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岔湖调研:从劣Ⅴ类水质到“天府明珠”的秘诀是什么?

成都三岔湖调研:从劣Ⅴ类水质到“天府明珠”的秘诀是什么?
2024年06月28日 21:40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6月28日,“遇见世园、遇见新区”全国媒体成都东部新区采风行举行。来自全国20家媒体来到被誉为“天府明珠”的三岔湖进行了实地探访。

曾经,三岔湖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如今,水质总体为“优”,吸引了数量众多的红嘴鸥、白鹭等候鸟4.5万余只栖息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鱼鸟天堂”。“华丽蜕变”的三岔湖秘诀是什么?

三岔湖的岛屿星罗棋布

旧貌换新颜

水质从劣Ⅴ类到“天府明珠”

三岔湖是四川第二大人工湖,湖中小岛星罗棋布,蓄水量为杭州西湖的3倍,是成都周边的热门打卡地。现在的三岔湖多么“闪耀”,难以想象曾经的三岔湖的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

三岔湖是都江堰龙泉山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75年3月动工建设,1977年2月完工。三岔湖在推动东部新区的农业生产、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等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岔湖的汩汩清泉除了润泽着百万亩良田,还一度成为周边渔民重要的产业支柱,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三岔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起,三岔湖网箱养鱼盛行,高峰期规模超1.2万箱、年成鱼产量5000万斤,湖岸线周边及岛上宾馆、农家乐多达上百家,大量的渔业活动带来的饵料投放及鱼类粪便沉积、生活污水直排、船舶油污等导致三岔湖的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

如今的三岔湖

如今,经过多举措的治理,三岔湖迎来“华丽蜕变”,2023年以来三岔湖水质达到总体Ⅱ类,10个市控以上水质监测地表水断面水质总体为“优”,森林覆盖率超85%,山、水、岛交相辉映的景象,被誉为“西部百岛湖,天府新乐园”,更有着“天府明珠”的美称。

“强制”保护体系

搭建一套制度依法实施“生态治理”

三岔湖的秘诀是什么?

“首先是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形成刚性约束,形成强制保护措施。”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三岔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东部新区成立以来,编制《三岔湖环境保护规划》《成都市三岔湖区域专项规划》《三岔湖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岔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构建科学完整的保护、建设、利用制度体系。整合湖区专职监管和综合执法等行政资源,建立水务、交通、综合执法、临湖镇街一体运行的联合监管机制。与流域交互的眉山天府新区签订《三岔湖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全湖岸共治常态机制。

三岔湖取缔三无船工作照

有法可依之后,一系列的行动得以快速展开。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封禁治理岛屿1800亩、荒山造林714.8亩,拆除建(构)筑物约2.3万平方米,建成30多公里环湖截污干管,清理“三无”船舶近1800艘,植树5.8万余棵……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三岔湖的碧水青山正在回归。

生态价值转化

6项国家级赛事“带火”三岔湖

水环境变好了,生态本底有了,如何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4年,世园会让东部新区火了一把,享誉中外。 实际上,通过各种大型赛事,三岔湖已经“出圈”了。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天府龙泉山·环三岔湖超级山径赛、三岔湖环湖马拉松比赛、全国攀岩锦标赛、四川省大学生武术比赛……一系列的精彩赛事在这里举办,为三岔湖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我们以及引进并成功举办了6项国家级品牌赛事,都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肯定,山地越野赛入选川渝体旅精品赛事。”上述负责人表示,以赛营城,赛事不断展现引流效益,三岔湖的生态价值得到快速转化,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共同服务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受访者供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