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次去滇西南考察,在德宏的山里,发现景颇、傈僳两族都有个以村寨为单位的徽章系统。
例如,这个永远跟党走的族徽,就是盈江县石梯村的景颇族徽章。景颇族的徽章非常好认,中间是交替的刀剑。石梯村在边境上,隔壁就是缅甸的克钦邦。缅甸的克钦人就是中国的景颇族。克钦人也有类似的徽章,中间是两把刀相交错。
景颇/克钦刀非常有特色,尖端有个内凹的月牙,有的刀月牙也要开刃。景颇传统刀鞘只有单片木片,缠竹篾,有特别长的尾,挂在身上的时候,刀背靠着肚子刀刃朝外,而不是像一般情况下的刀刃向下——这个挂法说的是好的传统刀,上山打柴的没太多讲究。我把玩向导小海的好刀时,他特别严肃的告诉我,这种刀鞘,拔刀时不能正手整个握住刀鞘,必须反手用手指捏住,否则如果竹篾维护不好就容易削掉手指。
石梯村位于山上,进山的路口,还有一个以景颇族为主的村子,叫雪梨村。雪里村也有个村徽。
长这个样子:
这两个村子就隔着30多公里山路,以前走个一天,现在开车一小时,关系很近,因此差别很小,石梯的徽章最上面是个太阳,雪梨的是个山。
其他的意象,问了几个年轻人,都说不太清楚。那么我来猜一下。
徽章上方,明显又一对日月,这是中南半岛的跨文化、宗教、种族意象,一会儿说。其他的我估计就是用来识别地理、方言族群和家支用的。那纠缠的弧线,或许代表的是盈江?瞎猜的啊。
那傈僳族的徽章长什么样呢?
也是以标志性的武器为核心图案。景颇人是近战高手,所以用刀;傈僳族以山地弩手闻名,所以徽章中间那个像三叉戟一样的东西,不是三叉戟,是弩。上图是石梯村的傈僳族徽章。
这是香柏河村村口石碑,上面有个简版的傈僳标记,我那次去苏典、香柏河,那边都有圆形的比较复杂的徽章,也是村寨之间都不同但都已弩为中心徽记。我……那时没有注意到这个所以没拍。
这种徽章传统是哪儿来的呢?西方人么?
大概率不是。
在中南半岛,尤其缅甸这一块,有一种跨民族、宗教、文化、政体、历史的徽章传统,梵语叫srivatsa,我将其翻译为“吉祥犊”。景颇、傈僳都是跨境民族,受此影响很合理。当然这也是我猜。
吉祥犊的本意,就是吉祥的图案,多指抽象化的那种。这个叫法不止中南半岛有,跟着佛教、印度教去了很多地方。例如,藏传佛教的八宝吉祥,就是一种吉祥犊。在研究中南半岛历史文物的语境下,吉祥犊就多是指这里说的徽章了。
东南亚可考文物史最悠久、使用时间最长的吉祥犊/徽章,可能是缅甸西部若开人的徽章。他们现在也在用。上图中的图案,中间是国王之矛,旁边是老虎花,上有日月。
这里岔开说一下日月。日月出现在中南半岛几乎所有民族的徽记、硬币、王权装饰上,这个意象是跨民族、宗教、政体的,装饰在王座上可以代表君主的统治日月普照,放在佛教文物上代表佛法无边,等等。
若开人的这种徽记,在8-11世纪的吠舍离城时期就已出现,可以用在雕塑上(上图),也印在银币上(下图),是一种王权宣誓。后来,这个徽记逐渐成为了若开的民族标志。
若开人的故事,我写过一篇文章,特别精彩,但没什么人看。要不然大家给我个面子今天看一下吧:
吠舍离时期,上座部佛教还没来到若开,那时的文物里佛教、印度教都有,像上面这个银币,一面是牛,这在印度化国家里通常代表湿婆,铸币的国王很可能是个湿婆派印度教徒。但到了现在,宗教变了,这个徽章依旧在用,这能说明某些民族的吉祥犊传统异常牢固。
而一些佛教国家,铸币时会用法螺、金刚宝座等佛教意向作为吉祥犊的核心。这也很常见。
如果你有机会跑德宏的村寨,或者能去中南半岛逛逛那些少数民族控制区,应该就能看到这样的徽记,或者别的一些什么文化上的小知识。那么,该如何了解这些信息,旅游时发掘出别人找不到的东西呢?
机会来了朋友们!
我翻译了一本书,名叫《大英博物馆东南亚史》。这不是那种用一个个故事讲述历史的书籍,而是利用器物解读民族关系、文化传承、历史亮点、艺术之美的普及性书籍。书里有很多图,装帧有热带的极繁风格,非常精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