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业绩光鲜与违规阴霾因果链的探寻

青岛银行:业绩光鲜与违规阴霾因果链的探寻
2024年04月02日 11:13 财银社

如何平衡业绩追求与合规底线,是青岛银行管理层需要予以重视的。

青岛银行近年来以稳健的经营业绩赢得了市场关注,但与此同时,屡次曝出的违规操作事件也让公众对其赞誉之余多了几分质疑。一边是业绩的稳步增长,一边是监管罚单频现,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本文将深度剖析青岛银行近三年的经营数据,揭示违规操作的具体案例,探讨业绩与合规之间的微妙关系,唤醒金融行业深度思考经营伦理。

业绩速览3月28日,青岛银行披露了2023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青岛银行资产总额6079.85亿元。其中,各项存款总额3860.62亿元,较年初增长13.10%;各项贷款总额3000.90亿元,较年初增长11.55%,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72亿元,同比增长7.11%。实现净利润36.71亿元,比上年增加5.04亿元,增长15.9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9亿元,比上年增加4.66亿元,增长15.11%。在强劲盈利能力的带动下,青岛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同比提升1.76个百分点,达到10.71%。截至2023年末,青岛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8%,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0.44个百分点。自2017年起,青岛银行已连续六年不良贷款率实现下降;拨备覆盖率225.96%,比上年末提高6.19个百分点,连续四年提高。青岛银行近年来展现出的优秀业绩,特别是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下降与拨备覆盖率的稳步提升,揭示了其在业务策略与市场定位上的成功之处。拨备覆盖率连续四年提高,显示出青岛银行对潜在风险有着充足的准备。银行可能采取了前瞻性的拨备计提策略,不仅满足监管要求,而且在经济周期波动、行业风险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高拨备覆盖率不仅增强了银行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平滑盈利波动,使得业绩表现更加稳健。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六年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代表其在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全面审慎的态度。违规操作案例详解针对青岛银行涉及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信用卡中心违规经营”、“向不符合借款条件的人员发放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具体违规行为,我们将逐一解析,揭示其违规操作的具体表现、影响范围以及监管处罚情况,以期揭示违规操作的真实面貌。2024年1月2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莱芜监管分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莱金罚决字〔2023〕9号、10号),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处以罚款30万元;时任青岛银行莱芜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亓X对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负有责任 ,被处以警告。

同日,威海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威金罚决字〔2023〕28号、29号、30号、31号、32号),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行因向不符合借款条件的人员发放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处以罚款30万元;鞠X、赵丽X、刘伶X、冯X等四位相关负责人因负有责任,分别被处以罚款5万元。

2024年1月5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青国金罚决字〔2023〕31号、32号、33号、34号 、35号),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信用卡中心违规经营等违法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90万元;时任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零售金融总监闫X东对青岛银行信用卡中心违规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警告;时任青岛银行微贷金融中心市场营销室经理曲X涛对青岛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警告;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墨支行因向资本金不足的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等违法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30万元;时任青岛银行即墨支行行长杜X对青岛银行即墨支行向资本金不足的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警告。

青岛银行违规操作可能短期刺激业绩,但长期来看,违规引发的监管处罚、合规成本增加、风险管理压力及战略调整需求会对业绩增长构成制约甚至逆转。我们不禁要问:青岛银行其他分支机构是否就不存在类似的违法违规操作?

业绩与违规:偶然还是必然?

青岛银行业绩增长与违规操作,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是追求业绩高速增长的压力导致了合规防线的松动,还是管理疏忽与制度漏洞使违规操作得以滋生?违规操作可能短期内提升了银行的某些业务收入或降低了成本,从而直接推动了业绩增长。例如,通过调节理财产品收益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资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违规开展信用卡业务可能扩大了客户基础和交易量,增加了手续费收入。为了追求业绩增长,银行可能在合规审查、内部控制等方面有所疏忽,对潜在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不足。这种放松可能导致风险积聚,虽短期内可能未明显影响业绩,但长期看增加了银行的脆弱性,一旦风险事件爆发,会对业绩造成严重影响。青岛银行因违规操作多次收到监管罚单,罚款金额累计较大。这些罚款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净利润,抵消了一部分业绩增长。此外,频繁的监管处罚还损害了银行声誉,降低客户信任度,间接导致存款流失、业务拓展受阻,对长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违规行为的曝光和监管压力的增大,青岛银行后续可能需要加大投入进行内部整改,强化合规管理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信息系统监控能力等。这些额外的成本支出将压缩利润空间,对业绩增长构成压力。违规频发暴露了青岛银行在某些业务领域(如理财、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短板,可能促使管理层重新审视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为适应监管要求、重塑市场形象,青岛银行可能需要调整业务布局,如收缩高风险业务、强化合规业务,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短期的业绩阵痛,但长期来看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青岛银行要实现真正的稳健增长,就必须坚持合规经营,强化风险防控,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相协调。

金融伦理与合规文化反思

在探讨过业绩与违规后,我们还需要思考金融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坚守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坚实的合规文化。坚守社会责任、树立正确价值观并构建坚实的合规文化,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护公众信任、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战略,将其融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确保社会责任理念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社会责任委员会或相关机构,负责监督社会责任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确保社会责任融入决策过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确保所有业务操作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国际标准,如巴塞尔协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加强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等手段,提升全员合规意识,确保每位员工熟知并严格遵守合规要求;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特别是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管理;实施严格的“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确保信贷资金投向合法合规,符合社会和环境效益;加强信用卡业务的合规管理,严禁违规营销、过度授信、违规收费等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支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价体系,将ESG因素纳入信贷审批、投资决策流程,引导资金流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项目;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为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群体等提供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助力缩小城乡、区域金融差距;坚持客户至上原则,尊重和保护客户隐私,严格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确保客户数据安全;提供透明、公正的金融服务,严禁误导销售、捆绑销售等侵害客户权益的行为,设立便捷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客户关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与社区发展,设立专项基金或公益活动,支持教育、环保、扶贫、公共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与地方政府、社区组织合作,参与社区发展项目,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银行与社区的良性互动。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银行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践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全行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合规文化氛围,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同时,这些措施也将为银行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青岛银行的例子提醒我们,业绩与合规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以业绩论英雄,而应更加关注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是否坚守了金融伦理,是否真正做到了对社会、对客户的负责任。那么,您认为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在追求业绩与恪守合规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金融机构应如何构建更为完善的内控机制,避免类似违规行为的发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共话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之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