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格局背后的逻辑
在中国,理解政策是经济中最关键的。两会政策研究之看懂管理层的意图。政府的长远发展规划决定了中国的资本开支方向——生产力导向,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在可选集内:只有那些可能大幅提高生产力的项目才被优先支持。对于一个追逐生产力水平的政府而言,新旧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优先级是显然的:新投资>出口>消费>旧投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重大的科技突破,所以,我们的增量储蓄主要转化成贸易顺差——把钱先攒起来,不知道投到哪里,自然就是观望,毕竟地产、基建等很难了。deepseek横空出世,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重新获得了新的资本开支空间,也就看到了中资科技股的价值重估,联动相关资产的变化。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次提到创新药,比去年多1次,仅次于提了3次的人工智能,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随后,华为要正式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了,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医疗卫生军团将重点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推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的应用。华为的技术+品牌,无论进入哪个行业,基本上都有一波炒作。
想当年华为进军新能源,首先攻克逆变器,与阳光电源竞争,后面进军新能源车,造就了赛力斯等,这个事件让华为在强电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然后就是史无前例的新能源大牛市。这次进军医疗领域,首先看是切入到医疗诊断领域,从合作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及行业认知,后面甚至拓展到药研辅助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事件本身说明了医疗产业的大机会可能会到来!
3月在MWC 2025上,华为将会发布《构建全闪存数据中心,加速全场景数智化发展》白皮书,这才是重头戏,业内都明白,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新趋势,以后新建的AI数据中心,必然是全闪存架构,现有的数据中心也要尽快更新高性能企业级SSD。deepseek最新文章公布其大模型R1的利润率高达545%,为什么可以达到如此惊人的利润率,看了文章发现,DS采用了一套超高效率的架构来完成这个事情。
在开源周开源的FlashMLA、DeepEP、DeepGEMM、DualPipe和EPLB、3FS和Smallpond,前面四个项目需英伟达的卡支持。最后一个压轴的开源项目3FS和Smallpond,是一套分布式存储的软件,通过SSD固态硬盘缓存,KVCache查找峰值40GiB/s,大幅度提高LLM推理速度,这个事情是门槛最低的,只要有SSD就可以做。但更好的则需要优质SSD支持。
格局是靠认知,所谓大格局,就是看到了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因素,这个时候疯子和天才一线间。阿里云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云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的Azure。回顾来看,2009年阿里云刚成立的时候,内部骂王坚,指责他糊弄马云,挥霍10个亿。结果还是高管的格局小了,在随后的12年里,阿里云连亏12年,累计烧掉几百亿的投入,直到2021年的第四季度首次实现盈利,一切都不一样了。想想特斯拉在2019年三季度末实现盈利前,也是被外界诟病,甚至被看做骗局的。
模式选择背后的智慧
两种模式,选哪一个?方案A,股价三十年未涨,每季度分红复利再投资。方案B,股价数月内飙升十倍,并维持至今,同样每季度分红复利再投资。结果显示,方案A的分红金额和市值均远超方案B。但直觉认为股价飙升的方案B收益更高,但事实相反。复利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概念,但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它。例如,如果一家公司能够以 6 - 7%的速度复利增长 200 年,它的收益会增长多少?但这样不够刺激,股民往往不做思考,只追求刺激,认知决定了财富。
要明白“能力圈边际”的道理,选择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东西,并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能力圈范围!不要碰能力圈范围外的东西,更不要不懂装懂。无论生活,还是股市,最终会惩罚每一个强行越过能力圈边际的人,没有例外,早晚的事!股市里能赚大钱的人,一定是买自己能力圈范围内可以看得懂的公司,而不是追热点!而且必须遭遇质疑,煎熬和反思,这个躲不过的。一个行业,一只股票能涨几十倍,和大部分人是没关系的,因为大部分人别说几十倍了,几倍,甚至1倍都拿不住!
人类社会最大的骗局就是让人相信自己要变得超级“聪明”才能生存,最后,干啥都总认为自己聪明,结果就聪明反被聪明误。实际上,愚公做好自己的事儿,也能有不错的效果。真正的财富密码都在宇宙运行的规“常识”里:寒来暑往的周期,春种秋收的因果链;生老病死的天理,盛极必衰熵增定律。你必须要有一套建立一个公理之上的投资交易系统,也就是要建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天道自然规律上运行,这是底层逻辑。
股民误区:你不喜欢的,往往是应该配置的,其往往是稳定盈利因素;你喜欢的,都是媒体和游资的灌输,你如果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那么,你只是不断跟在别人后面的盲动者而已。为何?因为大多数股民几乎没有研究和判断能力,也没有思考假如判断不及预期该如何应对。很多股民不断地在押注,结果可想而知,实际上,而真正决定盈亏的91.5%的因素来自于资产配置,这才是最关键的。因此,市场真正的风险不是来自于波动,而是我们自己的认知误差。很多时候,你不喜欢,看不上的品种,比如说指数博弈、国债配置、股息/红利等,反而是降低回撤,保持稳定盈利,以及博弈高弹性品种的必需。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