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教我谈恋爱,我能信吗?

刘亦菲教我谈恋爱,我能信吗?
2024年06月19日 15:01 时尚COSMO

一场戏,让你了解爱情里的“沉没成本”。

《玫瑰的故事》第一次高光剧情,莫过于前来“打小三”的关芝芝与正面“迎敌”并化敌为友的黄亦玫这样一段对话:

关芝芝:我们在一起七年了好吗!

黄亦玫:七年了,你就要后半辈子一直忍气吞声陪他过啊?

关芝芝:我要面对的不止是这七年的时间,还有以后,还有我们双方的父母、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亲戚,还有朋友都知道我们要结婚了,现在闹成这个样子,他们怎么想我?他们怎么办?

黄亦玫:你刚才说的那些问题都不是感情问题。感情很简单啊,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

两人对爱情的态度和分析都极具代表性,有人会说蓝盈莹饰演的关芝芝爱得现实,有人会夸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人间清醒,但其实说到底,这是因为对一个重要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同而造成的认知差异,让我们走近这个爱情经济学里的重要概念——“沉没成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在《经济学》一书中给出定义:“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sunkcost)。”

关芝芝知道自己即将嫁的那个是渣男吗?很明显她知道,那为什么不舍得放手?因为不舍得七年的情感付出。如果把“婚姻”当做目的,那么“交往”就是过程,在她看来如果不能结婚,那“过程”就白瞎了,“买卖”不成,“成本”都打了水漂。她这样想并没有错,但是没有理解“沉没成本”的真正含义。

这个定义从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不多做解释。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那两个关联词“不管……都不能……”它真正想说的意思是——“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因为无论你做任何选择,之前已经付出的成本都已经发生过了,就让它彻底“沉没”了吧,不能也不应该对你当下的决策造成任何影响,所以斯蒂格利茨会特别强调“一个理性的人会忽略它(沉没成本)”。

之前交往过程中的时间消耗、情感付出、家庭羁绊都是已经过去且无法改变的生活,它是你结婚的理由吗?不是。关芝芝现在需要考虑的决策因素应该是:爱不爱这个男人,愿不愿意和他共度余生?所以黄亦玫说的“你刚才说的那些问题(沉没成本)都不是感情问题(最终决策),感情很简单啊,爱(决策因素)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才是正确的逻辑思路,深得“沉没成本”精髓。

给“爱情经济学家”黄亦玫点个赞!

斯蒂格利茨为说明“沉没成本”举了一个例子,和“七年之痒”有点莫名其妙的应和:“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最坏的结果出现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此时,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辨析出“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1、最初决策的失误

2、前期评估过程不足

3、执行偏离设想

4、发现问题,未有及时调整策略

5、危机处理不当,造成恶劣后果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指代:

1、买错了电影票

2、选片时没有仔细看预告片

3、开播后感觉不如预期

4、中场,说服自己可能有反转(并没有)

5、结尾,说服自己可能还有彩蛋(只有黑场字幕)

带入到“关芝芝”的角色:

1、选错了男友

2、缺乏“鉴渣”能力

3、男友逐渐暴露本性

4、发现男友悔婚,但依然渴望走完程序

5、男友精神出轨,大闹(臆想中的)情敌

在这场无聊的“爱情”电影中,“关芝芝”从开始就选错了片子进错了影厅,但却不舍得已经花掉的“7美元”,意图强迫自己忍着恶心看完电影。斯蒂格利茨认为理性的人此时应该忘掉票价,以一种看免费电影的心态去决定自己是否想看完后半场。“黄亦玫”显然就是这样的“理性人”,没让“7美元”影响自己的判断,果断的拉着“关芝芝”离开电影院去逛街了。

如果剧中的关芝芝没有被黄亦玫的“沉没成本”说服,她的未来会怎样?可以预见:即使关芝芝撒泼打滚赶跑了“情敌”黄亦玫,强迫渣男领了证,她之后的婚姻生活也不会幸福。舍不得“七年之痒”的她,只会迎来“十四年之痛”、“二十一年之苦”……

“来都来了”、“钱都花了”这种害怕浪费资源的心态,可以称之为“损失厌恶”,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心态。但如果任由这种心态影响了当前的抉择和判断,就会造成“沉没成本谬误”,即:人们很难舍弃之前已经投入的资源,而选择坚持现有的决策,即使这个决策可能会造成更大损失。

“沉没成本谬误”还有一个更形象名称“协和效应”,来源于一个真实案例:

英、法两国政府曾联合研发大型超音速客机一一协和飞机。项目刚开展不久就发现这种机型研发费用巨大且市场前景不乐观,想停止研发,又心疼前期的巨额投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愈加无法抽身而退。最终协和飞机研发成功,然而耗油多、噪声大、污染严重、运营成本高昂,飞的越久亏的越多,终于黯然收场。

不愿承认已有的损失,那就只会承担更大的损失!就如同被套牢还不忍心抛售的股票、越胖越要买更小尺码的衣服、排得越长越不舍得抽身的队伍,以及相处的时间越长越表现出渣男本性的男友……

在爱情和婚姻中,避免“协和效应”,虽然不能让你收回以往的付出,但至少能让你避免未来更大的损失,及时止损怎么就不是一种幸福呢?

诚然,爱情不是一笔交易,婚姻也不是一桩买卖,但世间所有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都遵从着相同的逻辑基础和隐性规则,我们也许都无法避免的情感中“沉没成本”,那就从理性的角度正视它的存在,且让它成为过去的终止,勿让它成为又一个错误的开端。

你可能以为,从剧情中解析爱情策略,最大的bug在于:长成刘亦菲那样人见人爱,当然对于爱情可以理智可以果断。但须知,有情人的眼里皆是西施和潘安,经济学是不骗人的,相信COSMO。

编辑:Yur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