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探秘:从地域到国家, “中国”概念知多少

《尚书》探秘:从地域到国家, “中国”概念知多少
2024年05月13日 15:26 古卷阿南

在《尚书·梓材》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的记载,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周朝所统治的疆域,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其周边区域。

在古代,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名。各朝代往往以其都城或地理位置来指代整个国家。

“中国”一词的意思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

1、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3、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

4、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6、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随着汉朝的崛起和统一,“中国”一词开始被用来指代汉朝的疆域。汉朝的疆域远超过周朝,因此“中国”的概念也得到了扩展。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

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 “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在宋朝及以后的历史中,“中国”一词逐渐成为了整个中国的代名词。无论是北宋、南宋还是元朝、明朝、清朝,“中国”都成为了指代这个国家的正式名称。从古代的“中土”、“中原”到现代的“中国”,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历史和民族的象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