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文学各方向历年考研试题,看看你能回答多少?

北大中文系文学各方向历年考研试题,看看你能回答多少?
2025年01月15日 08:08 语言学人

202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中外文学基础(必考试题)

名词解释:

1.《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和活动的著作,是一部分国记述战国事迹的史料汇编,属于国别体杂史,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书名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等不同名称。作者已无从查考,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档案编纂而成。初无定名,西汉后期,刘向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顺序,分列为33篇,并根据书中内容,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2.宫体诗: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靡丽之风,梁代时宫廷贵族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追求强烈的声色刺激。宫体诗创作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3.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也叫格律派,代表人物是沈璟。沈璟的曲论要点有二: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本色”语言,并以音律为品评戏曲价值的唯一标准。他的主张在当时曾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形成势力和影响都很大的吴江派,其重要作家有沈璟、吕天成、冯梦龙等。吴江派作家除重视音律外。在创作实践上,其“命意多主风世”,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吴江派”曲家对于戏曲创作规律的研究与宣传,对于普及与推动戏曲创作。对于促进戏曲创作与演唱的结合,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对格律的过分强调与宣扬,也受到过有识之士的批评。

4.诗界革命: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戊戌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这时只不过在诗句里运用些新名词,还没有真正从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去进行革新。在“诗界革命”运动中,成就最高的是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他提出“我手写我口”,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在表现方法上主张利用古人的优良艺术传统,并结合新事物利用新语言。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继续鼓吹“诗界革命”,他批判了“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的诗风,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力求解决诗歌为改良运动服务的问题。

5.《人生》:《人生》是路遥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2年,是路遥的成名作。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这些矛盾和选择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在社会大潮中的迷茫和探索,展示了社会冲突和个人理想的挣扎,引起了读者对个人在选择与生活困境中如何自处的深思,同时也折射出路遥对“农村——城市”二元结构症结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普通人命运的同情。

6.《故事形态学》: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于1928年出版的《故事形态学》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学者,如列维-斯特劳斯、格雷马斯等人的研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普洛普认为,借鉴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创立“故事形态学”这一术语:植物形态学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植物分门别类,故事形态学也将起到同样的作用,把丰富多彩的故事分门别类,使之呈现出“奇妙的一致性”。

7.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源于一种法国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倾向。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突出科学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做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司汤达以及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点,将写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但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龚古尔兄弟。

简答题

1.请概括干宝《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2.请简要谈谈你对林译小说的认识。

3.请分析废名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4.请比较“形象”与“意象”。

论述题:

1.神宗一日与近臣论人才,因曰:“轼方古人孰比?”近臣曰:“唐李白文才颇同。”上曰:“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你是否认同宋神宗的看法,请加以论述。

2.请论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诗的现代主义潮流。

3.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论述朦胧诗的艺术风格与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方向)

名词解释:

1.政治文学:政治文学指的是文学创作与政治理想、社会变革紧密结合的文学形式。五四运动是中国20世纪政治文学的逻辑起点,在五四运动期间,知识分子通过文学表达对社会的理解与政治理想,形成了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文学理念与政治立场相互交织的启蒙思想运动。然而,由于社会经历和知识背景影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评价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分野。这种思想的分裂使得原本在启蒙大旗下统一的阵营分化为不同的政治阵营,并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敌对态势。认同苏俄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政治革命、暴力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中坚力量,如瞿秋白认为“介绍苏联文学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者重要任务之一”,“是一切中国革命文学家的责任”。而认同西方民主与自由的知识分子则逐渐回归于对西方文明和社会民主内在系统的认同,如胡适便是一个主张西方民主的自由主义者。这种政治表态式的分野使原来共同致力于文学启蒙的统一阵营之间存在着政治表态的分割,并直接导致了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坛的发展流变。

2.《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他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未名社: 未名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在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曹靖华等。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丛刊》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4.杂感: “杂感”是鲁迅1925年发展古典文学中小品、散文等的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精神、为迎接新的革命任务而独创的新文体,由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论文”和“短评”这两种杂文体式演变而来,“是一种‘社会论文’”。陈平原认为相比于其他体裁,鲁迅杂感的体式是“很杂乱”的,并认为鲁迅所指称的“杂文”分为两类:一是“不管文体”的文章集合,二是独立的文章类别。随着书写的熟练、时事的变动以及思想的变化,文章的结构渐趋自由灵活,以至发展出诸如“漫谈”一类的“杂感”。与此同时,为了回应“现代评论”派,鲁迅以“杂感”的思路写作了一系列论战文章,延续的是“漫谈”类的写作方式。相比于论辩技巧,他对文章的经营更胜一筹。之后的《华盖集续编》以及《而已集》,在文章的编辑上,他收录了之前所未予入集的文章,这意味着“杂感”文体已然成为其对外部世界发言的主要而又直接的工具。“杂感”文体的确立过程体现着鲁迅的文学观念由留日期间的带有“启蒙”功用的“纯文学”,逐渐演变为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以文字为核心的具有现实战斗性的文章。

5.汉园三诗人: 汉园三诗人指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因1936年出版的《汉园集》得名。1936年汉园三诗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6.“中国新诗派”: 即九叶诗派,是40年代后期于国统区形成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浞、袁可嘉、穆旦等九人。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阵地,共出版作品十七辑,后又出版《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计二十种。诗作在艺术上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并吸收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某些表现手段,丰富了新诗的表现力,在四十年代的诗坛独树一帜。但直到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四十年代的诗选《九叶集》后,该派才得名“九叶派”。

论述题

1.鲁迅在《故事新编》自序中说:“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请据此论述《故事新编》的文体特征和艺术特点。

2.试比较茅盾和新感觉派的都市书写。

3.试论夏衍的话剧创作。

4.试分析萧红《呼兰河传》的小说形式。

5.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你对张爱玲“苍凉”美学风格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方向)

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完全符合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特点与规律,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全面促进了文化艺术工作的蓬勃发展。

2.《狠透铁》:《狠透铁》是柳青1959 年完成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从土改到合作化,一直紧跟共产党,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心为集体,外号叫 “狠透铁” 的生产队长。在全村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以后,他被上中农王以信和王学礼夺了权,二人分别当了队长和副队长。作品通过阶级斗争的故事框架,既呈现了略微偏离主流政治的农村问题,也没有过分美化正面人物和丑化反面人物,还容纳了柳青对高级社冒进的不满,融汇了民主改革不彻底、农村基层干部能力不足、区别对待中农、教育与改造落后群众和高级社的冒进等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难题。这些现实难题进入小说空间后,柳青的文学式处理有与主流意识形态自然重合的部分,有偏离的部分,也有主动靠拢和微弱反抗的部分,共同作用成了一个富有张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本。

3.白洋淀诗群: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插队,形成了白洋淀诗派,他们与北京等地的地下文学沙龙的成员,形成了当时潜在写作中较有规模的现代主 义诗歌运动,主要诗人有芒克、根子、多多等。代表作有芒克的《天只》《十月的献诗》、根子的《白洋淀》等。他们的作品着重对现实社会秩序和暴力专制进行批判,表现生命中迷惑、 孤独和痛苦的体验,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诗歌 的这种纯粹的现代主义特征,直接预示和影响了“文革”后诗歌领域的现代主义探索。

4.《新星》:《新星》是中国当代作家柯云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改革四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一个新上任的理想改革派县领导——李向南在古老的中原县城古陵的改革经历。李向南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实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遭遇了强大的传统保守势力的抵抗和压制,他的事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小说的结尾不很明朗,但主人公李向南有着必胜的信念,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传达了一种新型的改革理念,使人们从李向南身上看到了社会与时代的需求。虽然这部作品和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相连,但它真正反对官僚主义,呼吁理性、民主与法治;主张富国强民、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理性启蒙的精神,有力地批判了落后迂腐的思想观念,从文学上呼应了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5.《看上去很美》:《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作品,通过一个孩子方枪枪的视角和复兴路29号院的众多孩子展现了文革期间“被成人忽略的一个奇妙世界”。它的出现使王朔“世俗文学”“痞子文学”的称号产生动摇,王朔不再是一个只会玩文字游戏的“码字工”。他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写作理念,以“垮掉一代”为写作对象,调侃政治、游戏人生为主要题材,转向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来揭示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具体体现在《看上去很美》这部作品中。《看上去很美》使王朔的写作风格逐渐向正统文学靠拢,这样的靠拢并不是说王朔写作风格的丧失,而是写作风格的转型。

6.铁西三剑客:即东北三位80后作家,双雪涛、班宇和郑执。这三位作家以其鲜明的文学特色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活的深刻描绘而知名,尤其是他们的成长背景——沈阳铁西区,代表作品有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刺杀小说家》、班宇《冬泳》《逍遥游》、郑执《仙症》《生吞》等。他们的文学作品通常聚焦于东北地区的工业题材和普通人物的生活故事,通过虚构与现实的融合,展现了经济转型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变迁。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强烈而独特的美学风格,这与特定历史时段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当代新东北作家群赓续现代东北文学叙事传统,在新时代语境下试图重构文学与东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对于“新东北作家群”而言,文学的意义远非“现实对应物”所能简单涵盖。相反,它们更应被视为以文学的实感凝结转型时代的生活秩序、个体际遇以及情感结构的复合载体。

论述题

1.结合某一具体的文艺论争,分析50-70年代文学批评在文学体制中的作用。

2.分析阐释下面这首诗。

亚洲铜   海子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3.请围绕三部具体作品,谈谈80年代至今乡土题材小说的创作流变。

4.结合马原、扎西达娃、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人在1980年代的创作发表的作品,谈谈他们相对此前文学传统有何继承与创新,及其对此后文学创作的影响。

5.近五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研究聚焦于哪些话题?请围绕一个你熟悉的热点问题,谈谈你的观察与理解

中国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1.正变说:正变说是古典诗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来源于《毛诗序》。《诗大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正风”“正雅”是两周王朝兴盛时的特定,“变风”“变雅”则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所谓“王朝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郑玄《诗谱》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正风”,其余十三国均为“变风”。将《小雅》中《鹿鸣》至《菁菁者莪》十六篇,《大雅》中《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列为“正雅”,认为它们是文王、武王、成王时期的作品,其余则都属“变雅”,认为是西周中衰之后厉、宣、幽三朝的作品。正变说反映了汉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

2.《河岳英灵集》:《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殷璠编选的一部盛唐时期的名家诗选。书中自序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集中共选录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24位诗人的共234首诗(今存228首)。《序》中简述了诗歌发展历程,将入唐以来的诗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视为步步提高的过程,正文则对所选诗人做了精到中肯的评价。该书论诗标举“风骨”,“兴象”提出了“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等重要文学理论的观点。殷潘通过对选诗和诗人的评价来表达其诗歌观点,在同类总集中有发凡创例之功,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如此,殷潘的诗歌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继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之后及时准确地总结了盛唐诗歌成就,总结了唐诗标志性的创作特征,为唐诗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3.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力矫前七子摹拟古人、缺乏思想、文字佶屈聱牙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唐宋派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作家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4.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元代时南戏在南方广泛流传,入明后出现不同的声腔,如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等,逐渐演变为“传奇”。和元杂剧相比,南戏有舒缓婉转、细腻妩媚的风格特色,后来亦为明代传奇所继承。

5.《型世言》:《型世言》是一部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全称为《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由晚明陆人龙所作,其作品主旨是树立忠孝节烈楷模“以为世型”,更加关注现实,揭露明末的黑暗社会。该书共十卷,四十回,以市井细民的生活百态为背景,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其主题旨在树立忠孝节烈等道德楷模,通过对儒家道德规范的宣扬,向官民百姓进行劝戒和说教。《型世言》在艺术表现方面,突破了传统一回一篇的模式,几回成一篇,有向中篇小说过渡的趋势,并增加了“头回”故事来加强对正文的铺垫,但总体艺术成就不高。

论述题

1.刘勰《文心雕龙》:“依《诗》制《骚》,讽兼‘比’‘兴’。”你认可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2.叶燮《原诗》:“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代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发其端,可谓极盛。”谈谈你的理解。

3.请谈谈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2024中国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世说新语》

2.文以载道

3.《西昆酬唱集》

4."永嘉四灵”

5.狭邪小说

二、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1.试释《诗》可以观。

2.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说明了晋宋之交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3.论述宋元明时期话本及拟话本小说的发展概况,并对其艺术成就做出评价。

2024中外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1.“劝百而讽一”2.江湖诗派3.晚明小品文4.《人间词话》5.“三个崛起”6.浪漫主义7.《叶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谈谈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2.简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点3.辨析“言志”与“缘情”之异同4.杜甫自述“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又云“老去诗篇浑漫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请结合杜甫后期的具体诗作,谈谈杜甫晚年诗歌的体格律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论述南戏与传奇(作为戏曲的传奇)在剧本体制与表演形式上的关联与差异2.请结合具体作品,试论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艺术成就3.请在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选择一部,讨论其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并联系文学史试论其文学价值

2024现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新潮社2.《倪焕之》3.《鲁迅杂感选集》4.东北作家群5.新月派6.零余者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120分,5选4,第1题必答)1.结合《呐喊》《彷徨》中的具体作品,谈谈鲁迅对现代中国小说形式上的贡献2.瞿秋白将茅盾的《子夜》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3.谈谈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与路翎小说创作的关系4.周作人在《近代散文抄序》中说:“小品文是文学发达的极致,它的兴盛须在王朝解纽的时代”,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5.试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的异同

2024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我们夫妇之间》2.“中间人物”论3.浩然4.现代派的四只小风筝5.人文精神大讨论6.《繁花》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120分,5选4,第1和第2题必答)1.请在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中选择两部,谈谈其主题、情节、人物及其艺术风格的异同2.请结合具体作品,阐述王小波知青书写与1980年代“知青文学”的异同3.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五十到七十年代文学中“民族形式”的建构问题4.请以《三体》为例,谈谈刘慈欣科幻文学与当代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5.请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中国当代文学中北京城市书写的演变

2024文艺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神与物游”2.“气盛宜言”3.小说界革命4.现实主义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论文学语言2.结合具体例子说明“意境”3.雪莱说:“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好的声音歌唱,以安慰自己的寂寞。”请结合文学理论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

三、任选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文学评论(80分)1.海明威《真正的高贵》2.杜甫《江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