,尤其是在他喜剧从业的早期阶段。

2015年,《万万没想到》电影上映时,易小星非常在意口碑。

“之前没见过世面,发一集网剧、底下有2万条评论,就是我见过的最大阵仗。”易小星笑道。“《万万没想到》电影上映后,3亿元票房,1000万人次观影,可能有100万个评论向你袭来,其中还有不少差评。那种感觉‘砰’的一下,就像是子弹。那部电影虽然挣钱,但我受到的心理冲击非常大。”易小星回忆时仍心有余悸。

这导致他三四年之后才拍第二部电影《沐浴之王》。到了这一阶段,易小星看待评论的心态已比较平和:“我知道有些人给差评只是为了发泄情绪;有些人是真心希望我进步,给出指正建议,我得要尊重他们,这需要区分。”

2023年,到第三部《人生路不熟》,易小星心态更加松弛:“我只要把我的那一部分抓好就行,其他的都是命。

他对《金猪玉叶》的态度同样如是。易小星会去看抖音上观众的反馈,但剧集的信息密度较大,还有一定的知识门槛,他对观众可能产生的不同反馈已经有了预设。因而,他不再轻易陷入精神内耗。

《金猪玉叶》拍摄花絮。来源:受访者

易小星也不再奢求一个内容火爆全平台,他开始坦然接受能力的极限:“《金猪玉叶》不是目标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在哪个平台播出,还是更应在意哪个平台观众的评价。”

他也渐渐养成了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一般会练练字。”最近,还有朋友告诉他用《金刚经》来静心,“念到20分钟,晚上睡觉会特别香”。他也打算后续去尝试一下。

如今,在作品面向观众后,易小星更多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汲取经验教训:“不去蹚相同的坑,路就没白走。”

从同一时期横向的不同媒介来看,易小星总结出优秀的院线喜剧电影是“冷热结合”的艺术,在小屏的冷幽默之外,还需要一些温情的合家欢内容。在他看来,这就是《万万没想到》大银幕没有小屏成功的原因。

等到再拍《沐浴之王》和《人生路不熟》时,易小星对院线电影的喜剧技巧运用,变得相对纯熟一些。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看,易小星觉得喜剧有从地方性走向全国、全球性的趋势。

在他眼中,虽然喜剧的三翻四抖原理(指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搂开以产生笑料)不会变,但一代人有一代人对喜剧的理解。

“综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一代人喜欢《欢乐喜剧人》,如今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比起方言,在如今的喜剧内容中,普通话、英语和Rap,可能是更当下的。否则你可能会被认为是个‘土土’的叔叔。”易小星说。

佛系的老板

不同于做内容时自己“鸡”自己的工作状态,易小星一直是个佛系的老板。

破壳而出定的规矩是每天下午1点、7点上下班,钉钉打卡,但据易小星介绍,“这只是为了让我们看起来像一家公司,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实际上大家经常忘记打卡,忘记就算了。”

尽管是公司的老板,易小星也一直没有把公司做强做大的企图心,他喜欢小而美的公司,觉得十几人“刚刚好”。

在创业者与创作者双重身份的交织中,易小星更享受自由地创作。

在聊起剧本、拍摄时,易小星会侃侃而谈,眼里冒着星子,而当话锋转移到公司经营时,他只是平和地回答:“我不太懂经营,前两年也不是没担忧过揭不开锅、发不出薪水。我老婆掌管财务,她比较会开源节流,目前的现金流还可以支撑两年。”

在易小星看来,如果一家影视公司需要对太多人负责,肩上的负荷就会太重,创作也会受到制约。这也是当初他离开万合天宜的原因。

“我离开万合天宜时是2019年,当时公司已经扩张到300人。我是合伙人之一,做任何内容都得考虑企业得失,但我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老板,所以那里已经不是我倾向的工作环境了。”易小星解释道。

离开老东家,于易小星而言,没有戏剧性的冲突、纠纷,只有和平分手。万合天宜还入股了破壳而出,占据其中10%的股份。

摄影:邓攀

易小星被粉丝们戏称为“卤蛋”,所以他就把新公司命名为“破壳而出”,英文名是“Poke Culture”与中文谐音的同时,意为“挑逗文化”,也正与易小星做喜剧想要传递的内容一致。

重新开始创作、创业的易小星,如新公司名字一样“破壳而出”,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创作具有社会性,同时能与他个人的过往经历产生互文的作品。

在破壳而出,易小星会一锤定音重大内容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一意孤行:“比如是否去拍摄一部院线电影,我们会六七个编剧投票。投票时,我会参考他们同意或者反对的原因,相当于采风,然后动态地去调整决策。”

同样是因为对小而美企业的追求,破壳而出也不打算冲刺IPO。易小星的规划就是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2019年公司刚成立时,易小星和团队吃了一顿火锅,他当时和团队说,创业的愿望就是能让同事在北京买得起房。

“公司90后居多,还有95年、97年、00年的。希望年轻人在北京三四环外,通勤远一点的地方可以买上房,让大家在北京能够安居乐业。”

在易小星看来,这个目标距离实现或许还需十年。不过,破壳而出至少已经走在了小富而安的路上。

2020年底与2023年“五一”,破壳而出两部院线作品《沐浴之王》《人生路不熟》的票房,分别为4.04亿元、11.84亿元,均实现了盈利。市场的正面反馈给这家微型公司囤下了余粮。

而在打造企业品牌与公司的产品力上,易小星希望破壳而出能够继续保持一种少年感,至少最近二十年都能与时俱进。

他期待在未来的很多年,当破壳而出做出的喜剧在路演时,坐在影院、体育场的侧幕,还可以听到观众的笑声,一浪接一浪。

“尤其是大学体育场,一两千人的容量,比影院大,学生笑点又低,他们开怀大笑的样子,真的太打动我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