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三角possible trinity——长三角未来引领之路

可能三角possible trinity——长三角未来引领之路
2024年02月21日 22:59 财智堂中堂

长三角地区地理相邻、人文相亲、往来频繁,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陆续出台,逐步搭建起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纷纷扎根,新质生产力加快“连点成线、汇聚成面”,“1+1+1+1>4”的协同发展新态势正在加快形成。

针对“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如何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等问题,有关专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一体化”的底层逻辑  “高质量”的践行理念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通过“一体化”和“高质量”,打破各省市地区仅关注自身发展的、妨碍公平竞争的条规和做法,则可以联通市场、提升效率、普惠均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扩大经济总体规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人力、教育、资金、原材料等资源禀赋上各有特点。如果各区域都发展相似产业,则既无法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为发展当地经济的各地政策内卷行为,也造成资源浪费,不可能做大市场。通过“一体化”的底层逻辑,“高质量”的践行理念,各区域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优势既互补,又互相加强。为了达到长三角一体化的效果,需要摒弃区域GDP的横向比较这种孤立思维。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了企业会追求效益最大化,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合理引导产业在长三角整个区域的布局至关重要。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郭杰群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一方面长三角区域人才集聚度高、城市集聚度高、产业集聚度高;另一方面,生态空间相对拥挤,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因此需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重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策协同效率,以增强长三角地区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如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由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汽车“大脑”,江苏提供动力电池,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整车组装……一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构建在4小时车程内,形成了汽车从进口到出口的完整产业生态,克服了木桶的短板效应,将长尾效应溢出就是最好的一体化范例。

              ——苏州科技大学原副校长、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施琴芬

培育新质生产力  提升供应链效率

长三角拥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集群,以及众多科技水平较高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充沛的基础资源。我作为一名省派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合肥新站区联系指导包括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10家企业,通过比较研究,深刻感受到要加强对长三角区域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研究。建立在数字技术、算力、智能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效率更高、质量更高、创造附加价值更高的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绿色化、数字化等特征。不断培育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这将是下一程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安徽省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叶圣

提升供应链效率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标志。首先是构建基于先进制造的高效供应链,打破地域和产品界限,把核心技术、核心设计、先进制造、智能交付、高效结算、有效体验连接在一起,形成“快一天、省一分、多一点”的一体化供应链基础,吸引全国高端制造向长三角转移。其次是构建基于国际化的高效供应链,打破长三角多个特殊监管区域界限、打破关检汇税特别是国际结算界限,把技术交易、品牌贸易、国际交付连接在一起,用高效的全球交付能力弥补我们和其他地区成本上的差异。最后是构建长三角供应链智能大脑,打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等数据界限,形成智能管理、主动服务、预知判断、自我提升的长三角一体化驱动力。

                 ——东南大学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沙敏

视源股份于2020年正式将计算机设备业务源控全球总部落户苏州,2021年将生活电器业务全球总部落户合肥。我们已在长三角投资建有三个产业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高端实验室、医疗体检中心等重要项目。通过与长三角区域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我们得以更多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从而加快产品升级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环保的产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享受到了长三角区位优势、产业互补带来的红利,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功进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的合作,更好地服务并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视源股份生活电器事业群及计算设备与服务事业群董事长林宇升

促进交流互鉴 锻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出色样本

长三角千年来都是中国经济文化的引擎。明清苏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包括最大的丝织业、棉布业与工业品制造中心与销售中心,长三角形成产业集群。这里是全国的市场中心,具有强大的市场辐射力,各地商帮汇聚。江南契约精神和创新活力比较强。这里人文底蕴深厚,四分之一的进士,二分之一的状元,人力资本雄厚,当今仍是最多的院士祖籍地。江南有历史上一以贯之的传承,更有国家战略的加持,这个地方一定会锻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色样本。我个人认为,对人文经济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今后要扮演的角色,我们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都要从实践出发,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这一战略对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全局性意义。将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的“长三角”进一步实现整体性谋划、一体化发展,为全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是“长三角”的光荣使命,也是“长三角”的责任担当。

“一体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文化、民生、人文的相通融合。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仅是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的对接,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经济资源的对接,也应该是发展思路、社会治理的融合,地域文化、人文情怀的融合。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近期专门组建了“长三角一体化企业形势政策教育专业委员会”,旨在以高质量形势政策教育、毗邻党建共建和社区治理交流互鉴等,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落实落地、取得更大成效。我们坚信,有国家战略的高端站位,有长三角地区合力共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长、教授沈明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