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下的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

“互联网 +”时代下的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
2019年05月21日 16:46 小禾智库

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困境探源

在民族地区,残疾人作为小众群体,往往被忽视了身体上的缺陷,而与其他弱势群体等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民族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8个地区; 这几个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也是中国比较贫困的地方,有些区域地广人稀,在残疾人就业援助方面尤其困难。

从残疾人自身的角度看,民族地区残疾人的就业困境主要表现为就业能力困境。这是制约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最为重要的因素。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民族地区远离市场经济繁荣、发达的地区,教育设施和医疗设备缺乏,再加上民族地区的残疾人贫困人口居多,没有经济能力为提升自身能力投资,其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更不容易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人力资源的劣势是制约民族 地区残疾人就业的根本原因。

从社会资本方面看,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和残疾人的自身因素,都阻碍着残疾人获 得更广阔的关系网。有限的社会交际使民族地区残疾人获得的外部就业支援严重受限。

从残疾人自身以外的角度看,民族地区残疾人获得的外部支持力度不大,其自身就业能力差,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困境体现为就业培训困境与区域发展困境。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开发被忽视,残疾人教育培训的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不高,尤其是处于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由于居住较为分散,难以进行集中式的培训。此外,民族地区还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区域发展的困境等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对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援助的探索路径

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支持系统的建立应该包括对残疾人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企业的对接、“培训+就业”两位一体就业培训模式的选择和“互联网+”残 疾人就业岗位匹配性分析等过程。

在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资源库时,首先,需要建立残疾人人力资源库,收集最为基本的个人信息,在完成了残疾人就业基本信息平台的搭建后,引入对接残疾人就业信息的企业网络服务平台,比如与赶集网、58 同城、兼职网、前程无忧等互联网企业实现网络对接,进行公益性的合作,在拥有残疾人就业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方便而快捷地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使企业能够更快地找到适合空缺岗位的人员,从而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在进行“培训+就业”两位一体就业培训时,根据民族地区残疾人的就业需要,可以把分类培训分为职业技术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三大类,从而构建“培训+就业”两位一体就业培训模式。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第一,要提高残疾人的专业技能。第二,要培养残疾人的团队意识。残疾人往往缺乏集体生活,在自身困境下往往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团队意识的薄弱。再者,市场经济下强调分工合作以促进效率,可以减少民族地区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增加组合产品的特色。第三,要提升沟通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创新创业培训方面。目前来看,我国民族地区在接收新生事物时往往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在民族地区网络媒体发展仍然很落后,并且使用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对于处在法定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群来说,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以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就显得非常困难。因此,应当因地制宜,根据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地形以及所拥有的特色文化遗产和民俗节日,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一方面,考虑到互联网技术创业的难度,主要引导民族地区的残疾人接触以淘宝、微店为主的电子商务技术; 另一方面,考虑到农村地区残疾人创业培植与线上销售的衔接,在鼓励残疾人对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创新创业方式,进行有机农作物的种植开发农旅合一的新形式,开展旅游相关知识、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从而积极打造“网络绿色营销” 和“文化+网络营销”的新创业就业模式。在心理素质培训方面,残疾人就业过程中,会遭遇就业歧视、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不适应和人际交往等问题,这些往往会对残疾人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问题,自我的心理调适尤为重要。要注重引导残疾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认知,并让其了解不良心理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使残疾人正确认识自身缺陷,悦纳自己,并鼓励其通过网络社交,扩大交际圈, 增强社会交往,增加自信心。

“互联网+”时代下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援助的对策建议

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无论是在产业结构、教育资源,还是在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方面,都明显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而且民族地区还受地缘关系的影响,地域封闭、居住零散,传统文化习俗浓重。一些偏远地区残疾人观念落后,这也是就业援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关于民族地区的残疾人就业援助,虽然许多学者给出了较为中肯的政策建议,但在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对残疾人就业援助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何确保特殊群体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帮助其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促使政府、市场和社会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援助中合作机制的作用,从而提高民族地区残疾人积极就业的能动性。具体提出如下建议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互联网 +”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援助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库与互联网企业平台的对接。第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完善物流服务。第三,为残疾人制定特殊教育的倾斜政策,在民族地区中引进优秀的师资人员,重点培训残疾人科技文化知识,为残疾人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面向企业招收残疾人的税收减免政策,以及面向残疾人创业的贴息或低息贷款政策。第四,为民族地区适当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并给予残疾人一定的医疗补贴。第五,加强创新创业的宣传。第六, 借助互联网平台使政府和各级残联与残疾人之间实现交流互动,提高就业援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增强市场在“互联网 +”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援助的协同作用

随着“互联网+”就业模式的引入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而被捕捉, 残疾人可以避免诸如农业、旅游业等季节性行业随季节变化而导致的失业。因此,一方面,应当增强市场在配置残疾人就业岗位上的协同作用,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就业岗位,招收残疾人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发出的需求信号开设客服人员、网络美工、文案策划和写作等常规的面向残疾人员的互联网线上课程。

三、发挥社会在“互联网+”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援助的参与作用

社会的参与作用是政府和市场作用于民族地区残疾人就业援助的一个补充,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扶助残疾人的就业,也是提高残疾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获取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信息的散播都非常快,在残疾人涉足“互联网+”就业这一领域后,新的社会群体意识可能会对其传统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而网络的力量无论好坏都有可能走向两个极致,这就需要社会对其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否则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在于其组织力量的集结,可通过互联网媒介、通讯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微平台”,自发形成网络社会组织,类似于青少年志愿协会、残疾人救助协会等公益性组织,进行人、财、物的公开募集活动,并适当提供面向当地的文化风俗宣传、技能提升、医疗帮扶或残疾人及其子女学习教育课程等的线上公益活动。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2019年第1期;文_何巧源;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