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日来信”艺术展看中信银行的“以时行也”

从“春日来信”艺术展看中信银行的“以时行也”
2024年01月04日 15:26 文化纵横杂志

中国民间有一种传统的寒暖计算法——“数九”,冬至起始,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完九个“九”,意味着大地回春,春耕将至。因此,“数九”其实数的是希望和春日的脚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就是这样一组事件或现象按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我们称之为周期。事实上,周期到了现在已经被诸多领域运用和普及,并且不断还在不断研究,物理周期、生物周期、经济周期,需求周期甚至产品周期,而且无论是在量子的虚空世界,还是经典物理的有形世界,万物的周期只是尙待发现,从未缺席。

“春日来信”艺术展现场

12月29日,在由中信银行和中国国家地理联合举办的“春日来信”艺术展现场,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就对周期给出了这样的理解:从春播夏耘到秋收冬藏,这种年复一年、时间上的循环往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万物皆周期”,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周期、顺应周期,甚至是运用周期、跨越周期。

诚然,无论是微观的自然现象、个体人生,还是宏观的时节气候、市场经济,都会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起起伏伏。而中国人作为世界上最容易理解周期现象的群体之一,更是早早构建了随机应变、以时行也的智慧——无论是《易经》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还是《孙子兵法》中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都饱含着源远流长的应变哲学思想,即在处理问题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但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根据情境和形势的不同而有所变通、灵活应对。

“春日来信”艺术展现场

这样的“谋定后动”的处世哲学就在“春日来信”艺术展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深埋泥土长达5-6年才能破土而出的竹笋,还是为了温暖过冬而提早存储多达自身体重的两到三倍粮食的松鼠,亦或者是识别好时机和环境落下从而带来漫山新生的春雨,甚至是那些不畏早寒、不怕风雪专注感应春天来到的望春花,都在诠释“顺势而为”的内在逻辑。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发表致辞

这样的“应变”不只是发生在自然界,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在艺术展揭幕仪式的采访中就表示,近年来国内的各个行业的转型发展在加速,这背后的原因有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也有基于全球格局的变化。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自己先要跟得上时代,不仅是内部体制机制的转型,更多的是企业的做法和观念要有变化。

在他看来,中信银行的“以时应变”主要体现在:

一是与国家战略“共振而变”:近年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不断增强,中信银行也随之将服务中小客户提升到了战略高度。2022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制定了中小客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同时,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信银行也将科创金融作为了最重要的发力方向。

二是与市场环境“应势而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信银行探索出一条从“规模银行”走向“价值银行”的路径,强调“量”与“质”平衡发展,即规模适度、不贪大、不求快、不冒进,行稳才能致远。

三是与实体客户“因需而变”:面对客户越来越多样的融资服务诉求,中信银行在2021年推出了“342强核行动”,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地为企业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四是因转型发展“主动求变”:近年来,中信银行陆续推动内部组织架构调整。目前在总行端已经形成了“1个统筹管理部门+3个客户部门+3个产品部门+1个系统建设部门”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强公司业务专业化、一体化、数字化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内部的管理体系更贴近于市场实际、更贴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五是协同优势“借势而变”:近年来,中信银行已将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诉求都纳入了自己的生态体系,并借助中信集团协同优势,可为客户提供的“一点接入、全集团响应”综合服务。

“我们自己要适应这个理念,让我们的能力、眼界、企业文化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甚至一定意义上要引导这种变化。”在总结中信银行的应变智慧时,谢志斌副行长再一次强调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理念。他表示,首先,中信银行作为金融国企要有站位,要致广大,要胸怀天下,以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次,就是尽精微,从服务的水平、层次、深度或者品质上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并从客户体验和客户需求出发,把服务从银行厅堂延伸至生活场景、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客户创造穿越周期的长期价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