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冷,你永远不懂。
由于北溪1号“放假”,欧洲居民的这个冬天,可能比往年更冷一些。
9月5日,前英国保守党议员柯里,走进电视节目《早安英国》直播间,向大家传授冬季节能妙招:她掏出了一张四四方方的铝箔纸,比划着说:“你可以拿出一张这个,然后放在电热器后面,它会让你的房间变得温暖宜人。这意味着,就算你把电热器温度调低,也不会感到不舒服。就这么一小步,会带来巨大变化。”
应对这个不寻常的冬季,总是要想一些办法的。但是柯里女士的主意,肯定是瞎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只要我们将冬天供暖温度平均调低2度,就不再需要俄罗斯北溪管道的天然气了。这引起了欧洲老百姓的不满。
不管今冬欧洲的冷是“执拗的冷”,“争斗的冷”,还是“反市场化的冷”,先熬过去是最要紧的。
其实,在寒冷的冬季取暖、保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最有发言权。那时的中国北方,根本没有取暖用的空调,即使暖气设备也没有普及,更谈不上用天然气烧暖气了。冬天怎么过呢?主要靠煤炉子。条件好些的家庭还可以用电褥子。把窗户封得更严实,也是好办法。
先说煤炉子。每个家庭根据经济条件,可选用不同规格的炉子。大的一般有半人高,中间放一堆煤饼,也可以放大号蜂窝煤。小的一般在50厘米左右,还有再小一点的。为了让煤燃烧起来,需要先用明火把炭点燃,再逐步引燃更具热度的煤。
煤炉子不仅可以做饭、烧水,可以烤红薯和馒头片。燃烧煤所产生的热能可以提高室内温度,让人感到舒适。不过,人们在享受烧煤带来的温暖时,也要同时承受燃烧产生的废气。质量差一些的煤排放出的废气就更多。那时候,冬天得气管炎、肺炎的人是很多的。我们相信,欧洲烧得起优质煤。如果不够烧,还可以从印尼、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哥伦比亚进口一些。
再说电褥子,也叫电热毯。其原理是,把绝缘性能达到标准的软索式电热元件,呈盘蛇状织入或缝入毛毯里,通上电即可发出热量。在睡觉前十来分钟通电加热,晚上睡觉就没那么冷了。如果不够热,可以再加个暖水袋。
农村地区可以烧火炕。火炕有点像电褥子和蜂窝煤炉子的结合体,一头通着灶台,一头连着床。灶台烧火做饭,就可以顺便把炕烧热;即使停止做饭,余温也可以维持,晚上睡觉就不冷了。如果天太冷,可以额外烧柴给炕加温。
火炕的好处是不用电,不用煤,也不用天然气,烧柴就可以。也有用煤烧炕的。欧洲一些国家的城郊和农村,不妨尝试火炕之妙。
封窗也是保暖的好办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北方,一到冬天,人们就要封窗户了。人们把旧报纸裁成一寸左右的纸条,用浆糊粘在窗缝上,一层不够就再来一层。这样,窗户就不漏风了。后来,有了带海绵的胶条,封窗户就省事多了。在东北地区,很多地方设置两层窗户。封窗时,在两层窗户之间放一层锯末,用来吸附窗上出现的水凝气。人们还喜欢在锯末上撒上些彩色纸条或小装饰物,这样更美观。窗户封上,整个冬天是不开的,一直到下一年“五一”前后才打开。
再说说土暖气。土暖气其实最早出现在欧洲。其主要原理是,用采暖炉把水加热,让热水在管道中循环,给室内加温。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主要是美观、减少室内污染、避免煤气中毒。早期,土暖气使用多柱铸铁、多柱钢质散热器,后来有了铜质板式散热器。土暖气在中国流行,已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
既然土暖气的鼻祖是欧洲人,他们把这些老物件、老工艺用起来就是了,不用从中国取经。关键是把烧气变为烧煤,必要时烧柴。
当然,在室内多穿衣服,也是节能、保暖的好办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北方人民发明了各种冬季保暖穿戴,除了棉衣棉裤、毛衣毛裤,还有各种棉、毛、皮质地的帽子、耳套、手套等等,欧洲人当然可以大胆借鉴。
不过,为适应室内穿戴,可以研发一些新产品。
这些日子,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巴登-符腾堡州农业部长彼得·豪克都建议,这个冬天,人们在室内穿上毛衣,足以应对15摄氏度的室温。哈贝克还说,如果室温每降低1摄氏度,就能节约大约6%的能源,虽然会有点不舒服,但不至于冻僵。
这些真知灼见。
欧洲的冷,你永远不懂,
你无法把寒冷看得清楚;
欧洲的冷,你永远不懂,
感觉进入了层层迷雾。
欧洲温度,我永远不懂,
雾中的梦想不是归宿;
欧洲温度,我永远不懂,
咱们等待着那最后孤独
……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