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容和包容来欣赏不完美,双向奔赴,彼此成全

用宽容和包容来欣赏不完美,双向奔赴,彼此成全
2023年12月10日 17:27 此木无为

课堂上能生气吗?

可是我生气了。

这其实并不是我的初衷或本意。已至不惑之年,早已似乎宠辱不惊,特别是孩子慢慢长大之后,静待成长与花开的岁月里,教会了自己的平和心态。用宽容与欣赏的目光,看待那每一个不一样的生灵,其实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之中的慢慢成熟。

当血气上涌之后的冷静,我忽然想到,也许这并不是对与错那么简单。

多年以前,我们来评价学生,总会有心中的三六九等。特别是唯分数论之后,功利思想驱使着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那就特别地简单,成绩好就行。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们自然会有着天然的偏爱,无论是从行为习惯,还是教学的互动,会显得很省力,而更重要的,那就是带来职业的成就感也就大些。

这也就能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师,最得意,最自豪的,那就是能够数出哪些学生考上了名校,成了权贵。生荣师荣,我们所谓的名师,自然有着其几千年来,学优则名的规则传承。

无论是从内心的自然筛选,还是职业使然的功名追逐,当少数的所谓“优秀”的光鲜,由着多数的平庸陪伴,我们其实也在反思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背后,教育的公平,究竟是怎样的形态?

二十多年前,初涉讲台,有着很宏大的理想,要让我的学生都能走出乡村,走向大城市。可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要宽容自己和他们的平庸,却无法走出思想的牢笼。

这样的转变,是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发现并不是天赋型选手,有了她的努力,只要健康,又何必强求?

我们看过太多的悲剧,也亲历了世事无常,于是对于成长这个话题,在不断地降低标准,甚至触碰到了已有认知的底线。

爱因斯坦说得好:“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要一条鱼去爬树,那条鱼这辈子都会觉得自己很笨。”

从这点来说,父母其实需要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鱼”还是“熊猫”。

如果是鱼,要给它大片的水,如果是熊猫,要给它大片的竹林。

以我现在所面对的学生来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好,但同时也没有当初想象的糟糕。

经过了功利性精英教育的历程,从骨子里就有着分类分层的天然性另眼相看。因此,就会对当前的状态会有所抱怨。当竭尽心力后的付出,却没有想象中的学习回报,“我本将心付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不可否认地怀疑自己,怀疑一切的初心,究竟是怎样地无所适从。

但坦然之后,你又会发现,他们成长的快乐,其实总能够在自己的不足中,找到满足感。有的会画画,有的有着音乐素养的底子,有的舞蹈功底不错,还有的单科成绩的出类拔萃,甚至是会剪辑视频,会做手工,懂美妆,社牛、爱好读书……

当真正用宽容与欣赏的目光去看他们时,总有感动在心间。我们也用不着太多的担心,总会有人生的惊喜在等待着我们。

不少家长会对于自己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很苦恼,台湾作家刘镛说:

“那些家长不是不爱孩子,他们要求多半都合理,孩子也都很有礼貌,不像父母形容的那么糟糕,只是父母付出的越多,要求的越多,牺牲的越多,不公平的心里头不平的越多,结果是爱得越深,伤得越深,因为以生命去爱,所以不惜拼上生命。”

我们扪心自问,是否有这样的一种思想,当社会的价值观只肯定那几个学校,挤不进去的孩子就要被认为没有希望了吗?

当拜师礼上孩子们的用心演示,运动会上的奋力拼搏,李白文化旅游节上的惊艳绽放,有几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我内卷,要做学习的“显眼包”……我相信着学生们的总会有着一花不开另花开的奇迹。

当一个国家越大,他就会越进步,成才的门儿就应该打得越开,窗子就应该开得越多。天下之大,何处不留人人各有长,不必死心眼的朝一个地方钻呢。

所以,作为父母,作为老师,只要了解孩子的长处,个个孩子都可以是天才,每个孩子朝着自己的长处去努力,个个都能走出一条他们自己的路。

我们需要坚持什么?

在讲解《幼儿教育学》时,我说,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智力的发展,要竭尽所能之外,最重要的德育,需要强调的要有规则意识。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这是一道防护网。

在家庭,需要遵守基本的尊长爱幼,和谐和睦;在学校,需要遵守校纪校规,对于课堂要有敬畏之心,对于师长、同学需要有基本的相处礼仪之道;在社会上,规则意识将会接受检验,违规必定受到惩戒,付出代价。

只有心中有规则,自然也就有着底线,有着敬畏,有着责任,就会有着希望的实现。

因此,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静待花开并不是毫无底线。课堂的神圣不容侵犯,不辍学习永远没有借口。我们不言放弃,用欣赏的目光,彼此宽容,守护成长,彼此地成全。

未来之路,谁也无法预知。但相伴一段旅程,却总是有着太多的精彩。经历,本就是财富,而走得更久,就会发现,有梦想,有坚守,哪怕脚步慢一些,耐心一些,幸福一定在前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