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密码:十六字心传是什么?详解“允执厥中”

《尚书》密码:十六字心传是什么?详解“允执厥中”
2024年05月07日 21:36 古卷阿南

相传,尧帝在将帝位让给舜时,将“允执厥中”四个字传授给舜,作为修心之法,而舜在传位给禹时,又在这四字上加上了十二个字,最终形成《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传》其实内容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主要被翻译为:人心危殆而不安,道心隐微而难明。惟有精诚一意,信守中正之道。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有一段跨越千年的智慧传承,如晨钟暮鼓,回响在历史的长廊——《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不仅是尧舜禹三代圣王心法的接力,更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深处的精神基石。

宋代程颐认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由于私欲的滋生,人心往往陷入危险与动荡;而道心,源于天理,因而显得深邃而精妙。唯有摒弃私欲,才能使天理的光辉得以彰显。

深渊与微光:心之辨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揭示了人性与天理的双重面貌。人心,波澜壮阔却危机四伏,象征着人性中的欲望与不安;而道心,则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虽微小却指引着至真至善的方向,是天理的微妙体现。程颐之言,进一步阐明了私欲与天理的对立,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

精一之道:中正之行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则是实践层面的指南。精,追求极致的纯粹;一,代表专注与不变的信念。允执厥中,则是对“中庸之道”的坚守,提醒世人行事应不偏不倚,追求和谐与平衡。这不仅是修身齐家的哲学,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准则,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

道心即人心,其所蕴涵的中庸思想,“允执厥中”的意涵就是中正、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清朝乾隆皇帝热衷此道,曾御笔书写“允执厥中”的匾额,并一直悬挂在故宫中和殿中间,流传至今。

舜在将帝位传予禹之际,深谙治世之道的他,以这十六字箴言作为对禹的告诫,传授了关于如何治理天下的核心智慧。若这治世之心法失去根基,那么它便如同无源之水,终将枯竭。

世间治理的根源,离不开高层次的理性指引。然而,这种高层次的理性并非轻易可得,需要人们去深入领悟和探寻。就连人心义理中的“道心”,也常隐微难明,更何况那超越世俗、深邃难测的真正之道。

一个人若缺乏真诚向道、寻求升华之心,那么道与法的大门亦不会为他敞开。失去不同层次理性指引的理论或学说,容易在人间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或极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