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守望与传承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迎来建馆40周年

穿越千年的守望与传承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迎来建馆40周年
2024年06月28日 16:54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三国历史只是短暂一瞬,却留下道不尽的风流人物和传奇故事,让后人传诵至今。如今,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之声和战火纷飞的硝烟已经远去,可位于成都的武侯祠,却在上千年的岁月沉浮中,无声讲述着蜀汉英雄的传奇故事,绵延赓续着三国历史文脉。

6月28日,仲夏的武侯祠依旧人流如织。当天,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迎来建馆40周年,以“回望40载·共赴蜀汉千年之约”为主题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建馆40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将时光倒回到1984年6月28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式成立。在风雨兼程的40年中,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博物馆,始终无声讲述着蜀汉英雄的传奇故事,绵延赓续着三国历史文脉,也亲历与见证着成都城市的发展变迁。据现场介绍,此次活动将持续至8月,汇集主题分享会、新书发布、大咖讲座、文创焕新等精彩内容,向公众展示武侯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璀璨的文化魅力。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图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回首岁月故事

听几代武侯祠人分享40年点滴

树木葱郁,古木参天。漫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中,每一步都仿佛踏入历史的长河,感受着岁月的沉淀。这些年来,你是否曾在成都武侯祠留下过足迹?又是否曾被成都武侯祠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深深打动?

据悉,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刘备归葬于惠陵,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与沉淀,是全国现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庙。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成都武侯祠文物保管所成立;1984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式建馆;2008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武侯祠对你来说是什么?”“是陪伴。”“是幸运。”“是过去,也是未来。”现场,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观众游客,三国文化专家学者到来,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一同见证这意义非凡的时刻,并分享了与武侯祠之间的难忘故事。

到场嘉宾分享与武侯祠的故事

“1984年武侯祠博物馆成立后,三国文化研究工作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年近八十的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谭良啸,先后撰著了《诸葛亮治蜀》《三国文化古今谈》等十余部专著,他在现场说起了自己与武侯祠相识的点滴。“我是1974年来到武侯祠的,那时武侯祠文物保管所刚刚成立,只有80名左右的职工。再到1984年,武侯祠博物馆成立,我见证了这整个过程。”

“4岁时,我第一次走进武侯祠,便被这里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曾经是武侯祠小喜神、小小讲解员的“00后”曾子芮,如今是成都武侯祠文化志愿者。她说道,自己曾在这里看见忠孝仁义的故事,这里教会了她成长。

走进匾联里的武侯祠

新书《工整的华章》重磅发布

漫步武侯祠的庙宇楼阁间,不经意地抬头一望,也许你就会看到布满岁月痕迹的匾联,从中邂逅来自历史中的吉光片羽。作为遗址类博物馆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古建、碑刻、塑像、匾联都是馆内最重要的文化特色,也是馆中文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武侯祠的匾联在全国知名度颇高,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工整的华章》图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武侯祠也出版过多本研究馆内匾联的专著。如今,又有新书亮相。作为武侯祠博物馆建馆40周年的特别献礼,新书《工整的华章》也在现场重磅发布。“该书收录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园区内匾额37块、楹联37副,清《昭烈忠武陵庙志》所录今已佚匾额15块、楹联18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观众全景式呈现成都武侯祠匾联文化的独特魅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保管研究部副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陈芳在现场分享了撰书的心路历程。

陈芳介绍,《工整的华章》共分为五个章节,章节依据建筑分区和各建筑区域的历史渊源设置。“在成都武侯祠的匾额中,最出名的应该是这副‘攻心联’,这也是武侯祠的一张名片。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陈芳一边翻阅着书籍,一边介绍道。“书籍中,也收录了一块‘名垂宇宙’的匾额,这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拜谒武侯祠时所题写的。”

介绍新书《工整的华章》

四十载栉风沐雨,才有了如今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据悉,在6月至8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还将通过大咖讲座、精品展览、纪录片等众多方式,向公众呈现一场鲜活生动的三国文化之旅。同时,武侯祠将于暑期推出《英雄风流 华彩绚曜——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精选展》,为观众还原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