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纹玉雕铺首:叩门之音 清越绵长

四神纹玉雕铺首:叩门之音 清越绵长
2022年03月25日 09:03 今日长安事

四神纹玉雕铺首。

为了更好宣传四神纹玉雕铺首,茂陵博物馆在展厅大门上安装了仿制品。

四神纹玉雕铺首的雕饰细节。

游客在茂陵博物馆参观四神纹玉雕铺首。

本报记者 郭诗梦文/图

“今天,我专程来看看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四神纹玉雕铺首。”3月7日,来自西安市的游客王娟兴奋地说。

茂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国宝级文物西汉四神纹玉雕铺首是他们来此参观的首选目标。

据统计,茂陵博物馆馆内文物共有5244件(组),为何四神纹玉雕铺首能成为其中的镇馆之宝?近日,记者前去馆内一探究竟。

四神纹玉雕铺首

名称:四神纹玉雕铺首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西汉

籍贯:兴平市南位镇道王村

户籍登记时间:1975年

现住址:茂陵博物馆

壹 精妙的玉雕技艺

在四神纹玉雕铺首的展柜前,游客们不时发出一阵阵“啧啧”的惊叹声,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其巧夺天工的雕饰即使放在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

玉雕铺首的纹饰布局非常奇特:在对称的兽面纹上分布着不对称的四神图案。铺首正面,兽面纹居于中央,兽首鼓目卷鼻、张口露齿,形似饕餮;边上雕饰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图案也惟妙惟肖、十分生动——右边缘青龙腾跃,左上方白虎呼啸,右内侧朱雀信步,左下侧龟蛇交合。玉雕铺首采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的工艺,整体展现出绝佳的立体效果。

茂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弓西敏告诉记者,铺首是中国古代放置门环的兽首底座,大部分为金属材质,如河北易县的燕下都遗址曾出土过铜制铺首,北京大葆台西汉墓也出土过鎏金铜铺首等。四神纹玉雕铺首高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公斤,整体造型威严庄重,是迄今发现的汉代玉器中最大、最重、最精美的一件。最为难得的是,它是由一整块玉雕琢而成。

这个宝贝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1975年7月19日,兴平县(今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今道王村)的村民在汉武帝茂陵东南处约1公里的地方平整土地时,突然在地下深度70厘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两件叠加在一块的文物,其中一件就是四神纹玉雕铺首,另一件是琉璃璧。发现文物的村民觉得非常稀奇,于是拿着文物去找文物专家。时任茂陵博物馆馆长的王志杰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看到这么精美的玉雕铺首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经鉴定,专家发现这件铺首由一块苹果绿的玉料雕琢而成,玉质莹润、致密而细腻。比对成分、色泽、外观组织、比重、硬度等数据后,专家推测四神纹玉雕铺首用的是蓝田玉料。

尽管已在土里埋藏了2000余年,但岁月并未褪其光泽,在展厅的灯光下,四神纹玉雕铺首依旧莹润,仿佛向游客诉说着西汉时期的辉煌历史。

贰 四神纹的丰富内涵

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已在博物馆工作近20年。“到这里的第一天,我就开始琢磨这个玉雕铺首雕饰背后的意义。”魏乾涛说。

在他看来,玉雕铺首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将四神巧妙地集于一身。

“四神也被称作‘四象’或‘四灵兽’,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用以表现二十八星宿布列方式的形象。到了汉代,天空中的四象被挪到了地面,因而有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4个具体的形象。仔细观察玉雕铺首上的四神:青龙龙身矫健,体态飞扬,表现了其雄勇强悍的特性;白虎昂首卷尾,其神态像在怒吼,充分表现了百兽之王雄健的躯体和凶猛的形象;朱雀的外形有点类似凤凰,模样美丽无比;玄武为龟蛇合体,龟作爬行状,蛇身自然地缠绕于神龟之上。”魏乾涛解释,“过去人们一致认为,四神在人间保卫帝王。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玉雕铺首上装饰四神,它的性质和作用不外乎就是保护汉武帝的。整个玉雕铺首把四神集为一体,幻化成一个面目狰狞的猛兽头像,反映了玉文化从战国到秦汉的具体发展过程,即从神秘走向具体,从理念走向实用。四神纹玉雕铺首便是这一阶段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叁 2000多年的风雨洗礼

“四神纹玉雕铺首是蓝田玉材质。今天的蓝田县,在汉武帝时期位于上林苑范围内,也就是在当时的皇家园林内。因此,蓝田玉材质的铺首被用在汉武帝茂陵建筑上是极有可能的。”魏乾涛介绍,“这件玉雕铺首出土在距离汉武帝茂陵封土约1公里处,也就是外城墙附近。外城墙有城门,因此这件玉雕铺首当时很可能就在城门上。”

但是,这一观点也仅仅是推测,至今无法得到证实。毕竟茂陵陵园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洗礼,中间因为改朝换代、战乱影响等,其封土包括陵园建筑的围墙可能都经过了严重的破坏,不排除此铺首甚至一些其他的随葬品是他人后期埋藏在地下的。“也有专家推测,此玉雕铺首可能是茂陵地宫墓门上的装饰品,而不是用于城门上,其确切的含义与沟通天地人神的原始巫术和西汉时期的丧葬习俗密切相关。”魏乾涛解释。

无论如何,仅是门上的一件铺首,便可如此精雕细琢,呈现出汉代特有的装饰美感与形式美感,让世人看到了它背后所蕴含的汉代特征与文化内涵。不难想象,汉武帝时期的陵园建筑是何等的富丽堂皇,同时这也映射出了西汉封建统治者生前死后的奢侈程度。

从手工工艺艺术价值上讲,四神纹玉雕铺首让世人看到了当时设计者的丰富想象力、精妙构思以及西汉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极富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为研究汉代建筑史、工艺美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不过,按照铺首的用途来说,四神纹玉雕铺首应该是有一对。可惜的是,目前出土的只有这一件。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茂陵大遗址保护工作中就会有新的重大发现——凑齐这对铺首。”谈及玉雕铺首的后续研究工作,魏乾涛满怀期待。

记者手记

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郭诗梦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如何发掘、保护好文物,茂陵博物馆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四神纹玉雕铺首是因群众发现、群众保护、群众上交才得以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这在茂陵博物馆并不是个例,馆内许多文物都是在群众发现并及时汇报后发掘、保护的。

博物馆占地737亩,专职工作人员目前有107名。“建馆之初,我们就深刻认识到,仅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保护和抢救文物,是根本不可能的。”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说。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茂陵博物馆没少花心思。博物馆成立之初,工作人员无论严寒酷暑,都会坚持不定期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并邀请村民一起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数十年的坚持,成效显而易见。“茂陵博物馆的工作有今天的成果,与周边群众具有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密不可分。馆内相当一部分文物都是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挖树坑、打地基等生产生活中发现的。这些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在我们的积极引导下,对茂陵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四神纹玉雕铺首就是依靠群众对文物高度的敏锐才得以发现的。”魏乾涛笑着说,“之前有位村民想在家门口打口井,第一时间上报到文保单位,得到肯定后再打。”

除此之外,茂陵博物馆还积极与周边村子合作,发展兼职文保员。“这些文保员多由退休干部、老党员兼任,他们就是我们文保系统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群众一旦发现疑似文物,可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由他们及时与我们对接,确保重要文物不漏报、不损坏。”魏乾涛介绍。与此同时,博物馆颁布了一些奖励办法,鼓励群众和兼职文保员对文物进行保护。“我们对兼职文保员和发掘出文物且及时汇报的群众颁发‘荣誉馆员’证书,他们凭借这本证书可带全家人来馆内免费参观。”魏乾涛说。

像茂陵博物馆这样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文物保护体制机制,建立文物保护的补偿机制和文物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力量,让民众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文物保护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文物保护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茂陵博物馆馆长田晖说。来源:陕西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